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迪爾子公司大盤珠寶失控之謎:由上市公司實控人“堂兄弟”掌控?“旗艦店”卻似搬至愛迪爾處

每經記者 趙李南 王晶 每經編輯 湯輝    

愛迪爾(002740,SZ)是一家以經營鑽石爲主業的公司,自2020年宣佈其子公司深圳市大盤珠寶首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盤珠寶)失控以來,愛迪爾對大盤珠寶進行了全額計提減值,相當於2個多億的併購款“打水漂”。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2億多“水漂”中有很大一部分並未打給外人,而是打給了愛迪爾實際控制人蘇日明的堂兄弟蘇建明,涉嫌鉅額利益輸送。同時,愛迪爾在支付這2億多併購款的進度時,明顯快於協議約定的進度,導致按業績承諾實現進度付款這一風控措施形同虛設。

愛迪爾與大盤珠寶之間的關係似乎也並非是“失控”,兩家公司之間仍有些“藕斷絲連”。當記者以“消費者”身份來到大盤珠寶現場時,其員工還向記者表示大盤珠寶最近在“休假”,要買珠寶可去他們的上市公司愛迪爾,並提供了愛迪爾的具體地址。而當記者來到愛迪爾處時,愛迪爾的員工表示他們是從此前的大盤珠寶旗艦店“搬過來”的。

此外,大盤珠寶的銷售真實性存疑,該公司的部分銷售收入實質上是大盤珠寶通過對客戶的貸款進行“擔保”而實現的。年度審計機構無法對大盤珠寶的委託加工物資和委託代銷商品商業合理性、負債的完整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同時,大盤珠寶、愛迪爾與多家公司之間互相交易,最終實現了銷售“轉圈圈”,這個利益鏈條之間的多家公司互爲供應商和客戶。

愛迪爾實控人“堂兄弟”隱身幕後?

在2020年度業績預告中,愛迪爾表示其對控股子公司大盤珠寶失去有效控制,不再納入合併報表,全額計提減值。

2017年3月,愛迪爾發佈公告稱擬併購大盤珠寶51%股權,對價爲現金2.55億元。2016年底,愛迪爾的所有者權益約14億元。彼時拿出2.55億元收購股權,不能說是一個不重要的投資。

不過,愛迪爾的處理顯得有些隨意。當時對大盤珠寶的評估增值率爲208%,但愛迪爾既未公告大盤珠寶的評估報告,也未公告審計報告。

2017年4月,也即愛迪爾公告併購意向之後的一個月,大盤珠寶的工商登記變更手續完成。然而,愛迪爾前前後後都並未披露大盤珠寶的實際控制人與其有重要關聯。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大盤珠寶的實際控制人是蘇建明,系愛迪爾實際控制人蘇日明的堂兄弟。

大盤珠寶的工商股權登記中,這位“堂兄弟實控人”蘇建明從未出現在股東一欄中。愛迪爾併購大盤珠寶之前,工商資料顯示的大盤珠寶實控人爲蘇衍茂,持有大盤珠寶70%股權。

但這與愛迪爾的《招股說明書》披露構成了實質矛盾。在招股書中,披露蘇建明爲深圳市大盤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大盤珠寶的曾用名)的實際控制人。

2017年2月底,也即愛迪爾對外公告併購大盤珠寶之前的一個月,大盤珠寶進行了工商變更。變更前,大盤珠寶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皆爲蘇建明,變更後這兩個職位皆變成了蘇衍茂。2019年4月,大盤珠寶再次工商變更,變更前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皆爲蘇衍茂,變更後,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皆變更回了蘇建明。

自始至終,工商資料中蘇建明對大盤珠寶未持一股,愛迪爾的招股書披露了蘇建明的實際控制人身份,這也意味着蘇建明很大概率是通過“代持”來實際控制大盤珠寶。

蘇建明對大盤珠寶的影響力從另外一件事上也可見一斑。2018年11月,大盤珠寶與深圳市特發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擔保函,內容是大盤珠寶爲蘇建明及其配偶郎嬌翀的700萬元借款提供擔保。此事並未經過愛迪爾的董事會批准,愛迪爾也未及時對外披露。

