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結束,2020年已經徹底過去。

醫療行業在2020年經歷的一切,就像魔幻般的巴塞羅那的聖家堂,它在資本寒冬中動工,以一種難以預料的方式被塑造。

在對紅杉、深創投、鼎暉、斯道資本、元生創投等一線醫療VC的調研訪談中,我們不難發現,2020年的醫療領域投資,由於VUCA時代的高不確定性而出現了許多戲劇化的場景。然而,儘管如此,這個行業仍然在成長而非停滯。其中,新冠病毒的襲擊,讓我們看見了傳統醫療產業鏈的脆弱性,也更加凸顯出這一行業對於捍衛社會運轉的的基石作用。因此,當疫情初步阻斷、新基建等新動能強勢注入的下半年,醫療產業在投資上又迎來了強勁的爆發。

而我們調研的重點,正是2020年爲2021年的變化埋下了什麼伏筆,又增添了什麼變量,以及這些變量可能爆發的方式。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公共健康醫療整體市場規模在8萬億元左右,十年後,也就是2029這個行業的規模會達到16萬億元,資產規模超過房地產,成爲第一大行業。無疑,2020年成爲這個躍遷過程中的增長拐點。

2020年醫健領域一線投資人感受到了哪些重大變化?2021年的挑戰他們如何應對?對於這些問題,動脈網採訪的機構投資人試圖給出答案,必須指出,受訪者大多在醫療投資行業從業超過10年,有着豐富的投融資經驗,在他們的過往成績單上不乏千億市值的醫療企業。而且,他們對這個產業也保持着足夠的好奇,始終勤勉地活躍在行業一線。

爲了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展現我們的收穫,本文將按照《上篇·宏觀瞻局》和《下篇·細分板塊分析》的形式呈現這次思想的盛宴。

上篇·宏觀瞻局

001.準備面對寒冬 卻迎來行業大熱

2020年,這一行業以做好準備面對寒冬的姿勢,迎來了一個大熱的市場。

據統計,2020年醫療領域全年發生了260多起投融資事件,66家公司IPO,A股募資金額TOP10中有6家創新藥研發企業。在這場流動的盛宴中,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在有些熱門領域發生了項目爭搶,有一位投資人引用了一句話——就像狼羣衝進了火炭之上,除了瘋狂還是瘋狂。

有投資人表示,你會發現心血管介入、神經介入、運動醫學這些賽道,企業的估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目前整個賽道的市場空間預測上限。但即使是這些賽道,項目依然不乏投資人爭搶。

以神經介入這一2020年最爲火熱的醫療器械細分賽道爲例,熱門項目的估值,已到了許多一線VC無法接受、無法參與的程度,“我們認可項目的價值,但無法接受項目的估值,這一指標在決策過程中一漲再漲,最後高到了我們已經無法參與的地步”。

估值瘋漲,項目爭搶或許在TMT行業中是常態,但在醫療健康這個一向穩健的賽道,卻是一個多年不見的異數。2020年,看好了企業的投資人發現已經無法再等,企業估值兩個月漲了三倍。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要咬牙投進去。

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這輪爆發之下,真正的驅動並不是行業產生了劃時代的技術或模式。這場狂歡原始的驅動力其實市場情緒的能量波動所致,更準確的說,是來自二級市場,包括二級市場投資情緒的傳導和二級市場上市政策的改變。

鼎暉投資創新與成長基金合夥人柳丹博士表示:“2020年的資本熱潮,和二級市場情緒蔓延到一級市場相關,這是2020年非常特殊的因素。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讓社會停擺,大家對於經濟社會發展預期並不高,所以普遍持觀望或偏悲觀。隨着疫情得到控制,抗疫過程成爲一個窗口,讓大家看到醫療產業的價值,更注意到,在檢驗檢測、疫苗研發、新藥等領域,中國的生物醫療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具備了和國際競爭者PK的潛力,因此受到了熱情的追捧,而且,二級市場開始上漲的情緒,很快就傳導到了一級市場。”

