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牛年開市才兩天,在3000多隻個股迎來開門紅的同時,抱團資產大跌。筆者粗略統計,基金重倉前50,僅紫金礦業、平安、萬科、保利、伊利、三安光電、招行、寧波銀行等10來只個股收漲,與大盤個股漲8跌2正好相反,基金重倉股漲2跌8。

其中跌幅超過10%的有:康泰生物跌16%,智飛生物跌14.2%,億緯鋰能跌12.2%。相比本週滬指漲1.12%,深成指跌0.87%,滬深300跌0.5%,這些抱團個股可謂損失慘重!

特別亮眼的是,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1000指數,兩天漲幅高達3.56%。總市值25億以下的約800只個股,除了鐵定退市的*ST成城和*ST宜生之外,居然只有15只下跌,跌幅最大的*ST勝爾和恆立實業,也就下跌9.77%和5.93%。而總市值千億以上的138只個股,卻有近一半下跌。

人們期盼並熱議,莫非以散戶爲投資主體的中小市值個股的春天真的來了嗎?延續了一年多的大市值抱團逼空行情開始轉向了?

抱團資產開年大跌,有跌的道理。一方面,這些大市值個股一年多來漲得也確實太猛了些。基金重倉100中,2020年股價翻倍的就有46只,最高的年漲幅超過300%(比亞迪308%、山西汾酒318%)。進入2021年截止2月10日,又有貴州茅臺,萬華化學、藥明康德、智飛生物、億緯鋰能等多隻個股漲幅超過30%。

另一方面,隨着股價猛力拉昇,估值也越來越高。截止本週五,基金重倉前50算術平均市盈率爲118倍。最高的如深信服1388倍,贛鋒鋰業394倍,廣聯達316倍,金山辦公232倍,康泰生物202倍等等。

毫無疑問,基金重倉的多是好公司,但是這些公司的成長性真有那麼高嗎?買貴的不管何時何地都是正確的嗎?隨着一年漲6倍的特斯拉出現調整,人們的疑問接踵而來。

我們來討論轉向。轉向有兩種轉法:一是“二八”向“八二”轉向,即以中小市值爲主的大部分個股漲,以大市值爲主的少數個股跌;二是仍是“二八”行情,只是被機構相中的“二”可能會轉、會變。

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轉向。先來看看本週兩個交易日漲得最好的板塊:黃金、有色、稀缺資源等漲幅均在10%左右,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撐即漲價因素。除此之外,如小盤股(400家,平均市盈率-175倍)漲8.01%,高融資盤(100家)漲7.37%,高負債(40家)漲7.45%,高質押(140家)漲6.12%,微利股(100家)漲6.8%,殼資源(250家)漲7.17%,高商譽(30家)漲5.4%,連續虧損(100家)漲4.56%……這些板塊漲,不是莊家(或重倉套牢者)趁勢自救,就是超跌反彈抑或跌慘了的情緒發泄,請問能持久嗎?

更別說機構決不會去碰這些個股和板塊。而不得不承認,目前機構掌握着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所以,比較可能的是“二八”行情的“二”會有所變化。

在筆者看來,變化可能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基本盤不會大變。所謂基本盤,是機構青睞的白酒、新能源、醫藥醫療等板塊行情會持續相當長時間。因爲這些板塊不但有確定性,而且有國情(老齡化、消費升級)和政策(碳中和)面的有力支撐。事實上,白酒領頭羊茅臺週四深跌後周五已經走穩,五糧液、老窖等則已翻紅;新能源龍頭比亞迪、陽光電源等也已止跌,醫療板塊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更是迅速翻紅。

第二,基金重倉股中那些估值較低、前期漲幅較少的將逐漸走強。上文提到的漲得較好的平安、萬科、招行等就屬此類。

第三,興許是最重要的變化,接下來可能會輪到市值300-800億左右的二線藍籌,成爲機構相中的新“二”。如新能源中光伏板塊的龍頭如隆基、通威、匯川等可能會稍事休息,同爲新能源估值又較低的華能水電、川投能源(水電)等正在走強。又如醫美板塊的龍頭愛美客、華熙生物會休息一陣,估值較低的華東醫藥可能會接上一棒。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總市值1000億以上的約140家,300-1000億的有300多家。這300多家中有相當一批估值較低(20-35倍),公司質地不錯、行業前景好的股票。如化工行業(板塊市盈率22倍)、工程機械行業(板塊市盈率16倍)、化纖行業(板塊市盈率17倍)、造紙行業(板塊市盈率18倍)等。這些板塊中的龍一、龍二、龍三可能漲得太多了,第二排的應該能趕上來。

但筆者想說的是,第二排可能只是中期替代,第一排除非基本面出問題,不大會轉身往後坐,稍事休息後還是要坐正自己的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