此外,在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粵03民終6647號民事判決書中,記錄了大盤珠寶與陳茂勤之間的糾紛。該判決書中提及,大盤珠寶曾在庭審中主張,深圳市嘉華婚愛珠寶首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華婚愛)與大盤珠寶屬於“關聯企業”。這份判決書的落款日期是2017年6月20日。也即意味着至少至2017年6月,大盤珠寶與嘉華婚愛之間仍然存在着關聯關係。

此外,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1月29日來到大盤珠寶工商註冊地時,大盤珠寶的工商註冊地顯示的LOGO皆爲“嘉華婚愛”。

併購款支付未按協議約定進行,損害股東利益

按照當時愛迪爾與大盤珠寶對手方的約定,對價2.55億元按照如下的方法支付:協議簽署生效15日內付款3825萬元;工商變更15日內付款2550萬元;完成2017年承諾業績後付款7650萬元;完成2018年承諾業績後付款6375萬元;完成2019年承諾業績後付款5100萬元。

然而,事實上愛迪爾付款的速度遠快於雙方協議的約定。

上述股權併購款會在資產負債表上形成長期應付款,記者以該餘額計算的當年度實際支付併購款金額與按照協議約定的應付金額明顯矛盾。

按照上述的付款進度安排,2017年度大盤珠寶完成了工商變更,因此整體2017年度的付款金額爲6375萬元。然而,2017年底,大盤珠寶的長期應付款——應付大盤珠寶股權款餘額約爲15471萬元,也即意味着2017年度,愛迪爾總計支付大盤珠寶原股東的金額約爲1億元,超出當年理應支付金額約3645萬元。

隨後,據愛迪爾公告,大盤珠寶完成了2017年度、2018年度的業績承諾,因此在2018年度,愛迪爾對併購款進行了支付,支付金額與協議約定的金額相等。但在2019年度僅支付了4500萬元,低於協議約定的6375萬元。

雖然2019年度,愛迪爾少支付了相應的款項,但是如以累計來看,至2018年業績完成節點後,愛迪爾應支付的股權款金額爲2.04億元,但其實際支付的金額已經達到了約2.22億元。

不過,在2019年審計時,審計機構就已經無法對大盤珠寶的具體情況進行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對大盤珠寶的委託加工物資和委託代銷商品商業合理性、負債的完整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出具《關於深圳市大盤珠寶首飾有限責任公司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鑑證報告》。

2020年7月,愛迪爾公告表示其對大盤珠寶失去了有效控制。愛迪爾在2020年三季報中將剩餘的約3321萬元的長期應付款衝減爲0。但此時,由於愛迪爾未嚴格按照協議約定,提前支付了相關款項,已經多付出約2000萬元的股權併購款,導致股東利益受損。

大盤珠寶銷售真實性存疑

大盤珠寶的銷售真實性存疑主要表現在會計師出具的保留意見、大盤珠寶的銷售具有擔保性質、大盤珠寶的旗艦店三年間更換了三次店址等。

愛迪爾從未披露過大盤珠寶的客戶都有哪些,但大盤珠寶有一些委託加工物資和委託代銷商品,在2019年度審計機構進行審計時,審計機構無法對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完整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愛迪爾並未單獨披露大盤珠寶的委託加工物資和委託代銷商品究竟有多少,僅披露了愛迪爾的委託加工物資和委託代銷商品分別爲7900萬元和3.23億元。年審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其未獲取委託加工物資實物流轉單據,也未能對期末委託加工供應商進行訪談並實施監盤程序。

對於委託代銷商品,年審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經檢查委託代銷合同,借貨期限一般超出合同約定借貨期限,截至審計報告日,仍未還回,雙方亦未結算代銷清單。”、“我們對部分委託代銷商品往來單位進行走訪,未能實施委託代銷商品存貨盤點程序。”

