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訊精密實控人71億鉅額“套現”背後: 3000億“蘋果代工之王” 擴張再加速

立訊精密公告顯示,此次減持資金將主要用於其他產業投資及部分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的資金需求。

2月4日,立訊精密股價下跌4.95%,當日主力資金淨流出8.35億元,總市值跌破3500億元。

前一日晚間,立訊精密公告披露,收到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通知,立訊有限及王來勝先生於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4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2.00%,合計套現超71億元。

作爲A股市場最知名的龍頭科技股,立訊精密近年來股價不斷走牛,其中2020年累計漲幅高達100.33%,最高時市值曾突破4400億元。但進入2021年來,伴隨着蘋果產業鏈板塊持續回調,立訊精密股價不斷走低,年內累計下跌12.69%。

實控人大手筆減持對本就頹靡的股價再度施壓,讓不少投資者產生恐慌。

立訊精密公告顯示,其減持資金將主要用於其他產業投資及部分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的資金需求。同時,立訊有限還承諾:“本次減持完成後的未來連續十二個月內將不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公司股票。”

實控人鉅額套現背後,立訊精密在下一步怎樣的棋?

減持折價不到1%

儘管近段時間立訊精密股價不斷調整,並頻繁出現公募基金“撤離”,但從此次大宗交易情況來看,接盤方對其價值仍頗爲認可。

根據深交所網站披露,2月3日立訊精密發生了8筆大宗交易,買賣雙方均爲券商營業部,成交價格51.11元,累計成交1.40億股,成交金額71.78億元。

其中,賣方三營業部集中在廣深地區,中信證券廣州臨江大道賣出35.7億元,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田路等三個位於深圳的營業部合計賣出36億元。

買方方面,長江證券上海東明路等三個營業部合計買入60.5億元,申萬宏源北京安定路證券營業部買入11.3億元,大宗交易的減持價格爲51.11元,較立訊精密2月3日晚股價折價不到1%。

對於高達70億的大宗交易而言,這個折價率並不算高。

立訊精密公告顯示,此次減持資金將主要用於其他產業投資及部分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的資金需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近一年來,立訊精密股東頻繁減持上市公司股票,而所公告的資金需求理由也類似。

2020年1月開始,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就多次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減持1.07億股。彼時公司指出,實控人減持則是爲了“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而進入2020年7月22日,立訊精密實控人立訊有限及王來勝再度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減持資金用途也是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2月2日,立訊有限的質押率已經降爲11.13% ,王來勝名下則無股份質押。

大手筆擴張佈局

立訊精密爲何如此頻繁遭到股東減持?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實控人減持背後,或是立訊精密爲了進一步擴張佈局籌備的現金子彈。

記者注意到,在發佈實控人減持公告的同時,立訊精密還披露了其最近一筆對外投資進展公告。

立訊精密表示,公司將與全資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 LIMITED(立訊精密有限公司,簡稱“立訊精密有限”)與CASETEK HOLDINGS LIMITED(鎧勝控股有限公司)、RIH LI INTERNATIONAL LIMITED(日麗國際有限公司)、常熟立鎧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常熟立鎧”)、日鎧電腦配件有限公司(簡稱“日鎧電腦”)簽署《日鎧電腦配件有限公司增資協議》及《股東協議》,同意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立訊精密有限分別以自有資金人民幣57.60億元和2.40億元與常熟立鎧共同對日鎧電腦進行投資。

60億自有資金的投資,立訊精密此次出手可謂不小。

據中金公司研報顯示,臺企鎧勝是全球金屬結構件龍頭公司之一,日鎧電腦爲鎧勝在內地的資產,是蘋果電腦、平板、手機等金屬結構件和Top Module的關鍵供應商之一。截至2020年10月底,日鎧電腦估值55.2億元,淨資產42.2億元,2020年1-10月收入98.5億元,利潤717.7萬元。

據中金公司估算,考慮年底備貨旺季,日鎧電腦2020年全年收入約爲170-180億元,淨利潤率也有望較1-10月有明顯提升。

“不論目的如何,立訊精密實控人減持對股民而言都不是好消息。但聯繫到近期公司投資行爲和公司賬目,公告裏解釋實控人減持是爲產業投資及部分償還銀行借款,這個理由應該是符合邏輯的。”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事實上,就在半年多以前,2020年7月,立訊精密剛剛聯合大股東以33億元人民幣,收購緯創資通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軍蘋果iPhone代工組裝業務。其中,立訊精密自身計劃出資不超過6億元。

而在此之前,立訊精密就已經是蘋果AirPods和Apple watch的主要組裝合作伙伴。

中金公司表示:“立訊精密2020年聯合大股東併購緯創子公司進入iPhone組裝環節,此次增資日鎧將補強關鍵的金屬結構件和Top Module 能力,在iPhone組裝的系統級能力邁出關鍵一步。”

近年來,隨着華爲遭受遏制,高端手機市場中蘋果龍頭地位持續穩固。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國內消費電子產業鏈對蘋果的依賴度短期內仍將越來越高,而與蘋果高度綁定的立訊精密,要想再度實現快速增長,必然需要從海外蘋果產業鏈廠商手中“搶蛋糕”。

而從以往發展經歷來看,上市以來,立訊精密的對外擴張對其打下”蘋果產業鏈代工之王”的地位可謂功不可沒。

Wind數據顯示,立訊精密於2010年9月登陸A股市場。彼時,公司只是一家主打PC連接器的企業。但在登陸資本市場次年(2011年),立訊精密便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股權,首次進入蘋果供應鏈,成爲iPad連接線的供應商。

