本文來源:有間大學,作者小新

新年眨眼就過去,而這一屆高三做題家,真的沒空放寒假。

2021年,全國高校受疫情影響紛紛宣佈延遲開學,但高三黨的寒假假期卻大幅縮水。

高考前的最後一個長假,意味着數量更多的題卷,更緊張的學習任務,縱使學生們嘴上叫苦,沒有誰敢真的放鬆下來舒坦度假。

好不容易捱到放假的那一天,發現網課早就把少得可憐的假期排得滿滿當當。

更別說,在人人忙着“偷偷”衝刺的時間裏,學霸可能還擠出了時間“直通”名校——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全國頂尖高校瞄準了一批高三尖子生,陸續開展冬令營項目。

在你爲刷題叫苦不迭的時候,學霸們在假期伊始就做完作業,還提前就掌握名校入場券。

“寒假剛過,我已經穩入清華”

高校冬令營能直通頭部名校?在2020年之前,這事真不假。

以冬令營爲代表的尖子生選拔項目,在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簡史中分量不小,而這段短暫的簡史,可謂亮眼又爭議不斷。

追溯回2001年,南京地區6所高校率先嚐試自主招生,並很快得到教育部的重視和支持。

2003年先後下發的文件通知,規定了全國22所高校爲高考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之後,高校自招聯盟持續擴大,自成派系,總體數量擴大到90所。

2003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啓了高校自招改革

高校冬令營,則是自主招生裏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它像是高校自招前的風向標。

在每年各個假期期間,面向全國或者地區招募優秀高中生參營,開展生活體驗、講座、測驗等等活動。

其中的優秀營員可獲得降分錄取優惠,或在後續的自招報名階段優先獲得自主招生測試資格。

而從2020年開始,自主招生被強基計劃取代。

從本質上來講,後者立足於自招錄取,瞄準的同樣是具有學科特長的拔尖人才。

強基計劃將招生和育人進行了一體化,學生入學後將直接進入計劃內的相關班級和專業進行培養。

清華北大本科新生大數據顯示,2020年清華大學強基非破格738人,破格約201人,錄取總計939人;北京大學強基非破格533人,破格309人,錄取總計842人。

媒體對2020年清北特殊招生數據進行對比

很顯然,高校願意敞開大門,歡迎通過這條快車道考進門的學生。

但強基計劃推出,冬令營能夠提供給營員的照顧也大打折扣,特別是直接失去了高考降分這一實質性優惠。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學在前幾年,通過“夏令營”“金秋營”“冬公營”培訓和測試,給予參營者較大力度的優惠條件,錄取分降至高考一本線、給予高分優惠條件。

這對於一些通過綜合性的高考難以發揮潛能的尖子來說,的確是難得的機會。

綜合這些“損失”,冬令營的吸引力好像已經大打折扣。實際上,在取消自主招生改強基的2020當年,爲冬令營前仆後繼的做題家卻一點也不少。

首要原因,高校冬令營的名校光環實在讓人難以拒絕——清北復交、武浙南科等等,一溜都是妥妥的頭部大學。

在2009年,開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間還拉幫結派,誕生了“北約”“華約”“卓越”“京派”四大聯盟,將31所院校囊括其中。

各聯盟內部高校的平行招生關係,對當初參加冬令營的學生來說,更是一大利好。

名校願意向高中生開放資源,實屬機會難得

而站在學生們的角度來說,最吸引人的一點,莫過於線下參營時,他們能夠親自到大學校園中沉浸式地體驗高校生活。

曾參與清華大學冬令營的知乎用戶@高水星,在2020年初的高三寒假,到清華園裏實實在在地感受了一次大學。三天時間,@高水星和同學們在清華校園內騎行,打卡食堂,走進教學樓與清華學子切磋。

2021年則受疫情影響,多所高校冬令營都改爲線上舉行。

前不久剛在線上結束了清華2021人文社科冬令營的高三學生桶桶告訴小新同學,冬令營通過網課,也難得地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逃離緊張的高考備考氛圍,短暫地呼吸大學的氣息,@高水星與桶桶的感受,關鍵詞裏不缺激動與收穫。

冬令營學子們,成了特殊的清華“遊客”

“偏科”生爭奪戰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高校是偏愛“怪才”的,這些冬夏令營的設營便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綜合近幾年各高校組織的冬令營,不難發現這些項目都有明確的學科主題。其中涵蓋科技創新、化學、信息、人文與社科等。

譬如,今年1月至2月開辦的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冬令營裏,就包括經濟、金融、財政、統計、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學科的專題分享。