去年醫療市場大熱的另一大驅動因素則是二級市場退出渠道的綠燈亮起,無論是科創板、港股還是A股,大量的醫療企業可以上市,成爲了IPO主力軍,爲一級市場投資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渠道。因此,整個2020年,71個醫療健康項目上市,IPO市值共計1.56萬億元。其中分別上市了42家生物科技類企業和20家醫療器械企業。

站在全球視野上看,也有投資人強調了資金流動性這一影響因素

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曹弋博表示:“2020年全球流動性充沛,大量非本領域資金配置性的進入,退出渠道的通暢,都讓基金更加積極地投資醫療行業,導致了整個行業無論是項目量還是投資金額都大幅上升。”

斯道資本管理合夥人兼中國區負責人臧加綸指出:“從資金方面考慮,美元基金受到美元流動性充足、美國資本市場上揚的影響,資金相對較爲充足;人民幣基金方面,資金的流動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由於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於醫療行業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更加重視,大量資金進入到這個領域裏來,這些都增加了醫療投資的熱情。”

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因素在2021年並沒有大的改變,因此,預計醫療行業的大熱還將會持續。

首先,疫情並未完全消散,這一事實將進一步提高醫療行業在全行業資產配置中的比重,頭部醫療專業基金將會吸引到更多的注資,政府引導基金和企業戰投也會繼續加大醫療產業的佈局。

其次,在二級市場,醫療IPO爆發這一趨勢也可能不會快速回落,此外,過去一年二級市場上醫療板塊的蓬勃,也會是醫療初創企業估值進一步增長的催化劑。2021年,IPO的盛宴還將繼續。

上市綠燈開放後,第一波的企業體量會相對更大、更成熟一些。接下來,一些體量相對較小,但相對優質的企業也將走上資本市場。

IPO增多有着深遠的影響,首先是讓一、二級市場投資的邊界更加模糊。

紅杉中國曹弋博指出:“科創板、港股爲醫療企業提供了一波證券化的機會,大量的公司會成爲上市公司。但新週期下的上市只能說是一個榮譽,投資的核心是賺成長的錢,隨着大量企業的證券化,在已上市公司這個層面同樣會有很多機會。所以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投資,都是看公司長遠的發展。美國市場上很多醫療專業投資機構就會用幾乎統一標準來在一二級市場同時選擇投資標的。

其次,從更長遠的發展來看,二級市場也將迎來兩極分化。

二級分化的趨勢在2018年就推出了18A政策的港股市場已有苗頭,18A政策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後,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大量剛剛進入2期臨牀的創新型醫藥類企業變成了二級市場的上市公司。但殘酷的事實是有不少公司跌破發行價。以歌禮制藥爲例,2016年底,歌禮融資後估值爲7.38億美元,但港股上市兩年後的市值只有30億港元左右。

深創投健康產業基金合夥人周伊表示:“二級市場未來將呈現兩極分化,甚至可能出現估值倒掛,這也就要求投資人對一級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思維必須要連貫起來,要深刻理解一二級市場的聯動”。

一個必須注意的方向是,由於大批公司上市,未來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也將頻繁發生。併購發生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上市企業有內生增長需求;二是隨着國內的醫藥行業格局集中度提升,大魚喫小魚的併購現象也會頻繁發生。

醫療投資市場突然迎來了大熱,也值得讓我們警惕。在面對不斷更迭的技術和持續刷新的IPO數字和融資數字,行業中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或許都很難分清這種繁榮之下有多少泡沫。

002.泡沫:它只是一杯啤酒的必要組成部分

我們把泡沫定義爲——整個行業迎來集體的熱度提升,使得企業估值超過其實際價值。

2020年的醫療投資中是否存在泡沫?關於這一問題,動脈網在調研中幾乎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有投資人直言不諱地表示,2020年,在疫苗、醫療器械、創新藥、診斷等領域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泡沫,估值偏離了基本面。其中泡沫最大的應該是疫苗領域,其次是醫療器械,然後是創新藥和診斷。疫苗領域被追捧受到新冠病毒影響較大,醫療器械賽道則是由於二級市場對標標的少,一級市場優質標的稀缺,資金流向較爲集中。

