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疲倦

心情也很煩躁

注意力不集中

這些就是節後綜合症

春節假期已結束,不少人迴歸上班的日子。有些人發現自己在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工作狀態,這種感覺便是“假期綜合症”了。焦慮、浮躁、無法集中精神……怎麼克服呢?

唐山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科四病區副主任馮偉介紹:通常節後的頭兩三天,上班一族的工作效率較低,久久不能進入狀態,心情煩躁,精力難以集中,萎靡不振,無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並有頭疼、疲勞、胃口不佳、失眠、瞌睡等種種不適,有的甚至還伴有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即所謂的“假期綜合症”。

焦慮綜合症

針對春節長假娛樂過度,生活顯得懶散,飲食和作息規律也均被打亂,導致節假後體能下降和情緒緊張,進而出現疲乏、焦慮等症狀,通常,一般人經過一週的自覺調整,就可以恢復正常,但若市民在假日後發覺自己出現嚴重的情緒反應,就應及時就醫,否則容易導致焦慮症等神經官能症。

緩解焦慮綜合症:

①轉移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亂想,心神不寧,這都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工作狀態,建議制定一些有意義的目標,轉移注意力,這樣全身心投入新的活動中去,就不會再理會焦慮了。

②音樂療法,是通過聲音的刺激,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一般會選擇比較寧靜柔和的音樂,如輕音樂,聽音樂的時間至少在半小時,可以投身到音樂優美的旋律之中,一定程度減輕抑鬱焦慮。通過聽舒緩的音樂讓自己情緒放鬆,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緩解緊張。

③腹式呼吸法,有意識使用腹部呼吸時,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循環往復,保持每一次呼吸的節奏一致。此法容易使人心情平靜、放鬆;

④多按耳垂上的“皮質下”及“枕穴”等穴位,此法能有效緩解緊張情緒,促進睡眠。

疲勞綜合症

唱歌、打牌,或者親戚朋友之間的聚會,日夜顛倒,易引起一系列身體和精神狀態的“不舒服”。這種勞累疲乏的身心功能紊亂的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就會變成一種慢性疲勞綜合症,會出現肌肉痠痛,精疲力竭,四肢無力等症。

緩解疲勞綜合徵:

有些疲勞,休息之後就能緩解,很多人在假日狂睡補眠,可並非休息就能緩解所有疲勞。中醫雲:“虛勞則必有所損”,疲勞對人體筋肉、關節、官竅、心神等會造成很大損害。“勞”是導致人體經絡氣血不足的重要原因。消除“勞”對身體的危害,就要從調理“經絡氣血”的源頭開始。

推拿、按摩從人體經絡氣血入手,活血通絡,引導臟腑、皮膚、骨骼等氣血飽滿,濡養有力,從而恢復臟腑功能,充沛人體精氣神,腰痠背痛、四肢無力等症狀都在推拿手法變化中慢慢得到緩解;配合透背燻蒸中益氣消疲方,通過透背燻蒸的透皮給藥,分清濁理陰陽,託邪氣以外出,抑邪氣以消內,溫陽氣以振奮,激發人體經氣、氣血,提高臟腑功能,可促進氣血得化生,從而增強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氣血旺盛,精力充足乏力、易疲倦、無精神等症狀也都會土崩瓦解。

屏幕綜合症

很多人會在節日期間守在電腦旁邊,或長時間玩手機,甚至忘了喫飯和睡覺。然而,這些人逐漸會感覺到兩眼乾澀,疼痛,全身無力,這就是“屏幕綜合症”。因爲長期坐在電腦前,或長時間觀看電視手機,輻射對眼睛造成傷害,同時大腦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很容易感到視疲勞和身體疲憊,出現眼睛乾澀、疼痛、視物模糊。

緩解屏幕綜合症:《黃帝內經》曰:“久視傷血”肝藏血,開竅於目,引起肝血不足;節日期間熬夜娛樂,使血不歸肝,肝血不歸則無以濟心,導致陰血虧虛,無法上榮於目,另外,假日情緒波動大,生氣、焦慮等會引起肝氣鬱結,氣血失和,目失所養,眼疲勞也會隨之出現。

按摩、揉按眼保健穴:眼保健穴位分爲近端和遠端穴位,在眼睛周圍和附近的穴位稱爲近端穴位;在軀體、四肢等部位的穴位稱爲遠端穴位。常見又容易找到的近端有四白、承泣、攢竹、魚腰、絲竹穴等。譬如說,眉毛上就有3個很好用的護眼穴位,古人認爲眉毛如魚,攢竹穴在兩眉頭凹陷中;魚腰穴在眉毛中點凹陷處;眉毛盡處則是絲竹穴。面對曠野,兩目微閉,心平氣和,眼球分別沿眼眶順、逆時針;左、右、上、下運轉,而後忽然睜大眼睛,睜目做上述運轉各10餘次。節奏緩慢而均勻。同時可配合陰綠茶、菊花茶、決明子茶、枸杞子茶補腎、疏肝、清熱明目。

代謝綜合症

有一種節後綜合症,嚴重起來可能會發展成爲疾病,那就是代謝綜合症。馮偉副主任指出,代謝綜合症是一種有關生活方式的疾病,喫得多,動得少,由於身體攝入過多的高脂肪或高熱量的食物,腸胃負擔加重,易引起消化不良。其症狀表現爲:(1)暴飲暴食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便祕;(2)長久以後可能轉化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3)還可出現脂肪肝、酒精肝或酒後關節疼痛的痛風症狀等;(4)若進一步發展可引致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或肝硬化等慢性病。因此,春節期間節制飲食很重要。

緩解代謝綜合症

首先要素多葷少,炒菜宜選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等植物油,或選擇清蒸、白灼等做法,少用油炸油煎食品,再有可多喫菌類,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多喫綠葉蔬菜,比如白菜、菠菜、芹菜;多喫具有消食理氣作用的食物,比如蘿蔔。此外應多喝粥和湯水,比如小米粥、銀耳粥、麪條湯等,這些湯湯水水可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飲料和酒對肝臟的危害。配合喝淡茶來清除胃腸道的油膩,不但清香可口,還能去火生津,使胃腸道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是儘量少喝濃茶、咖啡,碳酸飲料等,進食水果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果酸有助於消化,例如蘋果,其纖維素含量比較高,而且還含有一些果膠,會使大便變軟,對排便有幫助。

馮偉副主任建議:要調理起居,保證充足睡眠,睡子午覺、曬太陽,睡子午覺,讓自己按時睡子午覺。中醫認爲“子午覺”爲養生妙道,在這兩個時間段睡覺對人身體很有好處。午時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前,從中醫理論來講,是“心經循行的時間”,午飯後睡30分鐘即可,可以讓精力盡快恢復。子時是指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是“膽經循行的時間”,晚上11點前就寢效果最好,可以減輕精血消耗,增加肝臟血流量,達到養肝的目的。

還可適當進行慢跑。最初三天,跑步不宜超過40分鐘,速度以呼吸順暢爲宜,三天過後視身體狀態恢復情況提高跑量和速度。經常做拉伸和放鬆運動會讓肌肉鬆弛並富有張力,會讓身體放鬆。(史愛華 韓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