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MSCI推中國科技100指數,蔚來、美團、寧德等“三地股”上榜

2021年2月4日,MSCI推出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及中國A股在岸科技100指數,以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對中國“智慧經濟”的投資需求。該指數基於MSCI中國指數構建,成份股包含了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就報道,今年以來,外資對中國市場表現得更爲樂觀,MSCI方面也對記者表示,國際大型投資者都希望獲得更多關於中國“泛科技”的投資敞口,目前已有機構希望根據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編制ETF或定製化的產品設計,這可能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按照成份股佔指數的權重排列,被納入的公司包括:美團(12.85%)、阿里巴巴(9.62%)、騰訊(9.42%)、百度(8.11%)、京東(7.3%)、小米(7.01%)、網易(6.13%)、蔚來汽車(5.6%)、拼多多(5.49%)、比亞迪(2.48%)、舜宇光學(2.83%)、阿里健康(2.24%)、萬國數據(1.57%)、中芯國際(1.32%)、愛奇藝(1.30%)、騰訊音樂(1.29%)、金蝶軟件(1.16%)、寧德時代(1.1%)、信義光能(1.06%)、金山軟件(1.04%)等等。

MSCI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魏震稱,根據指數的回測表現來看,在2018年5月31日至2020年10月30日期間,MSCI中國科技股100指數的表現比母指數(MSCI中國指數)高出13.6%,其中一半的超額收益來源於有利的行業和風格因子。另一半的超額收益則可歸因於資產選擇,即這部分表現不能歸因於任何行業或風格因子,但可以歸因於特定股票的敞口,“主動選股”愈發重要。

他也提及,除了覆蓋多地上市的公司,指數的特色還在於“泛科技”,即成份股的行業分佈較爲廣泛,涵蓋27個聚焦科技的子主題,包含了可選消費、通訊服務、IT、醫療保健、工業等。 這種不受制於行業分類的選股方法論,有助呈現跨行業和跨領域的更寬更廣的投資機會。

具體而言,MSCI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林偉傑對第一財經稱,過去五年,中國已逐步由以生產製造業帶動的“傳統經濟”轉型至由消費及服務主導的“智慧經濟”,中國企業在創新和研發上的支出在全球日益領先。工業創新及以科技爲基礎的數字生態圈增長正在顛覆傳統行業,並創造出新行業。當投資者衡量科技類企業的表現時,這些企業其實也正在推動着消費、出行、自動化及醫療服務等多個行業的變革,傳統上基於單一行業的科技指數構建方式便會有所侷限。“國際投資者提出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的訴求,以擺脫傳統行業分類的約束,於是我們創新的泛科技指數就應運而生。”

近期,外資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即使全球市場震盪、內資不斷淨賣出,在過去一週,外資持續淨買入,本週總計北向資金淨流入近170億元,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消費、科技轉型尤爲感興趣。

談及原因,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對記者稱,中國在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中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預期將於2024年佔全球GDP的19%。近年來中國的整體研發支出已達到463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在過去幾年裏,科技創新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並且早已融入各行業及產品和服務生命週期中,推動中國成爲科技和數字生態系統的全球領導者。

吳佳青透露,科技100指數系列爲機構投資者提供多種潛在應用方式:協助資產所有者推出與中國科技相關的單個或多個主題的委外投資、作爲指導策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政策基準、作爲ETF及公募基金等產品的相關指數、用作衡量資產管理者業績的透明基準、作爲協助銀行開發主題式結構性產品的工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