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外交部長舉行線上“四國會談”。

拜登上臺後,代表的美國新政府對中國態度放緩,但新任國務卿布林肯卻聲稱特朗普政府對華的強硬態度是正確的,只是在策略上出現了問題,以至於沒取得什麼成效。在布林肯看來,因爲前任政府選擇了同盟友挑起爭端,還不斷放棄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責任,不再參與各種國際規則和秩序的制定與塑造,結果就是:“中國取代了我們的位置。這讓我們處於弱勢方,而非強勢方。”布林肯認爲,美國應充分利用盟友與夥伴的優勢,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否則中國將“取而代之”。此外,布林肯還提出,對待中國應該像美國製衡俄羅斯一樣,聯合更多的盟友,組成更強大的聯盟,通過“團結的力量”來阻止中國的崛起。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新政府一直在推動“四國同盟”(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對話,爲了遏制和打擊中國的和平崛起與發展,制衡其在印度洋-太平洋漸增的影響力。而去年四國外交部長舉行的會議分別在9月、10月討論了“自由開放的印太”問題,並在11月在孟加拉灣舉行了聯合演習。

只不過從當前現狀來看,美日印澳“四國同盟”的壓制效果並不理想,中國還是那個中國,美日印澳卻一個個面臨崩盤。連美媒都認爲,雖然四國都想遏制中國,但是很難成爲真正的同盟。四國地緣政治利益和脆弱性不同,且他們處在錯誤的博弈中,亞洲戰略博弈的重點在於經濟,而並非軍事。

亞洲的博弈在經濟而不是軍事。但美國玩經濟只會打貿易戰搞制裁,遠不如玩槍玩炮來得自如,所以只要想遏制就拉同盟搞軍事圍堵。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卻都與中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想要那麼灑脫地追隨美國對華圍堵,哪會有那麼容易?

澳大利亞作爲美國忠誠的小弟,在特朗普時期盲目追隨美國對華抹黑,卻沒顧及到自己的經濟主要靠對華的貿易出口,這一抹黑,把自家經濟也抹了個黑,經濟出現幾十年來最大的下滑幅度。再跟着美國亂搞,怕是不想喫飯了,更別說美國趁機喫下了澳大利亞流失的貿易市場,因此澳大利亞不會再輕易盲從美國了。

而作爲中國鄰國的印度,雖然在下架中國APP方面喊的起勁,但在貿易方面,依然脫離不了對中國的依賴,畢竟原材料和技術,中國還是印度的主要出口市場。再來,美國遠水救不了近火,印度和美國離近了,還會惹火傳統盟友俄羅斯。此外,印度政府官員正在準備未來幾周內,批准來自中國的新投資提案。印度在中印邊境緊張之際,制定了各種針對中國的政策,如今雙方的關係正在緩和,所以印度希望能儘快補救,加速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投資。在此之前,已有超過20億美元的提案被擱置,現在印度迫切希望更多中國企業能夠在印度落地。

印度還會與中國一同參加由伊朗和俄羅斯舉辦的海上聯合軍演。據半島電視臺報道,軍演地點定在了印度洋北部,四國聯合展開相應演習訓練。

而日本雖然一直離不開美國的軍隊部署,卻更離不開中國的市場。同時,中國不但加入了RCEP經濟協議,還跟歐盟談成了投資協議,日本不會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日印澳三國雖與美國同在“四國聯盟”一條船上,但心裏面卻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盤算。如今早已不是當年冷戰時期,經濟已經成爲世界競爭或合作的重要標誌,日印澳一方面想跟美國遏制中國發展,另一方面在經濟上又在中國脫不了身,如此,想要成爲真正的聯盟,確實太難。

(文/沈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