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債券型基金超過一半跑輸通貨膨脹,鑫元基金“固收專家”的稱號顯然名不副實。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蔡海東

新年伊始,在股債市場缺乏明顯趨勢行情的背景下,“固收+”基金繼續延續去年火熱行情,基金公司頻繁發佈相關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止1月份末已有23家基金公司發佈28只“固收+”基金,佔新發基金總數的23.97%,合計募集資金799.71億元,佔總數16.34%。

進入2月份,“固收+”基金髮行熱度不減,認購起始日在2月份的產品仍有11只。不過《每日財報》注意到,號稱“固定收益專家”的鑫元基金在此次“固收+”火熱行情中未能“乘風破浪”。

早在2020年9月,鑫元基金就發佈了定位爲“固收+”的鑫元安鑫回報混合。但從累計收益率來看,鑫元安鑫的回報率並不“安心”,收益率持續落後同行,2月1日僅錄得0.56%,遠落後於同行平均值15.88%,排名爲3799|3992。

除“固收+”產品表現落後同行外,鑫元基金其他基金產品收益也頗不如意。由於主要發力於固收類細分市場,鑫元基金權益類產品發展向來弱勢。其規模主要靠債券型基金撐場,而貨幣型基金規模已大幅縮水,債券指數甚至未能跑贏通貨膨脹。

貨基縮水債基“挑大樑”,權益規模排名倒數

鑫元基金成立於2013年9月份,由南京銀行發起設立,與南京高科聯合組建,總部設於上海。鑫元基金以南京銀行作爲靠山,與其他銀行系基金類似,在固收類基金中具有先天優勢。

同時鑫元基金自譽爲“固定收益專家”,專注於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細分市場,同時根據市場變化適當運用權益策略、衍生品工具等,爲固收投資做正向加強。雖然背靠着南京銀行,但鑫元基金的固收優勢並沒有表現出來,總規模較小且起伏不定,主要靠債券型基金撐場。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止2020年12月末,鑫元基金總規模爲341.05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爲305.76億元,佔比達到89.65%。

一般來說,銀行系基金公司擁有銀行作爲通道,發力貨幣型基金會很有優勢。但鑫元基金旗下貨幣型基金卻已大幅縮水,2020年12月末規模爲27.17億元。其貨幣型基金在2017年9月末達到高峯,爲252.68億元,後續就不斷震盪下滑,現已縮水將近9/10。

鑫元基金的戰略是以固收類基金爲主,以權益類基金爲輔,最終達到權益類基金反哺固收類的效果。經《每日財報》梳理後發現,鑫元基金權益類發展弱勢,不但沒有成功反哺固收類,反而拖累了公司的整體表現。

2020年股市走出“牛市”行情,權益類基金備受市場追捧,但鑫元基金旗下產品規模卻不斷走低。其股票型基金僅有2只,規模在2020年3月末達到峯值,爲1.73億元,至2020年12月末僅爲0.18億元,規模在同行中排名倒數第一。

此外,該2只股票型基金還面臨清算風險。按照相關規定,如果連續60個交易日規模小於5000萬元,基金將觸發清算條件。

再看混合類基金,其規模從2016年3月末達25.29億元峯值,至2020年12月末僅爲7.93億元。

實際上,鑫元基金的混合類產品總體收益尚可,鑫元欣享靈活配置混合近1年漲幅均超過50%,但總體規模非常小。11只產品中,僅有3只規模超過1億元,6只產品規模小於5000萬元。

過半債基跑輸通脹,“固收專家”名不副實

鑫元基金以債券型基金爲主,60只基金中總共有47只是屬於債券型,規模合計爲305.76億元。2016年以來,債券型基金是其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基金類型,在其他基金類型規模縮水的情況下,債券型基金的增長穩固了整體規模。

再進一步研究債券型基金的漲幅,鑫元基金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收益。國內銀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在2%左右(具體以銀行爲準),債券型基金若要給投資者帶來較理想的收益,漲幅一般要在5%左右。

目前鑫元基金旗下債券型基金共計47只,成立超過1年的爲41支,但僅有2只近1年的收益率超過5%,這2只分別爲鑫元瑞利定期開放債券、鑫元悅利定開債發起式。

此外,債券型基金中共有24只近1年漲幅低於2%,有2只基金近1年漲幅爲負數。這2只基金分別是鑫元聚鑫收益增強債C與鑫元聚鑫收益增強債A。

以規模最大的鑫元匯利債券爲例,該產品規模爲32.21億元,近1年來漲幅爲2.07%,而同類產品平均漲幅爲4.03%,同類排名爲1470 | 2080。基金經理李慧管理鑫元匯利債券時長爲1年又104天,任職回報率爲3.31%。

與此同時,鑫元基金旗下的債券指數基金甚至跑輸通貨膨脹。鑫元基金涉足債券指數基金時間較晚,在2019年11月份才發佈4只產品,近1年以來漲幅均未超過2%,漲幅最高的一隻爲1.55%。

據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CPI全年上漲2.5%,較2019年回落0.4%。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我國被用作通貨膨脹率。

而對比我國2020年CPI,鑫元基金旗下的指數型產品近1年的收益率,全部跑輸通貨膨脹,其他債券基金也有超過一半跑輸通貨膨脹。其“固定收益專家”的稱呼顯然“名不副實”。

鑫元基金作爲銀行系基金,有着得天獨厚的銀行通道,但發展至今規模仍然較小,其一直視爲特色的固收類基金也未能拿出良好業績。在公募基金持續分化,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背景下,鑫元基金該如何走出一條特色的“固收”發展道路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