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效農業植入羣衆心中

大年初二一大早,在昌寧縣卡斯鎮龍潭社區,吳海波就來到自家的大棚裏採摘綠茄,準備將它端上新年的飯桌。看着大棚裏一個個飽滿的綠茄,吳海波覺得這似乎預示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雖然去年經歷了疫情,但通過卡斯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教給的種植技術,我們種植的蔬菜產量增加了,收入也跟着增加了。”吳海波是卡斯鎮龍潭社區的當家人,他告訴記者,農業示範園是卡斯鎮重點打造的一個集現代“工廠化育苗”區、科技示範區、示範種植區爲一體的綜合園區,主要以果蔬、花卉及中草藥新品種引種、推廣、科研和技術培訓爲主,幫助羣衆提升種植技術,提高生產產量。

“這裏的自然條件還是很好的,就是缺乏專業的管理和科學的種植技術。”來自東北的宋大姐說。宋大姐是農業示範園從省外邀請來的種植大戶之一,一方面專門負責管理農業示範園內的蔬菜種植,另一方面把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傳授給農民,帶動當地農民提高蔬菜種植產量。

“以前,這裏的農民想都不敢想的產量和品質,示範園通過科學的技術都實現了。現在,農民們越來越相信示範園,也願意相信我們教的技術,並且會主動去鑽研怎樣把蔬菜種好,把產量提高起來。”宋大姐說,自2016年以來,農業示範園先後對柯華社區、卡斯村、聯福村等開展貧困人口實用技術培訓2000人次,並且通過實施訂單農業,培育茄子苗、辣椒苗、黃瓜苗等,帶動周邊羣衆推廣種植優質辣椒、番茄、茄子等數千畝,蔬菜、瓜果由傳統種植的畝產2至3噸增加至畝產6至8噸以上,產量大幅度提升,經濟收入顯著增加。如今,高效農業這一觀念已經被深深地植入了羣衆的心中。

看到農業示範園用科學種植方法使蔬菜產量有了明顯提高,吳海波去年開始號召社區裏種植蔬菜的農民都到示範園學習種植技術,並且由他帶頭種植起了示範園引入的高效新品種綠茄。“這種茄子可種植時間長,生長週期短,個頭又很大,一個茄子就能有兩斤重,我家今年光靠種植綠茄就有4萬多元的收入了。”吳海波笑着說。

目前,卡斯鎮共有6500多戶農戶種植蔬菜,種植面積3.3萬畝,年產量6萬噸,實現產值3.6億元,戶均收入達5萬多元。(楊茜、周潔)

“你們守護城市,我們守護你們”

大年初一凌晨三點半。剛剛褪去熱鬧的城市夜空中還留有一絲大年夜零點爆竹燃放後的味道,街道上預示着來年“滿堂紅”的爆竹殼踩在腳下沙沙作響,隆陽區羅尼咖啡保山店的負責人楊瑞雲已經卷起袖子和店員們忙碌開了,衝煮咖啡、給咖啡裝杯、封裝麪包,氣溫雖低但一股暖流在咖啡店裏湧動着。

凌晨五點。準備參加2月12日羅尼咖啡第八屆“守護者”公益活動的志願者們逐漸在微信羣裏熱絡起來,有的標註地點,有的提醒集中時間,有的相約結伴。

早上七點。咖啡店裏慢慢聚集起了幾十名志願者,大家進店測體溫、戴口罩、穿圍裙,秩序井然地加入到準備咖啡和裝箱麪包的各個環節。

“媽媽,請幫我蓋一下杯蓋。”正在給咖啡裝杯的小女孩叫李思熠,是保山市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孩子的媽媽說:“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時刻,但是爲了保證整個社會的正常秩序,很多人放棄了休息,依舊堅守崗位。孩子看到這裏招募志願者,就讓我帶她一起來參加。對於志願活動,思熠一直是個挺積極的孩子。”

羅尼咖啡“守護者”活動是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爲環衛工人、公安民警、醫護工作者等在團圓佳節裏依舊堅守崗位的人們送上一杯咖啡和一個麪包,希望給他們帶去溫暖的祝福,今年已經是活動開展的第8個年頭了。

“我帶一組人往東走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三學生宋小康熟練地搬抬着裝好的咖啡、麪包,主動承擔起“小組長”的責任。由於曾在羅尼咖啡做過兼職,今年已經是他第4次參加“守護者”公益活動了。“‘讓世界充滿愛’不僅是羅尼咖啡的一句口號,更是實實在在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咖啡能成爲一個載體,把這座城市的人們都聯繫起來,把愛傳遞出去。”

早上八點,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兵分四路開始了派送。按照既定路線,車輛緩慢在路邊行駛,凡是見到在街道旁進行清掃工作的環衛工人、路邊執勤的民警,或是在車站裏等待乘客的司機,亦或是堅守醫院一線的醫護人員,車隊便會停下,爲正在辛苦守護城市的人們遞上一份咖啡和麪包。

