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中國菸草入場 電子煙重整歸來

“自由而殘酷”是目前電子煙行業的真實寫照。2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天眼查上看到,中國菸草總公司全資子公司近日公開了“一種智能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專利。隨着思摩爾等企業上市,電子煙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不過,電子煙至今尚未出臺國標,中國菸草總公司入局有望加速行業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中國菸草公開電子煙專利

2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天眼查上看到,中國菸草總公司全資子公司——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近日公開了“一種智能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專利。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但截至發稿,電話並未接通。

在電子煙行業協會會長歐俊彪看來,中國菸草總公司全資子公司入局電子煙市場是大勢所趨。

“中國菸草總公司進入電子煙行業的原因主要分爲三點,一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國際菸草巨頭菲莫2014年推出加熱不燃燒產品IQOS,在日本等市場獲得不錯的銷量;二是降焦減害的需要,加熱不燃燒產品,在碳化的過程中釋放有效成分,極大地降低了焦油釋放量,降焦就是減害,這是傳統捲菸所不能企及的;三是技術儲備與產品儲備的需要,中國菸草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面向新型菸草的研究,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在相關材料、配方、工藝、裝備、知識產權、產業鏈、市場調研等各個領域,都有着深厚的技術儲備以及衆多的產品儲備。”一位從事電子煙行業的業內人士分析稱。

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煙產品,按照出煙原理主要分爲兩類,一種是加熱不燃燒電子煙,主要原理爲低溫加熱,通過加熱新型菸草釋放煙霧,主要特點是煙桿中需要插放一支類似捲菸的新型菸草,代表產品有IQOS;另一種是煙油霧化型電子煙,通過電加熱使煙油霧化,以生成煙霧,例如悅刻等。

優勝劣汰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從2019年的短暫繁榮到2020年初的市場寒冬,電子煙市場將迎來一波淘汰賽,競爭不足的小品牌被淘汰清退,部分電子煙行業龍頭企業則嘗試尋求海外市場增量。

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電子煙市場規模達78.6億元,2021年有望超過90億元。2019年11月,國家相關部門開始收緊對電子煙的管控。彼時下發的《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

隨後,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警示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此外,國家菸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還曾發佈通知稱,開展互聯網電子煙信息全面清理、電子煙實體店和電子煙自動售賣機等新型渠道全面檢查。

隨着線上銷售監管加強,部分電子煙企業開始向海外擴張。2019年12月5日,國內電子煙品牌Doo與美國Kali集團旗下電子煙渠道商Indigo表示,將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

2020年7月,“電子煙第一股”思摩爾正式登陸港股。數據顯示,2016-2019年,思摩爾直接和間接向美國銷售產品獲得的收益佔比爲55.4%、49.9%、52.4%及46.5%。

加速行業規範化

“中國菸草總公司進入電子煙行業,有望加速電子煙行業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經濟學家宋清輝稱。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目前我國共有3.5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電子煙、電子霧化器”。。從註冊資本上看,近八成的電子煙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200萬元以下。

隨着入局者增多,行業亂象也層出不窮。在國家重拳整治線上出售電子煙的同時,仍有部分企業鋌而走險。此外,在2019年“3·15”晚會上,據央視報道,電子煙也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吸菸者和被動吸菸人羣健康。一些電子煙煙液尼古丁含量標識不規範,一些尼古丁含量超標。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子煙行業從業人員說:“以深圳爲加工基地,全世界有數千家與電子煙相關的經營主體,而這背後是龐大的全球性需求。現在市場上電子煙品牌衆多,在國內尚未出臺相關標準的情況下,隨着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生產設計、品牌能力不足等小企業將會被淘汰。”

《中國電子煙行業價值洞察報告2020》指出,電子煙產品的出現促進產業鏈相關企業快速成長,同時帶動菸草產業鏈擴容,對菸草行業打造良好的行業生態具有促進作用;並與之共同爲社會提供減害、安全的電子煙產品。電子煙企業從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流程切入,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與能源消耗量,對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及實現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北京商報記者從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看到,目前,電子煙國家標準項目目前已進入“審查”階段。這意味着,未來,電子煙國家標準通過批准後即可發佈,將進一步規範市場發展。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白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