隨後圍繞蘋果,立訊精密相繼開拓了天線、無線充電、線性馬達、聲學器件等模組產品,並在2017年後進入整機制造。

其中,2016年,立訊精密收購聲學企業蘇州美特,是其抓住近年來最重要的搖錢樹——蘋果耳機AirPods的重要契機;2017年,立訊精密獲得蘋果AirPods代工資格,其產品良率讓蘋果大爲誇讚,此後也成爲AirPods最大的代工廠,爲其自身裝上了發展新引擎。

上市以來,立訊精密的總營收從2010年的10.11億元狂奔至2019年的625.16億元,增幅達60倍,淨利潤從2010年的1.2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9.27億元,漲幅也逼近50倍。

“立訊精密的經營策略在過去幾年裏越來越精確,即深度綁定蘋果,甚至綁定蘋果未來的科技創新。比如說2017年,立訊當時雖然主打做連接器,但連接器當時有一項技術是在軟板上打芯片,然後將軟板摺疊到屏幕背後。這個技術專利當時是三星的,而能夠把這個工藝做好的就只有立訊,立訊就靠這項業務,成功開拓蘋果的份額,後來又搭上了AirPods無線耳機的快車。”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記者說道。

而如今對日鎧的投資, 無疑是立訊精密對外擴張的又一大步。

海外擴產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手筆的橫向產業併購外,近年來,在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之下,立訊精密本身的優勢產業也在逐步向海外轉移,而這一部分的擴張行動顯然也耗資不少。

早在2016年,立訊精密爲了就近服務客戶,便設立了子公司越南立訊。而隨着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2019年7月,立訊精密加大對越南的投資,通過全資子公司聯滔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CT-LANTO)以自有資金不超過0.7億美元(約合4.83億元人民幣)在越南義安省投資建設義安立訊,又以不超過1.8億美元(約合12.43億人民幣)增資越南立訊。

2020年6月,投資再度加碼,立訊精密又以不超過4.54億美元分別增資越南立訊、雲中立訊和義安立訊,用於滿足上述越南子公司的廠房與產能建設及相關需求。

2020年10月,立訊精密再度出資不超過9200萬美元現金增資立訊印度有限公司,用於滿足印度立訊的廠房擴建及產能提升。

張孝榮指出:“海外建廠主要目的是滿足客戶需要,分散美國打壓風險。國外廠成熟後成本的確比國內低。但是,與建設週期和成本對沖後,也恐怕難以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客戶轉移到了國外,產業鏈不免也要跟着出現轉移,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孫燕飈也表示:“蘋果在過去幾年裏就曾經要求整個供應鏈在越南、印度設廠供應當地市場。誰更早建立了吻合蘋果認證的工廠之後,蘋果會給更多的訂單。這裏面有關稅、轉移政策風險等多重原因。”

而在貿易摩擦的不確定前景下,海外擴張的進一步需求,無疑也爲立訊精密的擴張資金需求增加了更多壓力。

要保住蘋果代工之王的地位,立訊精密未來或將進行更多的橫縱向擴張,而這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與其他蘋果產業鏈企業動輒大幅定增融資相比,立訊精密大多以發行短期融資券爲主。

上市以來,立訊精密累計融資240.21億元,其中首發融資12.61億元,兩次定增合計募資66.31億元,一次可轉債融資30億元,5次發行短融券融資330億元。

而這些融資,都對企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大股東的減持就成爲了另一重要的資金來源。

不過一個來自市場的問題或在於,在擴張的同時,面對紛繁複雜的環境,立訊精密如何能維持投資者對其的估值信心?

根據公募基金2020年四季報數據顯示,此前頗受機構青睞的立訊精密在去年四季度遭到了基金機構的減持。

截至2020年末,立訊精密雖然仍位列公募基金持倉市值最大的10只股票中,但持倉市值較二季度下降142億元,且只有782家公募基金持有8.47億股,較2020年中報時1683家公募基金持股12.3億股出現明顯下降,減倉幅度超過三成。

進入2021年,立訊精密股價更是一跌再跌,截至2月4日,公司總市值已經跌破3500億元。

期間,1月24日晚,立訊精密曾發佈公告表示,目前共5個美國專利涉及本次“337調查”,分別涉及導電塑膠技術與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均由公司自主研發並應用於高速外部IO連接器產品中。

儘管立訊精密強調,經初步判斷,此次“337調查”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公司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並聘請美國337調查及專利訴訟律師團隊積極應對本次337調查”,但貿易摩擦的陰影仍籠罩在上空。

對於立訊精密股價受壓的原因,2月4日,滬上一家中型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受訪指出,“貿易摩擦影響是一方面。立訊精密這幾年業績飛速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得益於蘋果AirPods系列耳機供應的高速增長,但今年AirPods系列耳機的出貨量增速大概率會放緩,而組裝這一塊立訊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起來。另外,進入2021年以來,受央行連續多日淨回籠資金以及前期漲幅過快等因素影響,市場出現恐慌也是正常現象。”

股價的反覆、大股東減持以及貿易摩擦或是短期擾動現象,但對於立訊精密而言,擴張佈局之後的業績增長才是更大的挑戰。

(作者:楊坪,馮朗舒 編輯:巫燕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