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應該是今年春節檔最熱的節目之一。日前,帶有《唐宮夜宴》相關內容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7億,視頻播出超4600萬次,被多家主流媒體轉載點評。

《唐宮夜宴》講述的是正值青春的女樂官從整理妝容到夜宴演奏的整個過程。表演期間,藏在博物館裏的千里江山圖和簪花仕女圖,被搬上大屏幕,還有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搗練圖、備騎出行圖等國寶輪番出場,觀衆彷彿穿梭時空,置身盛唐,感受當時的文化風貌。

網友對此也是讚不絕口——

這個節目真的做到了“讓國寶活起來”。

這個節目太好了,讓人感覺她們不是枯坐在博物館幾千年的陶人,不是盛世王朝的背景板小人物。她們是鮮活的,可愛的,有生命力的,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故事,是獨一無二的。

唐宮夜宴這個節目,真的入股不虧!!小姐姐們嬌憨可愛,就像從畫裏出來的一樣!!!還原度極高!!!這纔是中國傳統文化,這才體現了我們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

《唐宮夜宴》火爆全網,恰恰說明了人們並不是不喜歡傳統文化。只是在傳承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呈現形式過於單一、枯燥,沒有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拉開了與人們之間的距離。

近年,《詩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掀起一波又一波傳統文化熱潮,都在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新的技術、新的形式、新的理念,要結合時代元素,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就像《唐宮夜宴》的主創之一陳琳所說,厚重的歷史不應只陳列在博物館裏,用多元素的藝術手法加工提煉並傳揚下去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陳琳的話對童書出版人同樣適用。結合視聽手段的影視節目讓孩子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可愛”樣貌,引起他們一探究竟的興趣,但由於時間和內容含量的侷限,影視節目並不能系統呈現文化的歷史沿革,或歷史高光事件、人物的具體細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一兩個熱點節目顯然不足以完全呈現,想要深入瞭解並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仍然需要藉助最原始的工具“書籍”。

中少圖書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類童書的挖掘和創作。九神鹿繪本館就是中少社匠心打造的專注原創的繪本品牌,匯聚了神話傳說、成語典故、農耕文化、歷史信仰等中國元素,用純美、古典、高雅又富有童趣的畫風講述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爲孩子們構築了一個純真的童心世界,也爲世界兒童搭建起一座認識中國、走近中國的橋樑。

九神鹿繪本館出品的《清明上河圖十三郎》《封神傳》《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均受到了業內人士和讀者的認可。編輯作者一直嘗試使用各種手段,讓傳統文化在童書中“活”起來,比如《清明上河圖》與《桯史》的結合、封神傳中祥雲與侍女的勾勒、爲中國古曲賦予畫面,讓古曲變得可聽、可看、可感。一本本畫面精美、故事生動的繪本,帶孩子們逐漸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並把傳統文化的精髓傳遞給孩子。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尋一下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清明上河圖十三郎》

子源 菲菲 編繪

2019年桂冠童書獎

作者遊歷八年,融古採今。將北宋名畫和智童傳奇故事巧妙結合。耗時兩年,臨摹古卷,賦予舊傳奇以新意,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古文化之旅。(桂冠童書推薦語)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繪製的以古都汴京爲背景的長卷,採用散點透視法,描繪了衆多的舟車、樓宇、橋樑、牲畜、樹木等風物,人物更是涵蓋了官、士、農、商、醫、僧等800多個造型,再現了北宋全盛時期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作者子源歷時八年,反覆臨摹《清明上河圖》,尋找到一種給孩子的藝術啓蒙方式:用故事引路,用繪本的形式展示名畫。作者把《桯(tīng)史》(岳飛的孫子岳珂記載兩宋時代朝野見聞的一部史料隨筆)記載的《十三郎》的故事,融入《清明上河圖》裏。《十三郎》講的是五歲的十三郎跟隨家僕遊玩時,被壞人拐走,他憑藉自己的智慧,不僅成功逃脫,還幫助朝廷將賊人擒獲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可以真實再現《十三郎》故事發生時的場景,而《十三郎》的故事也賦予這幅傳世名畫更強的可讀性,讓孩子能夠在傳世名畫的街道、城牆、800多個人物中穿梭,啓蒙孩子對名畫的興趣,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藝術品位與人文學識。