在大盤珠寶牽扯的多個訴訟中,皆有這樣一種銷售模式,即大盤珠寶的客戶並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大盤珠寶貨款,此時大盤珠寶會找到一家貸款公司向大盤珠寶的客戶放款,並約定所獲的貸款僅能用於採購大盤珠寶的商品,客戶與貸款公司的這筆貸款由大盤珠寶提供擔保。

在陳茂勤與大盤珠寶的一場訴訟糾紛的判決書中詳細地說明了大盤珠寶的操作模式。

2013年,大盤珠寶與陳茂勤簽署了一份《委託保證合同》,約定大盤珠寶爲陳茂勤向深圳市宇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商小貸)申請貸款提供保證擔保;陳茂勤的借款能且只能用於向大盤珠寶採購貨品。

陳茂勤與大盤珠寶的訴訟糾紛點在於陳茂勤認爲上述貸款先進行了操作,但大盤珠寶卻未向其發貨。

更爲弔詭的是,陳茂勤與大盤珠寶上述複雜交易“明面”上的原因是爲了採購貨品,但陳茂勤與大盤珠寶之間卻未簽署書面的買賣合同,最終法院也無法認定購買的貨物名稱、單價、數量、交貨時間等。

在另外一份裁判文書中,大盤珠寶與翠雅玉軒翡翠珠寶(深圳)有限公司的交易也採用了上述的交易結構。

此外,大盤珠寶與愛迪爾之間通過多家公司實現了“銷售轉圈圈”,利益鏈條上多家公司之間互爲供應商和客戶。

大盤珠寶與愛迪爾“藕斷絲連”

愛迪爾2019年年報披露,其“大盤珠寶羅湖旗艦店”實現了約4420.21萬元營業收入。

然而這個一年能夠實現4000萬元以上收入的旗艦店在三年間更換了三次地址。

1月29日,記者走訪了大盤珠寶旗艦店最新的工商註冊地址——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的凱莉大廈,在501門口,並沒有大盤珠寶的任何標識,而是寫着“嘉華婚愛”,該辦公地點大門緊閉,前臺及門口均用紅色的防塵布蓋住。據過往的臨近公司員工介紹,(嘉華婚愛)時開時不開。當談及這裏是否是大盤珠寶時,該員工稱:“不是。”

在附近等待十幾分鍾後,記者看到嘉華婚愛有兩位職員出來,其中一位表示,他們原位於深圳羅湖區翠竹街道東曉綜合市場北樓2層的大盤珠寶旗艦店(零售)並非停業,而是提前放假,預計在今年元宵節後重新開業。與此同時,她還告訴記者,如果想要買珠寶,可以去羅湖水貝壹號A座15樓,那裏是他們的上市公司(母公司)愛迪爾珠寶。

爲了進一步覈實瞭解信息,記者隨後前往原大盤珠寶旗艦店和羅湖水貝壹號。在抵達原大盤珠寶旗艦店後,記者看到該門店處於關閉狀態,前往二樓的電梯也停止運行,據多家附近的電商介紹,大盤珠寶旗艦店停業已有半年時間。

隨後記者前往了上述員工推薦的愛迪爾地址——羅湖水貝壹號A座15樓。水貝壹號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水貝核心商圈,是品牌珠寶的集聚地,整個15樓均被愛迪爾租賃,愛迪爾的員工告訴記者,他們均是此前從大盤珠寶旗艦店新搬過來的,但是現在只批發不零售,而深圳也暫時沒有零售店了。記者以購買珠寶爲由,進入該批發門店,其面積大約在200平米左右,愛迪爾旗下的四個珠寶品牌都可以批發,店內員工大約10人左右。

愛迪爾的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來是在那邊的(大盤珠寶旗艦店),現在搬到這裏了。“

而如按照愛迪爾員工的說法,證明了大盤珠寶與愛迪爾之間並未徹底決裂,雙方之間仍然存在着介紹客戶,大盤珠寶旗艦店搬遷至愛迪爾之間的聯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大盤珠寶目前的狀態、大盤珠寶的實際控制人、轉讓款支付快於進度、大盤珠寶的註冊地LOGO爲嘉華婚愛等問題向愛迪爾發出《採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並未獲得愛迪爾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