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感五首》是一組關心國家命運,爲國家出謀劃策的政論體五言律詩。第一首着眼於西北邊境,着眼和吐蕃之間的爭奪,感慨大唐將士們辜負國恩,軍威一蹶不振,無力保持以往對吐蕃的優勢,環顧外交也毫無進展,對現狀很無奈。唐朝此時最需要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然而邊關不寧,屢遭侵擾,休養生息無從做起。

1、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首聯從將帥的職責出發,譴責將帥們承蒙國家恩澤深厚,卻無力威懾外族入侵,令西北邊境干戈不休。國家養兵養將,目的不在爭戰,而在於維護和平,能以短平快的方式消除叛亂和入侵,纔是上上之策。但將士們往往擔心戰爭結束,自己失去作用,因而養寇自重,令戰亂延續。西北邊境的戰亂便有朔方軍節度使僕固懷恩養寇自重的原因。僕固懷恩先是對吐蕃和回紇採取縱容策略,反叛後又主動勾結他們入侵。

2、至今勞聖主,可以報皇天

第二聯從臣子的職責出發,臣子是要幫助皇帝分憂的,是爲皇帝解決問題的,是讓皇帝垂拱而治的。臣子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意思是導致皇帝憂慮,就是臣子的恥辱;導致皇帝受辱,臣子就該以死謝罪。但朔方的將帥們根本沒有這覺悟,他們沒能也沒想讓邊境消停,讓邊愁時刻籠罩在皇帝頭上。杜甫在詩裏質問他們,這樣做可以報答皇恩浩蕩嗎?對得住天地良心嗎?

3、白骨新交戰,雲臺舊拓邊

第三聯從疆域的角度出發,譴責將帥們無力恢復疆土,愧對前賢。吐蕃雖然是唐朝的勁敵,然而在唐朝強盛時,也僅僅能自我保全而已,誰曾想,一場安史之亂,吐蕃把唐朝幾代將士辛苦拓展的疆域,全部侵佔了,甚至一度侵入長安,逼走了皇帝。現在雙方交戰的地方,曾是昔日凌煙閣將士們拓展的疆土。雲臺,是雲臺閣,光武帝劉秀懸掛二十八位功臣圖像的地方,相當於唐朝的凌煙閣。這裏代指凌煙閣。

4、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第四聯從外交的角度出發,感慨大唐雖有繁盛的文化,卻無法征服異族,缺乏像漢使張騫一樣的人才。槎,即八月槎,相傳這個浮槎每年八月定期往來天河,張騫曾坐此槎見到牛郎織女。張騫曾開闢絲綢之路,使漢朝文化傳播到西域各國,爲漢朝帶回諸國的友誼。杜甫寫這首詩之前,唐朝廷派散騎常侍李之芳和太子左庶子崔倫出使吐蕃,意在休戰。然而兩人沒有完成出使任務,反被吐蕃扣押了。杜甫感慨缺乏張騫一樣的外交人才。

軍事打不贏,外交也不行,怎麼辦?接下來的四首,杜甫便隔空出謀劃策,爲國家轉危爲安絞盡腦汁。回顧歷史,杜甫的策略,有的是當時人心所向,有的不一定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但杜甫深厚的儒家思想,以及愛國愛民精神,都體現在其中。可惜的是,歷史沒有給杜甫實踐他的機會,如果給機會,杜甫就不僅僅是偉大的詩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