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最早發明並大量裝備步兵戰車的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BMP-1步戰車,隨後是BMP-2步兵戰車,到80年代蘇聯開始研製第三代步兵戰車,將BMP步兵戰車和BMD傘兵戰車的設計理念合二爲一,研製出一種發動機後置的BMP-3步兵戰。

發動機後置使得該車能夠方便地佈置炮塔武器系統,甚至在車體上還安裝了2挺前向機槍,火力可謂逆天。但這樣設計的缺點是後部載員艙更加擁擠,甚至不得不像傘兵戰車一樣從車頂上下車,非常不舒服。導致大量俄軍拒絕乘坐BMP-3步兵戰車,寧可作戰戰車的車頂上。

BMP-3步兵戰車1986年交付部隊,參加的第一場戰鬥就是著名的車臣戰爭。1995年,BMP-3步兵戰車作爲當時俄軍最新型的步兵戰車,參加了進攻格羅茲尼的戰鬥。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些坦克裝甲車輛最終在格羅茲尼的街頭遭受到了沉重打擊。由於俄軍裝甲部隊孤軍冒進,坦克和步兵戰車在缺少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貿然沿着城市主幹道衝進了市中心,結果被精心構築反坦克工事的車臣武裝打得遍體鱗傷。多輛BMP-3步兵戰車被擊毀和擊傷。戰鬥中暴露出車體防護能力弱,炮塔武器系統複雜,反應速度慢等問題。

雖然BMP-3步兵戰車在車臣戰爭中表現不佳,但是其炮塔武器系統仍然受到了中國的青睞。在2000年左右根據部隊和工業部門共同論證,經上級領導機關批准,中國正式引進了BMP-3的炮塔戰鬥部技術,用於新型的04式步兵戰車研製。

此時引進的是BMP-3的改進型炮塔,從最初的圓形炮塔變成了菱形炮塔,防護有了一定提升,炮塔採用63、43、18毫米的不同厚度鋁合金裝甲板焊接而成,在正面還加裝了一層16毫米的鋼裝甲板,側面則披掛了一層13毫米厚的鋼裝甲板。這樣,炮塔正面可以在300米距離上防禦30毫米穿甲彈的攻擊,側面和後面可以防止30米距離7.62毫米機槍彈的打擊。

武器是由100毫米主炮、30毫米機關炮和7.62毫米並列機槍組成的,採用自動裝填。100炮除了發射炮彈外還能夠發射炮射導彈,一般裝3枚反坦克導彈、23枚殺傷爆破榴彈以及500發30毫米機關炮彈、2000發機槍子彈。可以打擊4000米範圍內的裝甲目標,甚至是低空目標。

2A70型100毫米炮發射的9M117反坦克導彈採用了串聯戰鬥部,在擊穿爆炸反應裝甲後還能夠穿透650毫米的主裝甲,對付一般的主戰坦克已經夠用了,而100毫米炮發射的殺傷爆破榴彈,威力和59式坦克上發射的同類彈藥相同。而2A72型30毫米機炮也有4000米的射程,可以高平兩用,仰角達到60度,可以打擊空中目標。

中國對該炮的引進甚至比整個戰鬥部更加有用,中國仿製的30毫米機關炮大量用於老式戰車的改進,極大地提升了整個步兵戰車家族的戰鬥力。

應該說,BMP-3炮塔武器系統的引進,對於當時中國的軍工企業來說是非常及時的,讓我們首次接觸到了世界一流步兵戰車炮塔武器系統的總成,滿足了04型步兵戰車的研製進度。後來改進型的04A型步兵戰車,改掉了底盤,卻將這個炮塔武器系統保留了下來,也說明了BMP-3炮塔設計的成功。當然,後來中國將火控觀瞄等設備換成了自己的,比俄羅斯的原始設備更加先進和有效。

其實,中國與BMP家族是有不少淵源的。中國第一代步兵戰車就是仿製的BMP-1步兵戰車,叫做86步戰。當時的BMP-1步兵戰車是用殲-6戰鬥機從埃及換回來的。而在研製90式外貿步兵戰車時,曾經直接參考了BMP-2步兵戰車的設計,只是由於沒有外貿訂單,才使這種車處於模型階段。而中國第二代步兵戰車其實就是04系列步兵戰車,受到了BMP-3的恩惠。

未來,像BMP-3這種多種武器系統合一的炮塔武器系統,應該不大會再出現了。中國在此後的步兵戰車設計中,更加傾向於西方模式,即採用機關炮加外掛式反坦克導彈的形式,使得炮塔內部武器系統更加緊湊,空間利用率更好。未來,中國國產的炮塔武器系統一定會取代已經顯得老舊的BMP-3的炮塔,但仍然要感謝BMP-3對中國步兵戰車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