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輪動在意料之中,但爲何是化工和有色金屬?

文丨《財經》新媒體 蔣金麗 編輯丨蔣詩舟

得結構性行情者得天下,成爲公募排名的新法則。

2月22日,2021年的第53天,A股的第31個交易日。據Wind統計,截至這一天,有59只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20%,其中7只漲幅在30%以上(不同份額合併計算,下同)。

排名前十的基金中,都“或多或少”地重倉了兩類股票——化工和有色金屬。

新風口之“洗牌”

新能源車熱潮退去。去年底,多隻基金依靠重倉這一板塊,躋身2020年收益榜前十。其中,屬農銀匯理基金的趙詣最爲驚豔,攜管理的4只基金霸屏榜單前四。

白酒亦風光不再。年初勢如破竹的白酒行情,讓“茅臺信徒”張坤一戰封神,躋身公募頂流中的頂流,他管理的易方達藍籌基金,也被調侃爲“世界第三大知名酒莊”。

春節一過,以白酒、醫藥爲首的抱團股遭遇重挫,基金淨值跌上微博熱搜,網友直呼“跌媽不認”。

時移世易。新年開啓不足兩個月,“帶頭大哥”早已換人。放眼年內業績TOP10,只見“新人顏”,不見“故人影”。

曾經的TOP10黯然失色。除廣發高端製造、諾德價值優勢和創金合信工業週期精選外,其餘7只基金年內收益率均低於1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業績告負,年內收益率下跌1.88%。

農銀匯理工業4.0、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工銀瑞信主題策略的漲幅均低於3%。

這樣的“反轉”戲碼,在過去兩年裏反覆上演。賺錢效應的風向,從電子、半導體、芯片爲代表的科技板塊,向醫藥、券商、新能源車、白酒等行業依次輪動。

化工和有色金屬成爲新風口。春江水暖“基”先知,大摩進取優選以36.85%的收益率,暫列年內業績排行榜第一。

據2020年四季報披露,大摩進取優選的前十大持倉中,有7只是化工股。而截至2月22日,細分化工指數的年內漲幅爲31.34%。

易方達供給改革持倉如出一轍,前十大持倉中有8只是化工股,該基金的年內回報爲32.81%。

捕捉結構性行情,廣發基金嗅覺敏銳。有3位基金經理的產品上榜TOP10,分別是廣發資源優選、廣發多因子、廣發價值領先。

從第三名開始,重倉方向出現變化。除了一隻QDII基金——華寶標普油氣美元,其他7只基金的前十大持倉中,不僅出現了化工股,有色金屬也是重倉的對象。

排名第四的是一隻有色主題指數基金,中信保誠中證800有色的年內回報達31.3%。截至2月22日,有色金屬指數年內漲幅爲25.69%。

此外,安信鑫發優選、大成新銳產業、創金合信資源主題分別位列第七、第九和第十。

超低配之“逆襲”

板塊輪動在意料之中,但爲何是化工和有色金屬?

大成新銳產業的基金經理韓創在四季報中直言,四季度市場呈現出結構性行情加速的趨勢,新能源、白酒等少數板塊一騎絕塵,有色、化工等部分順週期板塊也有所表現。

他認爲,這既體現出了一定的合理性,也體現出了一定的非理性。非理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部分賽道型行業中的個股,普遍雞犬升天,這裏面既存在着市場對行業線性外推的非理性,也存在着對其中很多公司長期成長性預期的非理性;另一方面,市場對衆多非熱門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視而不見,從而給予了極低的估值。

“優秀的基金管理人需要辨識出市場對公司定價的合理部分與不合理部分,並據此作出相應操作。”韓創表示。

國金證券研究顯示,自2019年起,化工行業重倉佔比從低配趨向超低配,2020年一季度化工行業重倉佔比爲近十年曆史低點。

之後,公募基金對化工股票持倉不斷上升。2020年四季度,化工行業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佔比4.60%,較2020年三季度環比上升1.41%。

富國化工50ETF擬任基金經理曹璐迪在接受《財經》新媒體採訪時稱,分析化工板塊,主要看需求和供給兩個部分。

需求方面,化工既受益於內需、也受益於外需。內需方面,房地產走強帶來彩電、空調、洗衣機等家電銷量走強;疫情修復,帶來汽車銷量、紡織服裝銷量爬坡上行;外需方面,拜登新政府上臺後的嚴控疫情以及疫苗普及,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化工品需求回暖。

供給方面,前期積累的庫存在疫情期間被大幅消耗,當前庫存處於歷史低位,同時產能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處於歷史低位。簡言之,化工品受益於內需、外需共振,疊加供給處於低位,化工品價格上漲,化工企業景氣度上行。

國金證券分析,本輪金屬價格的上漲始於疫情後的全球央行放水,金屬價格在2020年一季度大幅下跌後,在二季度出現反彈。三季度隨着海外疫情的加劇,供給中斷導致供需錯配出現,價格延續漲勢。

當前,流動性和供給中斷仍在支撐價格上漲。隨着全球疫苗的接種,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將率先恢復。由於全球礦業供給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非洲等欠發達地區,需求先於供給恢復將成爲下一階段金屬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A股方面,短期市場依然處於春節後到兩會前的高勝率交易窗口期,本輪牛市餘溫尚存,兩會或是分水嶺;結構上,抱團資金解體尚不能確認,但週期的賺錢效應已經催化了資金的轉向。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