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李掃一眼自選股,就大概知道了全天市場的走勢情況……

2月3日午後,他的“股票池”中的天齊鋰業、中礦資源跌停,川能動力瀕臨跌停。而這次輪動早在1月下旬就已開始,期間一隻年內浮盈超過70%的個股連續回撤,順週期行業的榮盛石化,和“不那麼順週期”的牧原股份連續創出新高。在他看來,新能源龍頭的階段性回調恰恰是板塊輪動所致,與行業基本面無關。

事實如此,至少近期大幅殺跌的鋰電行業仍然保持着極高的景氣度。遠的不論,前天晚上寧德時代還剛剛宣佈,擬投資290億元用於擴建產能,未來這部分產能都將轉換成對上游鋰、鈷、鎳等原材料的需求。

來自生意社的監測數據顯示,2月3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爲7.6萬元/噸,年初這一價格尚不過5.4萬元/噸左右。三元電池的另一重要原料鈷,近期也保持了類似的上漲趨勢。

“年前漲破8萬元/噸”?

大宗商品價格運行的核心是供需關係,在供給和需求端的不斷博弈、行業利潤不斷分配過程中,商品價格呈現出的明顯的週期性波動。

鈷、鋰作爲有色金屬,同樣遵循這一規律。

上一輪景氣週期中,受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帶動,電池級碳酸鋰曾一度提升至17萬元/噸。但是,隨着此前兩年新增產能的落地,碳酸鋰等鋰鹽產品價格陷入了兩年的低迷。

直至2020年10月底,鋰鹽價格仍然波瀾不驚,徘徊在上一輪起漲點的4萬元附近。換言之,彼時市場仍然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直至同年12月,伴隨着下游新能源車廠不斷傳出銷量暴增的消息,上述供需關係爲了扭轉,鋰鹽產品價格開始新一輪上漲。

一位從事鋰鹽價格研究,後轉戰券商研究所的人士彼時很確定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拐點來了。”

隨後,終端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放量、動力電池龍頭資本開支“瘋狂”提升、業內合縱連橫案例頻現……

種種跡象表明,在澳洲礦山因虧損產能被迫出清後,鋰鹽已經重新從供需過剩走向平衡。

一時間,市場熱情被點燃,投資論壇中“年前漲破8萬元/噸”、“年內看到12萬元至13萬元/噸”的聲音開始出現。

碳酸鋰的走勢,也爭氣。

生意社數據顯示,2月3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均價爲7.6萬元/噸,而在2020年10月底時這一價格則僅爲4.4萬元/噸,累計漲幅已達72.7%。

另有上游鋰鹽企業人士反饋,年前市場缺貨嚴重,當前價格較“虛”,成交量較爲有限。“目前江西及四川地區鋰鹽大廠相繼停產,鋰鹽廠也大多停止報價。但是價格仍舊處於隨行就市的狀態,因此出貨價格持續上漲。”生意社指出。

如此看來,短期內能否漲破8萬元/噸,無關痛癢,更重要的是這份景氣度春節後,甚至是年內都能夠一直維持。

而從生意社在內的第三方商品研究機構,及各家賣方研究所的判斷來看,目前普遍持樂觀態度。

另一方面,由於本輪景氣週期爆發於需求端,三元電池中最貴的“一元”鈷價也出現明顯反彈。

雖然以特斯拉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希望能夠推動動力電池的“無鈷化”,改爲選擇成本優勢更明顯的“高鎳”路線,但是從鈷價表現來看,似乎並未產生過於明顯的影響。

本報2月1日報道指出,截至1月30日,鈷價32.47萬元/噸,較月初27.27萬元/噸暴漲,累計漲幅達19.07%。

整個1月,也創下了2017年3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另據興業證券最新研判,自2020年6月國內鈷原料已現明顯缺口,冶煉廠進入被動去庫存在週期,“供需結構出現反轉,鈷價已開啓上升通道。”

鈷、鋰龍頭價值再平衡

差不多在碳酸鋰的起漲前後,A股相關上市公司開始崛起。

彼時,在行業反轉預期和充裕的流動性面前,二級市場對動力電池板塊展開激烈追逐。1月1日至25日,滬深4000多隻個股中,漲幅排名第3、4、6位的分別爲川能動力、*ST江特和天齊鋰業,最小漲幅爲75.4%。

換言之,開年不到一個月,上述鋰電股便已接近翻倍,其中還未將2020年下半年的漲幅計算在內。

部分公司的連續上漲,引發了交易所的關注。

*ST江特的一份關注函回覆中,便曾將A股上市的主流鋰鹽生產企業產能作出過逐一梳理。其中,除了“鋰業雙雄”現有產能較爲可觀外,很多企業尚停留在“設計產能”、“規劃產能”當中。

對此該公司也指出,“本公司的鋰礦資源量較爲豐富,具備了一定的鋰鹽產能,但產能的全面釋放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

加上彼時二級市場關於新能源個股抱團現象討論的日益激烈,以及雅寶、SQM等美股同業公司的滯漲影響,資金開始選擇從高位的鋰電個股中撤離。

於是,就出現了動力電池原材料板塊近幾個交易日的批量殺跌。

對8家鈷、鋰行業上市公司統計後可以看出,1月25日至2月4日,其平均跌幅達10.09%,部分個股回調幅度超過20%,僅有川能動力、華友鈷業實現了正收益。

A股漲幅榜隨之更迭,計算機、煤炭和化工行業轉爲領漲。不可否認的是,相比於多隻翻倍的鋰電板塊,上述行業顯然更安全許多。

至此,經歷了2020年12月和今年1月普漲局面的動力電池上游板塊,開始重新尋找新的平衡。

那麼,未來又將如何演繹?

二級市場板塊輪動、股價短期漲跌,過於隨機。相比之下,不妨通過行業供需、企業盈利能力的角度,來儘量減少影響股價波動的“變量”。

而目前可以確定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景氣度仍然高漲,汽車銷量的上升將顯著刺激動力電池及鈷、鋰的需求。

反觀上游生產企業,尤其是一體化生產企業,自身成本端相對固定,鈷、鋰價格的上行極大帶動其利潤率的提升,進而帶動盈利能力的增長。

雖然由於年報披露的問題,相關案例不多,但是一些細節已可提供佐證。以*ST江特爲例,2020年12月下旬技改後的生產線正式運營,期間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銷售量已遠大於當期產量。

“公司在第四季度碳酸鋰產量不大,伴隨着其價格持續上漲,公司碳酸鋰產品銷售價已在成本之上,12月份盈利能力明顯回升。”*ST江特稱。

只要行業景氣度繼續保持提升,相關公司的盈利能力就不必擔心。至少,現階段各方對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增長預期,仍然是十分確定的。

(作者:董鵬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