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教室,20名學生,30多位老師,8節“思辨問答公開課”,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主題,傾情解碼。新發展理念緣何統領?脫貧攻堅怎樣打贏?制度優勢如何體現?戰略舉措做何支撐?中國方案爲世界做出哪些貢獻?新的征程又將如何全面開啓?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讓電視機前的觀衆沉浸其中、大呼過癮。這就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策劃,北京衛視《檔案》欄目製作的大型通俗理論電視節目《全面小康全面解碼》,於北京衛視2月21日至2月24日每天21:45震撼播出,節目共有八集。

30多位大咖來講課 “解碼人”各有各的高招

《全面小康 全面解碼》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各大高校、國務院參事室、國家發改委、國資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機構邀請了30多名頂尖理論大家和一線工作者,組成平均年齡55歲的“解碼人”團隊,對全面小康進行全面解碼。

這個團隊的成員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嚮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原祕書長張燕生,著名攝影家解海龍,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趙磊,國務院參事、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專家楊忠岐,國務院參事、原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女士等,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學者、大咖人物。

真正的高手,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這些“解碼人”正是化繁爲簡的高手。康震一一列舉《詩經》《禮記》《聊齋志異》裏對“小康”的描述,更現場展示畫技,表達古人對“小康”的嚮往;王嚮明連線對100多年前中國真實歷史影像進行彩色修復的自媒體制作人,片中的克林德碑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落後捱打到站起來的苦難輝煌;攝影家解海龍用近40年的時間走訪了幾十個國家級貧困縣,拍攝了上萬張照片,他的攝影作品記錄了孩子們當年的上學難,更記錄了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趙磊的課堂充滿歌聲,兩會版《成都》和《走四方》的背後都有着時代的故事;楊忠岐把昆蟲帶到現場,白蛾周氏齧小蜂、天牛、腫腿蜂,這些“小傢伙”居然和生態文明建設、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解碼人”們通過遊戲互動、視頻連線等多種手段,讓觀衆感受到:理論不再是單純的平面文字,而是動起來、活起來的立體影像,有血有肉有溫度。

平均年齡22歲“青年代表”讓節目充滿活力

俗話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道理要經過解說辯論才能爲大家所理解。《全面小康 全面解碼》創造性地採用了“思辨問答公開課”的形式,用一個真實的校園、一間真實的教室爲載體,創造了一個以課堂爲特色、又超越課堂的互動場、討論場。

在課堂裏與“解碼人”團隊進行“思辨問答”的,是20名來自社會和各大高校的青年,他們組成了平均年齡22歲的“青年代表”隊伍。

這個隊伍裏有北大、清華、北師大、北外、北工大等北京高校的學子,有天津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外地高校的學子,有康奈爾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外國學府的中國學子,還有來自塔吉克斯坦、塞爾維亞等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他們的專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提出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真實地反映出當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極具代表性。

55歲VS22歲,專家學者VS青年學子,兩支隊伍的相處並不是傳統的“講與聽”的模式,而是拓展爲“講、聽、論、辯、演”多種對話方式,進行充分互動。青年代表們講故事、說觀點、表論據、談感想,和“解碼人”的對話親切自然,讓節目充滿活力。兩者之間爆發出的跨越年齡、代際的思想碰撞,讓理論不再“高冷”,而是更有說服力、更接地氣。

八集連播全方位解開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

作爲中國首堂全媒體思辨問答公開課,《全面小康 全面解碼》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策劃。除了在北京衛視播出外,北京時間也會同步直播。

2月21日、22日已經播出了前四集《千年夢圓》《何謂全面》《何以小康》《戰略佈局》,今明兩天21:45還將播出《新發展理念》《擺脫貧困》《世界貢獻》《新的征程》。8集節目從小康淵源、制度優勢、新發展理念、脫貧攻堅、世界貢獻等多個角度,展現共和國發展的輝煌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砥礪前行的風采,全方位解開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