泡沫是如何發酵形成的?紅杉中國曹弋博表示:“醫療領域的泡沫集中在多個領域,一種情況是頭部企業行業地位領先,投資人的意見和認識高度一致,其中資金成本和收益預期更低的機構推動了頭部企業估值水漲船高。另一種是在某些熱門賽道,雖然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由於有成功海外對標或者市場潛力巨大形成了風口,參與的機構比較多,其中風險偏好更大的機構出手使估值也出現了大幅上升。”

在肯定泡沫存在的同時,多數投資人以積極心態看待泡沫對於繁榮的價值。相比於2018年的資本寒冬而言,泡沫總比行業冷清更好,泡沫是一杯好啤酒的必然組成部分。

斯道資本的臧加綸直言:對醫療健康領域企業的高估值是市場的顧慮之一,但某種程度上說,泡沫至少讓行業看起來繁榮,傳統保守的醫療行業也需要它注入活力。適度的泡沫,有助於初創企業對人才的吸引,也讓需要大規模投入的科研型公司有足夠的彈藥,得以實現其強勁的增長動能和發展潛力。站在歷史維度上,泡沫的存在是有一定價值的。

投資人對於泡沫的接受度和容忍度也在不斷提高,更多人相信在中國醫療產業的高速發展中,泡沫變得堅硬的機會比破裂的概率更大。

投資機構能夠容忍現階段的泡沫,是因爲相信中國醫療產業的發展速度,認爲現階段的醫療投資泡沫在中國醫療產業的高度發展中是可以被消化,中國醫療市場的容量足夠大,未來的需求也足夠剛性。站在更長的緯度來看,現在的泡沫還在可控的範圍。

鼎暉投資柳丹舉了個例子:“就好比打一杯啤酒喝,最上面有一些泡沫這是無法避免的,只要我們能喝到的大部分是啤酒,偶有些泡沫調劑口味,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泡沫畢竟有AB面,高估值是一種繁榮,也是一場賭局的風險部分。關於泡沫的隱憂,體現在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對於企業來說,泡沫過大、估值虛高會嚴重透支未來發展,讓風險升級。

紅杉中國曹弋博表示:“本質上說,醫療企業的估值看的不是企業現有的資產,而是代表着對企業管線產品未來發展的期望。不同公司對於泡沫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企業無法承擔過高的發展預期,就要承受泡沫破裂的風險。”

對於整個醫療行業來說,泡沫也有可能導致行業發展方向走偏。斯道資本臧加綸在採訪中提出了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看起來有泡沫的優質公司甚至可能是被低估的,但如果那些特別擅長融資卻不創造價值的公司越來越多,行業就會退步。創業投資的繁榮能夠促進醫療創新發展,但是過度繁榮也會造成同質競爭。

對於行業中的投資人來說,泡沫也像一場過境的風暴,考驗着內心是否足夠堅定。

一位資深投資人表示,2020年很多項目都讓我很糾結,投資的本質是掙認知的錢,但去年我們遇到一個普遍的現象,一些沒有收入的生物技術公司,需要有40億估值滿足科創板上市的需求,於是Pre-IPO的項目估值達到35億,融資5億後去申報科創板。雖然項目本身不值35億,但它大概率能夠在科創板上市,上市之後有可能市值能到80-100億。這種時候你投還是不投,這種情況對於自身的投資價值觀是極大的考驗。

在行業可能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斯道資本臧加綸表示這非常考驗投資人的獨立判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作爲投資人,要更審慎地看待估值,不僅有義務確保投資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也要積極地去影響企業家們對估值的預期,從而保護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2020年改變了什麼,在不斷變化的數字背後,或許最大的改變是觀念的重塑,而最大的考驗是對價值觀的考驗。

下篇·細分板塊分析

我們更關心的是,2020年的變化將如何影響機構在2021年出手,對此。動脈網按照醫療健康領域主要分類進行了整理梳理。

創新藥:從biotech到Bigpharma的時代來臨

創新藥是國內醫療投資開展最早的領域,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雖然出現過幾次熱潮,但一直處於追趕狀態中。