車子行進到了蘭城路數碼港附近時,志願者王憲廷帶着兒子王彬宇在路邊向正在巡邏的特警車輛揮手示意停下,並將咖啡、麪包交到了特警手裏。小男孩王彬宇的個頭還夠不上高高的特警車子,他仰着頭對特警叔叔說:“叔叔,謝謝你們在新春佳節依舊守護着我們的城市,你們辛苦了。”

上午十點,400杯咖啡、400份麪包全部派送完畢。“今年的400份咖啡、麪包還有點不夠送了,看來明年要再準備得更加充分一些。”剛派送完回到咖啡店裏的楊瑞雲一刻不停,一邊總結着剛剛的派送,一邊爲志願者們煮起了湯圓。“回想起來,2014年,參加‘守護者’活動的志願者還不足10人,今天已經有40多人了。”

“‘你們守護城市,我們守護你們。’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可以讓春節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感覺不孤單。”楊瑞雲說。

保障不缺席,守護不停歇。春節期間,總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在惦念親情中默默堅守職責;還有許多在異鄉打拼的人,就地過年繼續奮鬥在工作崗位上。這些人,可能是每一個你、可能是每一個我、可能是每一個他。(段柔汐)

雲上春節 年味不淡

對於軍人和警察,新春的記憶更多是崗位的堅守。今年,依然在保山堅守崗位的莉莉警官,卻度過了一個年味十足的雲上春節。

才進入1月,莉莉警官就盼望着2月6日快些到來,因爲兒子1月初就告訴她已經訂好了2月6日回家的機票。

莉莉警官的兒子去年考入軍校,到今年1月已經離家快半年了,並且除夕之夜還是兒子的生日。

莉莉警官常說,兒子本是很文靜的人,卻偏偏選擇了軍校。半年來,一同跨入軍校的學員,有人因身體原因被退了兵,有人因承受不了入伍訓練退了學。可以想象,兒子每天除了繁重的學習,還要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這對於攜筆入伍的新生來說是何等的考驗?

“雖爲警察但先是母親,一直以來對兒子要求有些太過嚴格了。這個假期,一定要讓兒子好好放鬆幾天。”莉莉警官這樣想。

1月31日晚,忙碌中的莉莉警官收到了兒子的微信,也是兒子春節前的家書。兒子在信中說,學校剛剛下達了就地過年的通知。接到通知後凝視了好久,心裏還是有些失落。兒子還說,儘管有些失落,但媽媽是警察,從小就習慣了有缺憾的年;如今,自己不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名戰士,自己的戰線就是服從命令留校過年,請爸媽勿念並照顧好自己。

讀着兒子的家書,莉莉警官的眼眶潮溼模糊了。兒子真的長大了,這讓她很是欣慰;說不定要到2022年春節才能見到兒子了,這也讓她有些許失落。

2月10日晚20點許,仍在辦公室加班的莉莉警官接到了學校的微信視頻邀請——

“媽媽,春節快樂!”兒子在視頻裏送上問候。

“媽媽也祝你春節快樂!”

“媽媽,您還在加班嗎?”

“嗯。這段時間事情多,幾乎天天加班。明天是你20歲的生日,媽媽祝你健康快樂。你現在雖是一名學生,更是一名軍人,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學好過硬本領。”

“媽媽放心,我已經不是離開家時的樣子了。在學校的教導和戰友的幫助下,已是一名合格的戰士。”

“代媽媽向老師和同學們問好。祝他們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好,向媽媽敬禮!”兒子第一次向莉莉警官敬上標準的軍禮。

當晚,學校正在舉行新春聯歡晚會。因除夕之夜是兒子的生日,也因這對母子春節都在堅守崗位,莉莉警官被學校邀爲晚會家校互動對象之一,與兒子現場互致新春的問候和祝福。

原來,學校爲讓軍營新春年味濃、留守學員不想家,對假期活動作了全天候一站式規劃,也爲學員們過好雲上春節作了精心安排。

從2月5日起,學校把每天的活動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讓身在千里之外的學員父母可憑藉互聯網,與孩子一同感受“熱血軍營中連隊就是我的家”的溫暖、“戰友就是我的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誼。

當然,除了新春互致祝福,學校安排的雲上新春活動還有許多——

“50米急速衝刺、400米障礙、3000米負重組合、5000米武裝越野……”場上是兒子揮灑汗水,場外是戰友們的加油吶喊,線上則是母親連連點贊;

午後的《新年歌唱節》,母親每天都在線上陪着“兵寶”歡歌不停歇,唱出愛黨愛國愛生活的激情;

“我的晚飯我做主”廚藝展示,線下是孩子一招一式的操作,線上是母親的遠程指點……

每一場活動都傳遞着濃濃年味,更讓大家感受到雲上春節的別樣滋味。

“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就地過年政策後,曾爲這個春節不能與兒子團聚有些失落。回頭一想,今年過的這個雲上春節,不但年味不淡親情更濃,更是工作生活學習鍛鍊樣樣沒落下。”莉莉警官說。(辛文)

編審:王燦

責任編輯:施媛媛 冉懦琿

電話:0875-2203983

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