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ECO氪體 體育產業生態圈

前一陣子,一個網絡段子是:這兩年,你拿1塊錢,可以買兩支中超球隊,其中就包括剛剛官宣停止運營的中超新科冠軍--江蘇隊。

行業中,一個討論從未停止過:投資體育俱樂部,究竟是一門好生意嗎?讓我們不妨從一個基本問題入手,去一探究竟。

文 / 小黑,體育行業投資者

01

體育俱樂部,首先屬於城市與市民

說起這一連串足球俱樂部的解散,行業從業者無不扼腕嘆息。那麼,投資體育俱樂部,究竟是一門好生意嗎?

讓我們不妨先用流行的'第一性原理',來問個問題:這個體育俱樂部到底是誰的?

是蘇寧公司的?是江蘇政府的?是江蘇人民的?還是江蘇球迷的?

這時候,我想起光華前院長蔡洪斌給我們講博弈論的時候交流過一個話題,就是:達拉斯獨行俠雖然屬於庫班的,但它也是屬於達拉斯的。

美國允許俱樂部搬離一個城市,這個時候聯盟和俱樂部就會和城市管理者進行博弈。美國的職業聯盟總會讓球隊總數量永遠小於需求城市數量,這樣球隊對於城市來說就是稀缺品,城市會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爲俱樂部落戶於某城市創造有利條件。

當時我們就討論了,在中國,去什麼城市投資一個球隊是合適的?結果發現,新一線城市裏的成都、西安都是最佳選擇,現在還有類似合肥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也是很適合的去處。

未來5年,成都還將連續舉辦多個世界性賽事,即2021年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22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2023年男足亞洲盃、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頂級賽事

回到剛纔的問題,一個足球俱樂部應該首先是屬於這個城市的,然後屬於這個城市或者省的居民的,再聚焦一些就是屬於這個城市喜歡足球的居民的。

所以首先,城市的管理者應該爲俱樂部的生存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在這個城市中建設很多足球場地,以及把足球俱樂部作爲城市的名片進行宣傳等等。

此外,這些城市的居民也要有行動。例如,熱愛體育的居民,爲了把球隊留在這個城市,而去買球隊球星的紀念品,去看球隊的比賽,去買這些球星代言的產品等等。

還有一個利好,則是俱樂部對於城市的溢出效應。舉例而言,平日裏老婆總和我抱怨說她不喜歡地理,但她感覺似乎男同胞們都知道很多的城市名字。其實她不知道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知道的城市名字都是來自於這些職業體育俱樂部。

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沒去過這些城市,但這些球隊的英文名稱、暱稱、曾經知名的球星,都是在全球範圍內廣爲傳頌的。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比舉辦個二線大賽的投資回報,要高出很多。

作爲一個僅有3000多居民的村莊,你甚至很難在德國地圖上找到霍芬海姆在哪,但是因爲球隊的出色成績,這座小鄉村如今卻被全球數以萬計的球迷所熟知

02

  投資人,究竟如何看待體育俱樂部?

在城市與市民之外,俱樂部的投資人究竟又是如何看待俱樂部投資的呢?

投資中超的大佬們,其投資原因很少是因爲喜歡足球(當然,歐美很多老闆也不是純粹的喜歡),而是因爲政府行爲,或者是由於中超冠名的廣告效應高,可以用這個作爲交換在城市獲取更多的資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資源獲取是非公開的或者是無法對價的,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回報。嚐到了好處,就收不住手了,要有更好的短期回報,那就繼續撒錢,這就產生了'金元足球'。大筆投入引入超級外援,帶來的球市火爆和成績的提升,這往往又會帶來品牌營銷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另外一面,金元足球的壞處就是,如果投資人主業出了問題,那麼俱樂部的投入就無法持續,如果投入不能持續,那麼這樣的投資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的結果自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德國轉會市場管理員朱藝發佈了一份中超轉會窗數據,清晰展示了這樣的曲線

在這種情況下,當各個俱樂部比拼投入,最後就產生了一個博弈論的典型問題--囚徒困境。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些解決方法。爲什麼NBA有工資帽和選秀制度?爲什麼歐足聯有公平財政政策?這就是一種在博弈中尋求'納什均衡'的方式--大家即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各方來尋求一個平衡。

這種投資的剋制,其實恰好符合投資或者商業的真諦--穿越週期,成爲長青的企業與俱樂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足協做的球隊名稱中性化以及限薪令就是一種剋制。這裏絕不是爲了給足協洗白白,而是指出一種簡單且理性的商業規律。

03

我爲什麼依然看好體育俱樂部?

