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母姓非必要但合理

1981年1月的第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施行,2021年1月1號,原來的婚姻法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雖然早年的婚姻法中也列出了,夫妻二人的孩子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但是,一般家庭如果不是所謂的“倒插門”、或“上門女婿”,那麼,不管孩子有幾個,通常都是隨父親的姓氏。

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其實依然存在上門女婿的情況,在我四川農村老家的村上,家裏有兩個女兒的人家往往都會招一個上門女婿,他們的孩子會隨母親的姓氏,也就是外公的姓氏。與多年以前不同的是,如今的上門女婿自己不需要再改名換姓,只要孩子隨了女方的姓氏就行,女方也會像傳統婚嫁的男方一樣,給對方準備彩禮和結婚的房子等。

當然,這樣的現象越來越被更多人不能接受,大家的觀念愈加開放,包括被更多人接受的傳統嫁娶習俗都已引起不小爭議。年輕人的個體意識越來越強,婚姻對大家來說是成立一個新的家庭,有了大家和小家的概念。再加上如今女性的掙錢能力也強,不像過去需要依附男人的體力優勢生存,所以,“爲什麼自己辛苦懷孕生的孩子不能跟自己姓?”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男性基因中的Y染色體只傳給後代中的男性?

大家都知道,基因的本質就是遺傳因子,如果不是同卵雙胞胎,那每個人的基因都具有唯一性,爲什麼有的女性60多歲了還能生娃?這就與某些基因變異有關,這纔是使得這類人羣比一般人的生育率可高出10%。有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家曾說,如果我們可以把地球上所有已經去世的男性基因信息收集起來,那麼就可以找到現存人類的第一個男性祖先。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都難以理解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道理說起來也不復雜。我們都知道,Y染色體會決定孩子的性別,雖然Y染色體比X染色體看上去要小不少。但是,這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Y染色體含有的鹼基對多達六千萬個左右,而且,Y染色體還具有卻傳男不傳女的特徵,這也是爲什麼Y染色體能夠成爲記錄下家族世系的基因族譜。

也就是說,如果夫妻兩人生下的孩子性別爲男,那麼這個孩子體內的Y染色體是來自他的父親,繼承的是爺爺家族的Y染色體信息,這一點不會因爲孩子的姓氏而有所改變。所以,那些介意孩子跟媽媽姓的爺爺奶奶們,哪怕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其實你們也大可不必認爲沒有隨自己兒子姓的孩子就不是自己孫子了。

是不是隻有雄性後代才能“傳宗接代”?Y染色體在退化?

的確,有科學研究表明,當個體發生基因變異的時候,普通染色體會沒有性染色體受到的損害更大,而男性纔有的Y染色體,也就是決定後代性別的這個染色體,其實正處於退化的進化過程中。但是,Y染色體並沒有一些人以爲的那麼脆弱,比如,其內部存在的幾百萬個“迴文結構”就對基因修復有幫助作用。

衆所周知,正常人體內都有23對染色體,共計46條染色體,其中有22對都是常染色體,也就是說,從染色體數量來說,男女都是相等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性染色體的構成,男性是XY,女性是XX。實際上,精子的形成過程會經歷減數分裂,一個精子內有23條染色體,有的精子帶X染色體,有的精子帶Y染色體。

但是,這並不意味只有生兒子纔是傳宗接代,因爲,從基因傳承來說,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個孩子體內的遺傳信息各有一半來自自己的父母,不會因爲性別差異而存在不同,也不會因爲孩子隨父親的姓氏而改變。說得更直接一點,甚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生孩子,只要有其他人願意生孩子,那家族的遺傳信息、乃至人類的基因都會延續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