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的黃桷坪,有一家交通茶館,它保留着上世紀老茶館的模樣,還在用最傳統的方式接待來此喝茶的客人。也就是這樣一間茶館,卻引發了大衆的關注。

根據可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交通茶館最早於1987年開始對外營業,它原本是黃桷坪運輸有限公司的員工食堂,這也是名字中“交通”二字的由來。

在2005年,交通茶館原本已經決定停止經營,轉租給一位網吧老闆,面臨着消失的危險,幸好事件出現了轉機。

川美的陳安健教授支付了相同的租金,將交通茶館延續了下來,並且找來了專人負責運營。在經營過程當中,交通茶館也曾經因爲修繕而暫停營業,但是至今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樣。

交通茶館的平靜,也在進入新世紀之後,逐漸被打破。

其他類似的茶館基本都已經消失,交通茶館成爲了那一顆獨苗,同時藉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傳播。交通茶館不再只是本地人喝茶聊天的地方,而逐漸成爲了一個網紅打卡地。

特別是一些影視、綜藝開始將交通茶館作爲取景地,讓它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得到了傳播。黃桷坪原本就因爲塗鴉街以及川美而異常熱鬧,再加上交通茶館,使得這裏的人氣越發高漲。

此前,遊品前去探訪的時候,就發現交通茶館特意寫出了告示,提醒前來打卡的遊客不要打擾本地居民,特別是不要隨意拍照。

不過,我們依然看到了很多非常不錯的照片,本地的居民們,似乎也都已經習慣了遊客的這種打卡行爲。

遊客們之所以會喜歡這裏,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有他們此前不曾體會過的生活。

現代都市當中的茶館本就不多,更何況是這樣一個上世紀風格的茶館。在如今一杯奶茶就得20元的年代,在交通茶館,一杯茶8元,再來一份瓜子8元,這樣就可以休閒地度過一整個下午。

隨意地拍攝一組照片,那種久違的年代感,是摩登時代最復古的,因此也就成爲了一種時尚。

對於遊客來說,他們只是來這裏體驗一次,是“一錘子買賣”。對於本地居民來說,這裏代表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喝茶並不是重點,懷念曾經的舊時光,和老友敘舊纔是最美好的事。

或許很多人會認爲遊客們這樣的打卡拍照顯得非常膚淺,沒什麼深刻的內涵。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就是當下年輕羣體的生活方式,並不需要過多的內涵,只要大家自己覺得開心,又何必在乎那麼多。

在交通茶館的空間內,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開始碰撞交織,卻又顯得非常和諧。遊客們帶來了人氣和關注,從一定程度上也給茶館帶來了更多收入,這些都成爲了保障交通茶館持續運營下去的重要因素。

而遊客也可以在交通茶館得到自己想要的體驗,不管是出於真心喜歡,亦或只是發一個打卡的朋友圈。

當然了,最好的狀態就是能夠保持這樣的一種平衡,不要過分去打擾和改變。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也去交通茶館體驗一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