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國的地理分區,很多人會想到7大地理分區。在這其中,區域優勢最明顯的莫過於華東地區,作爲沿海地區,這裏的經濟一直都走在我國的前列。華東地區自北向南包括了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上海,共計6省1市。江蘇、山東和浙江都是我國的經濟和工業強省,而上海更是我國經濟最強城市,安徽和江西也屬於經濟發展不錯的地區。

華東地區經濟如此強勁,其省會自然無需多說,杭州、南京和濟南這些城市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除了省會之外,可以通過華東地區的十強普通地級市來見證華東地區的經濟實力。

從GDP方面來看,華東地區的十強地級市分別是蘇州、無錫、泉州、南通、煙臺、常州、徐州、溫州、揚州和紹興。這十座城市中,僅江蘇就佔據了6座: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徐州和揚州。浙江上榜兩座城市,福建和山東分別上榜一座。

十強城市中,蘇州和無錫是萬億俱樂部的老成員,無論在經濟還是其他方面,蘇州和無錫都可以比肩國內很多省會城市。泉州、南通去年的GDP就已經接近一萬億元,二者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強市。煙臺、常州和徐州的GDP都已經超過了7000億元,是萬億GDP的第二梯級後備軍。

十強城市GDP最低的紹興,其GDP在2019年也達到了5781億元,以此數據作爲參考不難看出,華東地區的經濟遠勝於其他地區。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不僅體現在省會和地級市之間,更多地體現在各區域的經濟差距上。

人均GDP方面,華東10強地級市中有3座超過了15萬元,分別是蘇州、無錫和常州,這三座城市的相同特點是製造業發達。除了溫州和徐州之外,其他城市的人均GDP都超過了10萬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華東地區沿海,擁有貿易優勢。十強地級市幾乎都是外向型的經濟模式,比如蘇州、無錫和煙臺。其中,蘇州的外循環經濟實力堪稱最強,2019年,蘇州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在全國排名第四,超過了2萬億元,僅次於上海、深圳和北京。無錫的表現同樣搶眼,2019年其貿易總額高達6383億元,在全國排名第十,碾壓很多省會城市。

煙臺、紹興以及南通等城市也是我國的貿易強市,它們的數據集中在2000億元~3000億元之間,相當於武漢這樣的強省會了。徐州和溫州的外向型經濟表現偏弱,二者在2019年的數據不足1000億元。

從各大數據來看,華東十強的實力都排在我國前列,作爲我國經濟發展的先鋒,相信它們在未來能有更好的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