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界大佬動作不斷。

特斯拉先發頭籌發售國產Model Y,接着蔚來推出續航超1000公里的電動汽車,比亞迪不甘示弱地發佈全新LOGO,百度更是重磅攜手吉利共同造車,小鵬汽車宣佈與大疆孵化的激光雷達公司達成合作......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羣雄逐鹿格局也逐漸出現。

然而今天(2月19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已從多個渠道獲悉,小米也確認將要造車,並視其爲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和特斯拉搶生意?小米造車傳聞又來了

相較於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發展歷程較短,頭部化並不嚴重,目前國內市場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衆多電動汽車品牌多方爭霸,甚至許多其他行業的廠商也想要過來分一杯羹。

蘋果已經確認將要造車,華爲、OPPO曝光了汽車方面的相關專利,小米也來插一腳,完全在意料之中。

不過之前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徐潔雲曾在微博表示,任何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此次爆料引得衆多網友期待小米官方回應。

據富途牛牛報道,小米回應造車傳聞,“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更多信息則不願透露。與此前徐潔雲的語氣相比,小米的回答似乎默認了正在造車。

實際上雷軍一直非常重視電動汽車領域,2013年曾兩次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2015年,雷軍創立的順爲資本還投資了電動汽車企業——蔚來汽車。

圖片來源:天眼查

就像2015年雷軍沒有造車而是投資蔚來一樣,而後,小米又一次通過投資替代自己下場,於2019年11月參投了小鵬汽車。

圖片來源:天眼查

投資而不自己下場造車,與雷軍的風險偏好有關。在2021年1月央視播出的《魯健訪談》中,雷軍評價自己是 “極度保守下的極度冒進”。在大方向相對明確,風險可控時,小米推進得很快;而局面相反時,他的決策就會變得剋制和謹慎。

小米造車,早有預兆?

過去幾年,小米雖多次否認造車,但卻已陸續佈局汽車領域。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公告系統中公開的專利申請文件,小米從2015年起陸續申請了汽車定速巡航、能源補充、車輛操控、導航、輔助行駛和行車安全等汽車方向的發明專利。

具體業務上,小米此前已公開的發力點是物聯網大版圖裏的車聯網車載服務系統。2019 年 6 月,小米宣佈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旗下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交互系統。兩個月後,小米 MIUI 負責人又在 “MIUI 負責人在線” 活動中表示,正在考慮研發基於 MIUI 的車載服務系統。到2020年6月,小米進一步申請註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

同時,小米也在通過對外投資車聯網公司佈局該業務——2020 年 4 月,小米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投車載服務系統廠商博泰的B輪融資。

小米的種種動作,符合雷軍在 2013 年拜訪馬斯克和試駕特斯拉後的判斷,他認爲馬斯克造特斯拉和小米一樣,“也是軟件、硬件加互聯網,鐵人三項”,電動車不新鮮,最重要的是應用了智能系統,而智能化是小米的優勢之一。

當然,電動汽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出來的。蘋果電動汽車預計要到2027年左右才能發佈,小米電動汽車估計也需要五六年。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將禁止燃油車上路提上日程,2030年開始,歐洲國家會陸續禁用燃油車。電動汽車銷量也或將因此迎來新一輪的高峯。

在小米造車的消息曝光之後,小米股票也順勢大漲了一波,股價直線拉昇超 6%,尾盤放量成交,最新市值達7848億港元。

中國企業大佬們扎堆造車

現實中,想在汽車市場分得一杯羹的企業家並不在少數。

只不過中國科技巨頭造車,有的選擇自己下場,有的選擇投資造車新勢力,百度李彥宏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2013年,百度就進入自動駕駛領域;2017年,百度推出Apollo自動駕駛計劃,李彥宏還因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駛上北京五環喫到了國內第一張無人駕駛罰單。對此,李彥宏還表示,“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的量產還會遠嗎?”

據百度介紹,Apollo智艙已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超過100萬輛的小度車載OS實現前裝量產搭載。

不過,百度的野心不止於此,已經投資了威馬和蔚來的百度2021年1月11日還宣佈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爲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獨立於母公司。

阿里在造車領域也選擇雙管齊下。2020年11月,阿里聯合上汽集團和浦東新區,聯合打造智己汽車。之前,阿里已三次參投小鵬汽車。2020年8月27日,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成爲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三家上市車企。

圖片來源:天眼查

美團王興在理想汽車最困難的時候,也曾兩度助其共度難關。2019年和2020年理想汽車兩輪融資中,王興共計投資8億美元,獲得23.5%股權,成爲理想汽車第二大股東。而理想汽車也於去年(2020年)7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圖片來源:天眼查

除此之外,滴滴也聯合比亞迪推出一款名爲“D1”的定製網約車。格力、華爲也均公開過與車輛相關的專利,如格力的“電源控制電路及電動汽車”,華爲的“減速器、動力總成及車輛”等。據瞭解,此前,華爲公司下發EMT決議,重申華爲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雖然造車在起步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擁有着巨大的市場空間。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總銷量約9000萬輛,從1961年至2019年,汽車銷量的年均增速約3%。由於汽車消費取決於人均收入水平,而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速大約是3%,如果今後繼續維持這個水平的增速,到2040年,預計新能源汽車的總體市場規模將是每年1.6億輛車,這將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

現在小米已經是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資金充裕,完全可以投身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小米手機能夠在全球市場受到消費者肯定,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性價比,曾被譽爲“價格屠夫”。不知道在進軍電動汽車領域之後,小米會不會也堅持高性價比理念,促進電動汽車價格下降?

對於大佬們紛紛入局造車,你怎麼看呢?留言跟天眼妹說說吧!

參考資料:

和特斯拉搶生意?小米造車傳聞又來了:雷軍親自帶隊-雷科技

小米確定造車:雷軍親自帶隊 曾兩次拜訪特斯拉馬斯克-財經雜誌

蘋果造車 會不會趕個晚集?-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