紅杉中國曹弋博表示:“國內的醫藥行業在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現在進入了仿創結合的階段。中國的創新藥企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有‘fast follow’產品得到了海外大藥企的認可,‘全球新‘的產品在漸漸出現。仿創結合意味着市場還有很多機會,在生物醫藥市場較爲成熟的美國,已經幾乎不會有輝瑞這樣的Bigpharma出現,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很難成長爲Bigpharma。但在中國Biotech在創新替代仿製的大變局下,如果走對路還有成長爲Bigpharma的機會。”

從海量的Biotech中挑選標的,並陪伴其成長爲Bigpharma,對於投資機構素質有着極高的要求。一位投資人直言,如果大家都停留在看成熟項目,那太弱智。

投資人在競爭更加激烈的創新藥領域中,如何獵捕具有潛力的Biotech。

從技術路線上看,多家機構分享了他們看好的方向。

周伊表示深創投在創新藥領域看好差異化佈局,產品管線豐富、協同性較好的企業;也會關注一些新的技術平臺以及一些新技術的服務平臺,例如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核酸藥物、病毒載體CDMO等等。在生物技術方面,看好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基因療法等方向。

此外,動脈網在採訪中發現細胞治療、基因治療、Protac技術、RNA相關技術、AI製藥、k-ras小分子設計機理的突破等關鍵方向成爲多位投資人的共同關注點。

在過去,這些技術往往應用於腫瘤領域,腫瘤也是創新藥投資的主賽道,但近年來,創新藥已經出現腫瘤靶點扎堆,腫瘤賽道擁擠的現象。

對於這一現象,紅杉中國曹弋博表示,創新藥聚焦於腫瘤這一領域的確有其合理性,在全球創新藥開發中也是如此,不過中國的確更加集中。腫瘤的疾病特徵決定了現有的治療水平還不高,未滿足的需求很多;臨牀試驗所需的樣本量和它的觀察期都相對較短,投資回報週期快;另外腫瘤大多是終末期的疾病,直接關乎生死,支付意願也較強,所以它成爲全球創新藥公司主要的研發方向。在中國,神經類、自免類等其他海外較大的細分市場因爲屬於非終末期疾病,醫生病人的重視程度還不足,發展也尚不成熟。但未來隨着經濟和認知的發展,中國創新藥的分佈也會漸漸從高度集中在腫瘤到接近於海外市場的比例。

在腫瘤賽道之外,也有更多機構開始動身尋找新的機會。眼科、皮膚科、中樞神經、骨科等賽道的藥物成爲新的關注點。當然和腫瘤領域起飛離不開腫瘤免疫這一大的技術突破一樣,這些領域的突破關鍵同樣在於找到技術突破或產業升級的機會。

從商業化競爭角度上看,紅杉中國表示更看好在創新藥成熟市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曹弋博表示:“在創新藥領域,紅杉中國的策略一直是未滿足的需求,以及在全球市場場有競爭力。我們一直堅持看中最終的商業價值,目前看來實現創新藥商業價值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開發其在全球市場的價值。

可能與其他一些投資人的理解不完全一致,曹弋博認爲近年來的醫保政策的變遷已經說明了藥企對創新藥的中國市場需要認清現實,放棄幻想。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藥價一定是和支付能力、經濟條件相匹配的,醫保的錢本質上來自普通人的工資和稅收,這決定了藥價無法超越經濟實力。所以創新藥的主戰場依然是在海外成熟市場,因此我更關注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但這並不是說一定要是first-in-class,而是要有足夠的差異化和臨牀價值。紅杉中國看好in China for global的企業,能夠利用中國的優勢資源開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CXO爆火:全球競爭力的展現

在創新藥產業鏈中,CXO(醫藥研發服務和定製化生產領域)賽道在2020年的熱潮,值得讓我們將其獨立於創新藥中特別關注。

CXO是創新藥產業的基建,市場佇立着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兩大龍頭,在二級市場中,CXO賽道領漲,藥明康德市值已經突破4000億元。在一級市場,動脈網採訪的多家一線機構在CXO賽道都投資了多家公司。動脈橙數據庫的《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資本報告》中數據顯示,在研發製造外包領域,一共發生了58起融資事件,其中A輪發生了21起融資。這個賽道的火熱可見一斑。

從外部環境的變化來看,CXO行業在2020年爆火和疫情相關。疫情在全球爆發推動了外包服務向國內轉移,推動了CXO公司業績增長。從內生因素看,CXO企業能夠承接全球服務,本質上也證明了國內的CXO企業擁有全球競爭力。