過去,體育行業從業者總是在抱怨:這是一個被行政化干預過多、資源集中在體系內的行業。因此,每當行業一產生問題,大家往往就去抱怨行政體系。

其實在每個行業中行政化干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比如金融行業,比如影視娛樂行業。但爲什麼很少聽到這些行業裏抱怨呢?(當然,其實也抱怨,但多是內部發發牢騷,沒有擴張成社會事件)是因爲他們更賺錢嗎?不是的,是因爲他們更能提供用戶需要的產品,在行政化中尋求市場的夾縫。

而在體育行業裏呢?在現有的投資體系下俱樂部的管理是落後的,政府的支持是簡單粗暴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提供適合球迷和城市居民的好產品。然後從業者又去抱怨這個行業不賺錢,是因爲政府管的死。

最終造成這樣的結果,無論是從體育行業的城市管理者還是從業的企業或個人,都需要去認真反思。

另外一個體育圈常見的抱怨,就是抱怨說中國體育的外部環境和文化基礎差。剛好看了一下昨天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2020年GDP總量達到101.6萬億元,增速2.3%,全球佔比突破1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447元,全國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218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0378元。

從這一組數據看,中國消費能力和城市化進程一直在飛速前進,因此,不可能是消費能力的問題。

有一個很普遍的說法是:人均GDP達到1萬美金以上後,人民的精神需求從靜態的需求爲主(影視音樂),升級到動態精神需求,就是體育、戶外、健身等。

無論是從人均GDP還是我們生活中的感知來看,這樣的升級趨勢如今已經出現,只是供給側還未能提供充足的產品。而且供給側本身的結構依然有很大的問題,還是在傳統體育產品中打轉轉,自然就沒辦法實現市場的整體爆發。

全國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升高

最後說一個對於體育俱樂部的價值判斷。從投資邏輯上,俱樂部不是一個在收入和利潤上能夠穩定或者爆發增長的行業,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獨立的商業體,但體育俱樂部能給連接的商業機構帶來很多附加價值。另外,長期運營的體育俱樂部,由於其區域上的稀缺性和品牌價值持續積累,導致俱樂部內在價值是很高的。

舉一個我們都知道的例子,亞歷山大在90年代初期以8500萬美元接手了休斯頓火箭隊,在2017年出售的時候價格爲創紀錄的22億美元,這個售價除了包含正常的商業估值之外,增值的最大就在於俱樂部的內在價值,包括球隊獲得的榮譽、擁有的著名球星等等。

從這些方面來看,即便如今出現了一些問題,從長期看,體育俱樂部依然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NBA球隊價格走勢圖,其中深色線條爲火箭隊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一個體育俱樂部,首先屬於城市,其次屬於這個城市的人,最後屬於投資人。

因此,各方都要爲俱樂部去規劃好發展的短期和長期策略,才能真正做好這個俱樂部。

現在,衛冕冠軍江蘇足球俱樂部這樣的頭部IP,竟然無人接手,自然有其他的原因,但單純從投資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好的標的。這個價值有其內在的邏輯,正如球隊聲明中說的那樣,希望有識之士能認識到這點,儘快爲江蘇足球俱樂部找到新的投資人,度過這一難關。

此外,我們也希望體育從業者能真正覺醒--在遇到問題之後,第一反應不是去抱怨管理者,而是找到自身的問題,像影視娛樂行業一樣,去提供更多城市居民所喜聞樂見的、有生命力的體育文化產品。

只有這樣,無論是俱樂部還是我們這真個行業,才能真正從低谷中爬升,迴歸到其應有的市場價值中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