除了人文類、理工類專題,藝體類冬令營也受到學子的歡迎。最家喻戶曉的例子,可能是北大還行撒貝寧與保送清華李健的故事。

兩位學霸屆的段子手,都是在當年清北開設的文藝類冬令營中,靠好嗓子“一戰成名”,獲得降分,保送名校。

凡爾撒:不是我吹,我也可以

舉辦冬令營,高校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選拔出具有突出學科潛能的學生。

大多數學生的學科應試能力,可以通過高考檢驗。而冬令營要實現的,則是讓那些在許多方面有特殊才能、在專業領域很有發展前途的學子,避免因高考分數未達到錄取批次的要求而與目標高校失之交臂。

所以,冬令營在某種意義上根本不會因失去高考加分優惠而失寵。

只要冬令營與高校人才甄選計劃掛鉤,學子們在營內努力爭取優秀表現,讓高校儘快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同樣會爲後續入圍“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等項目留下一手。

而實際上,學科應試能力也並不完全在冬令營選拔的考量範圍之外。進入冬令營,考量能力的方式依舊是通過應試測驗。

譬如2020年北京大學舉辦的信息學體驗營,就根據營員機試和麪試的綜合成績擇優評定獲獎營員。

這些摸底考試,既會有常規的語數英科目,還考察冬令營的主題學科。在參加過冬令營的桶桶看來,這些題目與高考的難度相似。

但也不乏學生,爲了在冬令營測驗中取得高分,自被選中入營後就開始花大量時間摸索往年真題。在背後也同催生了不少專攻自招真題的培訓團隊。

衝刺冬令營,首先可能也得刷題

這架勢,一點也不比備戰高考弱。

冬令營不是名校夢的執着

在已經進入高考備考正軌的高三上學期,學習壓力逐漸增大。碰上各高校營營相扣、各種專項計劃啓動報名,這些難以捨棄的大好機會,對做題家們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高三期間長期住校的@高水星,在申請入營環節就已經花去了大把時間精力,讓她在備考之餘額外疲憊。

申請階段,高校通常要求學生準備個人陳述、高中成績單、競賽獲獎證書等等材料。

斟詞酌句,熬夜完成自己的材料,繁瑣的準備讓知乎網友@肘子忍不住擔心被大部隊落下的功課。

但過程再難,機遇更難,即使自己的材料不算優勢,@肘子也說“至少能讓自己的名字在清華老師的眼裏停留那麼一下下”。

備戰高考+備戰冬令營,壓力實在不小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就是學霸說自己沒複習,能夠入選冬令營,說明學霸的偏科不叫真正的偏科,那叫專長。

冬令營的門檻,依舊被高中大考分數和亮眼的競賽決定。成績或許不是甄選營員的第一考察要素,但卻會決定學生在高中校內推薦的分量。

部分高中會按照高校提供的權重比例,把關學子高一高二大考的分數表現,對級部進行排名,再按分配到的名額推薦給排名靠前的學生。

可以說,要想拿穩通向自招的名額,高中每一場考試的重要性都和高考相當。

能進冬令營,成績必須硬核

除此之外,競賽經歷也成了突圍的關鍵。

教育部曾在2019年宣佈了31項面向小中高學生的全國性競賽,語言、學科、科創、藝體,競賽主項目覆蓋面相當廣。信息技術領域,也一度作爲自招的熱門,各高校招生辦都對優質選手“虎視眈眈”。

@肘子身邊的同學裏,就有的從高中入學就開始有自招意識,他們努力爭奪大獎競賽,以期能給自己的個人履歷增加一點亮色。

你看,學霸自有學霸的內卷,這條路上人必定少,但過招的也定是大佬。

有點遺憾的是,冬令營結束後的高考,@高水星未能考上清華。

回想起這段短暫的“高光時刻”,@高水星依舊告訴小新同學,參加冬令營是個很美好的體驗。坐在理想中的殿堂,與五湖四海同齡人相會相識。

光是看着自己在清華園裏留下三天的共享單車騎行記錄,也足夠讓她親切地告訴後來的學弟學妹們:“清華園真的好大……三天下來腿都酸了”。

“這三天很累,也很讓人激動感恩”

仍在高三奮鬥中的桶桶,也爲擁有這次體驗感到充滿動力。爲冬令營折騰一番,不一定會讓自己的高考分數提高,但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做數。

“每一點的努力都是對人生經歷的豐富,只會讓我們的心態更平穩,腳步更堅定。”桶桶留下了這樣的回答,馬上又投入了學習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