一級市場關注度提升則是因爲CXO是“賣水人”,如果100元錢投到創新藥,在早期研發中,大約有50元都會流到CRO領域,所以創新藥的研發投入越多,吸引的社會資本越多,理論上資金也會相應地轉移到CXO企業中。

其次,CXO領域雖然有龍頭佇立,但創業公司也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CRO賽道中有很多細分領域是可以產生龍頭,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三家總共所佔市場份額都未超過30%,整個市場中依然有很大的空間。

CRO領域有着較大的市場空間,但這個領域的競爭同樣及其激烈。能夠CRO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得從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廝殺而出。

鼎暉投資在精品CRO領域曾經投資了多家出色企業,柳丹表示要在這個領域跑出來,關注三方面很重要,首先要能解決行業痛點,幫藥企節約時間,或者提高成功率,或者能夠成功驗證某些獨特的模型,不僅僅是去幫研發企業做事和提供簡單的外包服務,而是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第二是要能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服務競爭;第三是擁有獨特而硬性的高技術壁壘。只有擁有獨特的核心技術優勢,才能夠放在全球視野中也擁有競爭力,才能提供獨特有價值的服務,也纔可以在這個高競爭的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

醫療器械:泡沫開始積累的一年

2020年可以說是醫療器械投資的轉折點之年。

一直以來,因爲醫療器械單品相比藥品來說,市場空間有限,所以醫療器械投資一直較爲謹慎。2020年器械與耗材領域,一共吸金了363億元,發生了265起融資事件。融資事件幾乎追平生物醫藥,融資金額翻了4倍。

醫療器械爆發是由於退出渠道的開放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加之醫療器械企業行業比較剛性,風險相對較小,行業仍然處於上升期,醫療器械賽道成爲了資本配置的選擇之一。而估值大幅提升則是由於醫療器械領域優質標的較少,市場共識較確定,擁抱龍頭企業的趨勢明顯。

不同於藥物,醫療器械產品臨牀試驗風險較小,週期較短,產品上市前階段是資本進入的重要時點。所以醫療器械領域中一大投資邏輯是通過臨牀試驗和註冊進度找到領先的企業。在醫療器械賽道更加擁擠的背景下,更多機構表示在醫療器械領域需要往前尋找機會。

這一特點也反映在2020年大火的賽道上,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這些賽道都有一個共性:產品尚未進入大規模銷售階段。這也意味着未來這些企業需要極強的商業化能力來消化現在的高估值。

元生創投合夥人高維鵬表示:“在醫療器械領域,大家投資都更偏好成熟或者有收入利潤的企業,或者臨牀進度較爲靠後的公司,我們更偏好在最苦最累的前期去投資。在具體領域的側重上,元生創投會持續關注心血管、骨科、眼科、醫美等細分領域的醫療器械創新。同時,我們也看好大型設備的關鍵耗材,上游元器件的替代。”

診斷賽道:借力抗疫迎上升,未來爆發兩大方向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賽道,應該是診斷賽道。新冠病毒對診斷賽道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核酸檢驗爲廠家和第三方檢驗帶來業績躍升,mNGS、自動化PCR等概念也被帶火,成爲爭相佈局的重點。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個賽道僅僅在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有作用,那麼嚴格來說,這個賽道的投資邏輯不夠堅固。元生創投高維鵬表示,診斷賽道比較特殊,它既要求創新,同時也要求產品接地氣。我們非常重視診斷賽道,採取穩紮穩打的投資風格,診斷領域技術平臺較多,創業的門檻並不高,多個技術平臺和多個標的交叉,所以診斷領域投資的難度並不低。在選擇標的中,對於團隊能力的考察比選擇賽道更爲重要。

在衆多的技術平臺中,動脈網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機構有兩大關注方向。一是圍繞重大疾病的檢測需求,腫瘤早篩、呼吸道檢測、感染檢測、寵物體外診斷、血凝都成爲關注的熱門場景,在大的場景中還有機會跑出一些小龍頭。另一方面是關注新的技術平臺,新的大平臺技術也有可能跑出大的龍頭。

醫療服務賽道:新機會正在誕生

相比前三大賽道,醫療服務賽道的關注度相對低。在四五年前,國內曾出現醫院併購潮,2018年後又出現一股醫院拋售潮,少有民營醫院能夠走到二級市場之上。此前投民營醫院的投資人也常被問到,醫療服務是真的可以資本化的嗎?