十三郎即將帶着讀者走進“清明上河圖”

十三郎即將帶着讀者走進“清明上河圖”

十三郎即將帶着讀者走進“清明上河圖”

虹橋險象——故事畫面面與原畫對比

爲了儘可能在一本書中涵蓋所有理解《清明上河圖》的所需內容。

在正文故事的背面附上了《清明上河圖》原畫,以及著名的北宋畫作《十詠圖》(故宮博物院)《明皇避暑圖》(日本)《五馬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作者還爲孩子們精心準備了《清明上河圖》101個解讀,基本涵蓋了目前所有公認的可信的知識點講解。

你或許還想看

《清明上河圖十三郎》作者詳解“清明上河圖”

封神傳

趙成偉 繪,繆惟 唐黛 編著

封神傳以壁畫般的開本,用傳統工筆畫技法,向新世紀的讀者展現了連環畫巔峯時期的概貌。同時,通過神怪題材,又給讀者帶來了古代寺廟壁畫和水陸畫的風格。這種風格特有的鮮豔色彩和華麗裝飾,無論是鎧甲、服裝、車馬、建築,還是花草、樹木、山川、湖海,都可以激發起讀者對歷史和傳統藝術的濃厚興趣,是一頓豪華的古典藝術大餐。

封神傳的畫面令人震撼,繪者趙成偉採用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的變現形式,將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惟妙惟肖。畫面精細到一根頭髮,一捋鬍子都清晰可見。

十面埋伏

於虹呈 著 繪

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獲得”海峽兩岸十大最美童書”稱號

版權輸出美國

《十面埋伏》是九神鹿繪本館“中國古曲繪本系列”中的一本。是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獲得者、《盤中餐》作者於虹呈的又一力作。

《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獨奏曲,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名曲背後是流傳千年的劉邦用十面埋伏的戰士打敗項羽的悲壯故事。這個故事還衍生出很多歷史典故,如垓下之戰、烏江自刎、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讀這本書還可以積累不少成語。

本書繪者是《盤中餐》的作者於虹呈,她大膽地將中國水墨與皮影技法相結合,渲染戰爭氛圍,刻畫人物細節。只讀畫面,就可以聞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又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的神態與身影。

繪本《十面埋伏》將故事、圖畫和音樂,完美結合,這不單單是一本繪本,更是給孩子的一次藝術享受!

中國古曲繪本系列除《十面埋伏》外,還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昭君出塞》《廣陵散》。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或氣勢磅礴或雋永繾綣的古曲,和古曲背後的歷史故事。

陪孩子讀系列

三套書選篇各具特色,《陪孩子讀古詩詞》主要選取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詩詞,讓孩子真切感受生活中的詩意;《陪孩子讀詩經》則選取《詩經》中各具特色的篇章,內容從自然風物到社會生活,從情感表達到德性昇華,儘可能在短暫篇幅中呈現出《詩經》這顆明珠在不同角度的璀璨折光;《陪孩子讀小古文》選篇貼近中小學課文,又不限於語文課本,摘取最吸引孩子的精彩段落,難字注音,註釋詳盡。  “陪孩子讀系列”是顏值與內涵並重的古詩文啓蒙繪本,包含《陪孩子讀古詩詞》《陪孩子讀詩經》《陪孩子讀小古文》三套。

陪孩子讀系列釋義部分全部由北大古文博士執筆,生動詳盡,帶孩子們走入詩境,體驗古詩文的魅力。

這個系列的兩位畫師分別是葉媛媛和堯立。她們分別畢業於央美和清華美院。爲了給孩子們呈現最貼合詩意的畫面,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兩位畫師翻閱無數典籍,將衆多傳統藝術元素融入其中,如畫像磚、青銅器、陶俑、先秦的服飾、紋樣等等。

參考《中國曆代服飾》繪製人物服飾

畫像石在畫面中的應用

當然家長不能指望孩子從詩畫中就能深刻了解這些古代藝術元素,但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接觸到這些有意思的藝術形式,也給傳統文化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你或許還想看

優秀的影視節目燃起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火苗,傳統文化類圖書是薪火,讓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越燒越旺。瞭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做有根的中國人,讓孩子們腳步堅實地走向未來,纔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的傳承和發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