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谣是盛开在睡梦里的温暖,是绽放在记忆里的璀璨,是定格在一瞬间的永远。它承载着那段天真岁月里的全部美好,每每回忆起来,总让我们感觉快乐、亲切、耐人寻味……在本期的节目中,主持人李思思将携手嘉宾王洁实、冯晓泉、李伟建和蒋小涵,与您共同开启时空之门,重温那些镌刻在人们心底的童年旋律!

你知道《丢手绢》有多大了吗?它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了,至今还是幼儿园里玩耍时的动感节拍,这首童谣不知道陪伴了几代人,而像这样代代相传的童谣还有50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多少孩子就是因为这首歌也想划着小船尽情地玩、愉快地唱。还有60年代的《一分钱》也告诉我们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如今虽然没有了一分钱,但还是在唱着这首歌。70年代的《红星歌》是音乐课堂上的慷慨激昂,它把英雄的种子埋在了几代孩子的心中。还有80、90、00后都熟知的《小毛驴》《小燕子》《我是一条小青龙》《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等,这些歌谣都是我们儿时的文化启蒙,是童年的趣,童年的梦,伴随着我们人生最初的成长。那么今晚,还会有哪些童谣勾勒出童年的景象呢?

童年的歌谣,承载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歌谣五彩缤纷,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旋律记忆。在王洁实的记忆里,童年的歌谣是雨后胡同中的一声声“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在李伟建的记忆里,是过年时小朋友们追逐打闹间的“小小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在冯晓泉的记忆里,童年的歌谣是陪伴长大的一部部经典电影中的插曲;而在蒋小涵的记忆里,她唱的歌谣却摇滚味十足。无论是“牧童骑黄牛”的怡然自得,还是“年少不知愁”的纯真浪漫,这每一个节拍,每一个音符,都把快乐的童年画面串联了起来。节目现场一曲停止,一曲又开始,歌声不断,回忆无限。

童年的歌谣,亲情的延续

很多人生命中最初听到的旋律,都是在母亲的怀中,在摇篮里,妈妈唱给我们的,这些歌曲或许内容质朴,或许曲调单一,但永远是回忆中最温暖的感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摇篮曲,这温暖的旋律在摇篮边代代相传。据李伟建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每次哄他入睡时都会唱东北民歌《摇篮曲》,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也是用这首歌把他的孩子哄睡的。如今,东北民歌《摇篮曲》已经吟唱了五十多个春秋,也早已走出东北,唱遍了全国。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这首《摇篮曲》成为了亲情的延续。

童年的歌谣,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似潺潺的流水一去不复返,然而,童年的歌谣却犹如溪水流动时叮咚、叮咚的旋律,不时地回荡在耳畔。每一个人的童年生活都离不开这样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生动有趣的语言,带给孩子以美的感受和情感的熏陶,并告诉孩子万物的形态和人世间的道理,它就像“文化母乳”一样,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带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童年。今晚,让我们共同唱起童年的歌,回味七彩的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