2020年,資本市場終於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允許上市公司不彌補歷史虧損,爲早期投入巨大的醫療服務賽道帶來利好,多家專科醫院申報IPO。腫瘤專科海吉亞港股上市,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眼科連鎖創業板申報IPO。

對於出現的醫院拋售潮,深創投周伊表示:“醫療服務賽道是好賽道,但機構投資的時間點很重要。比如一個三級醫院從建設開工到盈虧平衡,約需要8年的時間,這個週期甚至超過了某些基金的週期,所以在我看來投民營醫院不能投早期。2018年出現拋售潮,我認爲是因爲買家都忽視了醫療服務是很需要長期投入的,投入大,週期長,品牌建立難度大。總的來說,在醫療服務賽道,成規模標的依然太少,我們也在期待中。”

在醫療服務領域,眼科和牙科的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市值超過千億,成爲醫療服務領域的標杆。誰將成爲下一個愛爾眼科?

投資了全球最大的私立輔助生殖集團錦欣生殖的紅杉中國曹弋博從宏觀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選擇標準:醫療服務領域的賽道選擇要注重多種維度的平衡,適合投資的方向既要有一定的競爭壁壘,不會造成類似醫美的過度的競爭,又要有一定的可複製性,在探索出業務模式後能夠進行擴張,而不會像有些複雜的專科領域只能據守一家旗艦店。在選好第一個平衡點的同時,還要關注行業裏資本和醫生的利益平衡,有些領域醫生話語權太大,資本在其中的價值有限,最終也很難獲利。同時符合這兩點的行業是眼科領域,牙科做到了第一個平衡,在第二個平衡上還不太完美,這也是眼科成爲了幾乎民營醫療唯一取得重大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斯道資本從專科角度分析了新的機遇點。斯道資本在2014年就曾投資過邦爾骨科,長期關注醫療服務領域機會。臧加綸表示:雖然中國民營醫療服務發展歷史較短,但我們還是能觀察到專科機會的演變。這個行業剛開始崛起的時候,受消費升級的驅動以及醫政開放的導向,商業機會集中在偏消費型的專科,如整外、婦產、齒科等,如今這些專科賽道已經湧現了一批頭部醫療集團,競爭逐漸白熱化。行業發展初期,嚴肅醫療中的部分專科迎來了基層縣域市場的機會,如眼科、骨科、放療等,這對企業家的專業和商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一批領頭羊公司抓住了這一波“農村包圍城市”的機會。

隨着民營醫療服務行業進入發展中期,我們觀察到一些新的潛在方向:1)曾經由公立醫院絕對主導的危急重症大專科,如心血管、腫瘤、腦科等,也漸漸出現了非公醫療的機會窗口,前提是民營醫療機構能找準差異化的準確切入點,以醫療質量和療效爲第一要務,再去靈活思考其定位、模式等等;2)隨着消費升級進一步細化,小衆專科的需求越來越顯現和釋放,如耳鼻喉、心身科、康復、疼痛等,都是傳統意義上在公立醫院得不到足夠重視和資源傾斜的小專科,只要運用好市場化的產品思維和獲客路徑,這些幾乎空白的專科領域商業機會巨大。我們持續看好醫療服務行業,尤其是隨着DRG/DIP在全國落地以及帶量採購等深化改革,公立醫院“保基本”的定位愈發清晰,而民營醫療作爲市場的補充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滾滾而來的2020年已經呼嘯而去,相信每一位醫療產業人士都有自己與2020年告別的方式。無論2020年如何,借用《長日將盡》中一句話寄語當下:整日地自尋煩惱,憂心於當初究竟該怎麼做又不該做方是人生正途,又有什麼意義,你我之輩,只要是至少曾爲了某項真實而有價值的事業竭盡綿薄、稍作貢獻,諒必就已足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