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又炸成火球!用一臺發動機就想着陸?馬斯克懟贏政府也贏不了科學規律

2月3日凌晨,“鋼鐵俠”馬斯克再次進行不鏽鋼火箭試飛。這次試飛的SN9號“星艦”採用了和上次SN8一樣的飛行方案,從地面起飛後抵達10千米左右的高空,然後水平下落,在接近地面的時候改回垂直姿態,並試圖軟着陸。前面幾個步驟都完成得不錯,但是在最後階段,SN9沒能改回垂直姿態,歪着砸向地面,變成一團火球,還差點殃及附近的SN10號機。

[SN9落地爆炸]

我們曾經討論過SN8所體現出來的“降成本”思想。SN9的飛行表明,馬斯克在“降成本”這件事情上做得有點過分了。火箭在空中飛行,很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特別是在接近地面的時候,發動機噴流所引發的地面效應,至今還是人類無法充分掌控的。這裏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噴氣式發動機,無論火箭發動機還是渦輪發動機,射流速度都超過了音速,這意味着巨大的動能。所以,不要說火箭的垂直降落,就算是AV-8B和F-35B的垂直降落,都是有很大風險的。要想平安落地,必須提供足夠強大的姿態控制力矩和反推力,否則就沒有安全運行。

或許有人會說,馬斯克的“獵鷹九號”火箭不是已經實現了一級回收,並且技術成熟了嗎?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對比一下“獵鷹九號”和“星船”的降落方案,就可以理解爲什麼說馬斯克有點摳門過分。

“獵鷹九號”的一級火箭分離之後,要用小推力的冷氣發動機調整姿態,把底部朝向地面。“獵鷹九號”的一級有9臺主發動機,首先啓動其中3臺,逐步降低下落速度,進入大氣層。然後打開柵格尾翼來穩定姿態。再下落一段時間後,把9臺發動機全部打開。到距離地面8千米左右,打開4條支腿,向着陸場接近、降落。

看得出來,“獵鷹九號”的回收方案是力求穩妥的。即使如此,也遭遇了多次回收失敗,才把控制方案調校成熟。最重要的是,在接近地面的地時候,“獵鷹九號”要打開全部發動機,把火箭當做一件易碎的瓷器,讓它慢慢落到地上。

至於“星船”的回收方案,大家在視頻中看得很清楚,整個降落階段。它只開了一臺發動機,試圖利用它的擺動來同時提供反推力和控制力矩,實現垂直落地。如此狹窄的控制裕量,簡直就是在開玩笑。即使SN10或者之後的什麼“星艦”可以用這種方式降落成功那麼一兩次,也不能作爲業務運行的火箭來使用。

[SN9降落過程中只開一臺發動機]

如果要打一個比方的話,我們固然可以培養身材嬌小的女孩,在平衡木上表演高難度的體操。但是,絕不可能把馬路上的人行道修成平衡木那麼窄。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這個部門曾經多次拒絕批准“星船”的試飛計劃。實際上,SN8的發射也沒有得到批准。FAA發言人在2月2日公開表示:

“在2020年12月進行SN8試射之前,SpaceX公司尋求豁免,以超過聯邦安全條例允許的最大公共風險。在FAA拒絕了這一請求後,SpaceX繼續飛行。”

換言之,SN8是馬斯克違法發射的。但資本的力量如此強大,FAA作爲一個美國聯邦政府部門,一個可以對航空公司、民航機型號、航線和飛行員生殺予奪的執法局,竟然拿馬斯克沒有辦法,反而被馬斯克在推特上狂懟。

1月28日,馬斯克公開表示:“與飛機部門不同的是,FAA航天部門的監管結構已經徹底崩潰。他們的規定是針對每年從一些政府設施少量進行的一次性發射。根據這些規則,人類永遠不會到達火星。”

其實,FAA不過是要馬斯克把SN8的事故原因說清楚而已。但讓人意外的是,最後讓步的是FAA。該局在2月1日宣佈批准SN9飛行,並且表示SpaceX“符合所有安全和相關的聯邦法規,並被授權根據其發射許可證進行SN9的飛行操作。”

[起飛前的SN9]

事實證明,FAA的擔心是對的。馬斯克就算懟贏了聯邦執法機構,也不可能懟贏控制論。鋌而走險是一定會栽跟頭的。

馬斯克會不會在SN10上痛改前非,在降落階段把三臺“猛禽”全部打開,保證平安落地呢?他還沒有公佈自己的想法。這雖然及到修改控制方案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仿真和測試,但並不複雜。只要他捨得消耗另外兩臺“猛禽”的使用壽命和多一點點液氧+甲烷,就可以做到。

如果他還是堅持用一臺發動機着陸,那麼,大家還是遠遠地圍觀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