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同志受傷而掉隊,有的掉隊後犧牲了,有的掉隊後路遇貴人,倖免遇難。段蘇權就是這個幸運的人,他受傷掉隊沿路乞討,遇到一人好心相救,功成名就後,他不忘救恩,親自去尋找恩人。

段蘇權,1916年出生於湖南茶陵一戶貧困人家,他勉強讀完了私塾和高等小學,迫於生活壓力他不得不輟學。1926年,段蘇權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16歲的段蘇權擔任紅八軍的青年科科長,從此,段蘇權開啓了他的軍旅生涯。因爲段蘇權受過6年教育,他加入軍營後,常常被派往各大根據地進行政治思想工作。

1933年,段蘇權被調到紅六軍團,不久紅六軍團和紅二軍團合併。紅軍被迫長征,段蘇權也不例外,他們也走上了千難萬險的長征之路。由於敵人步步緊逼,再加上行軍途中缺衣少穿,醫療保障跟不上,紅二方面軍有不少戰士受了傷,段蘇權就是其中一位。

指揮部根據當時的情況,他們決定將紅二方面軍的傷員和一些地方的紅色武裝,聯合組成一支新的部隊,在貴州東部和白軍打游擊。段蘇權擔任這個新部隊的師政委,負責掩護紅二、紅六軍團東進,段蘇權接到此任務後,他決定殊死一博。

段蘇權帶着800人和400餘支槍支彈藥,與上萬敵人進行戰鬥,一個月後,全師死傷殆盡,師長也被俘,受盡折磨後英勇就義!段蘇權在攻打秀山縣時,他的右腿不幸中彈,喪失了行走能力。段蘇權爲了不拖累大家,暫時掉了隊。老鄉見他行動不便,於是主動來照顧他。段蘇權見自己一時半會兒不會康復,他決定返回茶陵老家休養。

他先別老鄉一路乞討向茶陵老家走去,路上遇到了一個叫劉維初的老鄉。段蘇權和劉維初攀談時,得知劉維初也是茶陵人,他們之間多了一份老鄉情。劉維初將段蘇權接回家裏,精心照顧他40多天,在劉維初的精心照顧下,段蘇權的傷勢有所好轉。

段蘇權康復後,他打聽到紅軍的行蹤,於是從湖南家鄉奔赴陝北,尋找八路軍,並找到了原二方面軍的政委。政委瞭解到段蘇權的情況後,安排他到抗大學習,學習結束後,段蘇權擔任八路軍的總政治部擔任科長,隨後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1950年,段蘇權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功成名就後,他不忘救恩,回老家去找劉維初。劉維初有一個兒子叫劉卿陶,還比較小,段蘇權將劉卿陶接到東北,培養他進入了大連工程學院學習,劉卿陶也不負段蘇權的重望,畢業後成爲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師。段蘇權多次邀請劉維初到北京居住,可劉維初習慣了住在鄉下,婉拒了段蘇權的邀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