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伊始,拜登宣稱會採取與特朗普政府完全不一樣的對華政策。但從拜登上臺後這段時間來看,美國彷彿人格分裂一般,一邊要與中國合作,一邊拉攏盟友打壓中國。

在這樣搖擺的情況下,誰能勝任美國駐華大使,人選變得至關重要。

拜登政府希望能由一位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人來擔任美國駐華大使。因爲應對中國,拜登政府會面臨包括經濟、軍事及海外影響力等諸多重大挑戰。而作爲雙邊關係橋樑的美國駐華大使,不管是誰被最終任命,都會給拜登的對華政策帶來影響。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民族國家挑戰,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中國是美國軍事優勢的最大威脅。

所以拜登團隊斟酌斟酌再斟酌,美國駐華大使人選依舊懸而未決。

駐華大使的“任命標準”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總結了美國政府對於駐華大使的“任命標準”。

因爲中美兩國在世界上的巨大影響力,美方十分看重駐華大使的人選,通常情況下會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人物出任,而此人的職業生涯往往已進入中期或末期。另外,這種任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含有向中方表達“敬意”的含義。

從歷任駐華大使的資料來看,確實如此。

是尼古拉斯·伯恩斯?

2月17日,美國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前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有望提名。

尼古拉斯·伯恩斯

現年65歲的尼古拉斯·伯恩斯曾在聯邦政府任職27年:2005年至2008年,伯恩斯擔任政治事務副國務卿;2001年至2005年,伯恩斯是北約的美國常駐代表;1997年至2001年,伯恩斯擔任美國駐希臘大使。

從1995年到1997年,伯恩斯擔任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伯恩斯還曾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特別助理,主要負責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事務。

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讓伯恩斯看上去很符合美國一貫以來任命駐華大使的職位。但對於中國,按伯恩斯以往的態度來看,類似翻版的拜登團隊。

2005年,時任副國務卿的伯恩斯代表當時的美國政府到場祝賀中國駐美大使館新館舍的開工。2006年,中國國慶前夕,伯恩斯再次前往中國駐美大使館祝賀,並盛讚中國強大的國力,還邀請中國加入“世界董事會”。

伯恩斯還表示“我們應該與中國建立一種友好以及富有建設性的關係,一種與中國的生意關係,一種與中國對話的方式。”

但同時,伯恩斯仍是具有典型西方意識形態地遏制中國——2005年,親自帶隊向試圖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歐盟發出警告;發佈美國嚴重關切中國“軍力擴張”、“中國威脅論”的演講。

伯恩斯意識到了中國的強大,依然是美國式的對華強硬。

是拉姆·伊曼紐爾?

拉姆·伊曼紐爾

現年61歲的芝加哥前市長拉姆·伊曼紐爾,從2003年到2009年期間擔任美國衆議院議員;巴拉克·奧巴馬上任後,伊曼紐爾成爲白宮幕僚長。

伊曼紐爾還是拜登政府交通部長的早期競爭者,但這個職位最終由讓拜登不由得“想起兒子”的皮特·布蒂吉格擔任。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拜登正考慮提名伊曼紐爾擔任駐華大使或駐日大使。

猶太裔的伊曼紐爾,如同非裔印度裔的哈里斯一樣,拉攏了反對種族主義者,而其猶太裔的吸金能力,成功幫助民主黨籌集鉅額競選經費。

伊曼紐爾本人據報道是非常的個性鮮明,反之也可認爲是獨斷專行,他的下屬稱他是“高效得近乎殘忍的包工頭”。《紐約客》雜誌上對伊曼紐爾的描述則是:“伊曼紐爾似乎在利用他那火山爆發般的脾氣恐嚇對手……”

觀察他的個人工作風格來講,伊曼紐爾看起來遠遠不像一個出色的協調員。如果他作爲美國駐華大使,暴躁而激進的風格並不利於中美的合作交流。

但伊曼紐爾可能一提名就會遭到民主黨內部的反對。雖然是資深民主黨員,但他的觀點被認爲更接近共和黨陣營。他反對奧巴馬的醫改,反對一項規模更大的經濟刺激法案,宣佈辭去白宮幕僚長職務前,更被媒體曝出與同僚發生衝突。

而包括全美有色人種協會(NAACP)在內的一些民權組織也表示,伊曼紐爾對芝加哥警察殺害17歲的拉奎恩·麥克唐納事件的處理,應該會使他失去加入拜登政府的資格。

對華基調將決定人選

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在美國看來,中國的態度越來越強硬。

美國也不是從前的美國,“跌落神壇”的美國急於回到從前的霸主地位,如何應對崛起的中國,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對拜登來說非常重要。

拜登的團隊集合了大批在特朗普時期忍辱四年的專業精英,他們蓄勢待發的精力更多的是指向了中國。

美媒爆料的駐華大使候選人

美國駐華大使人選懸而未決,最終,中美關係基調將會決定誰纔是大使人選。(晉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