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網友在新疆吐魯番拍攝的“天象”(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轉自:觀察者網

  一枚橘色的尾焰從發射筒中直射而出

  轉眼間

  只在天空中留下一條長長的白色曲線

  “成了!我們成了!”

  焦灼的等待有了答案

  隊員紛紛激動握手

  相互擁抱

  此刻

  旭日東昇

  火紅的光芒照亮了沉寂了一夜的大地

  “意義非凡!美不勝收!”

  隊員蹦着,喊着

  這一成功,

  對於二院“御天長劍”團隊成員來說

  他們整整等了幾十年

  01

  那些難以言說的艱難

  該項目研製的難,是團隊成員始料未及的。“不像其他產品,多多少少都有個參照系,關於這個產品,可以說什麼資料都沒有。”總師直言。

  在漫長且充滿艱辛的研製過程中,一切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時間如流水般轉瞬即逝。一些人離開了這支隊伍,一些人又加入進來。隊伍在更新,研製也在不斷推進。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完全自主創新研製的產品,註定了充滿坎坷。

  在一次檢驗中,產品出現了誤差大的問題。然而回到地面,卻一切正常,再進行檢驗,又出現同樣的問題。反覆出現同樣的問題卻找不到癥結,讓團隊壓力倍增。

  從設計原理到結構設計,團隊庖丁解牛一般對產品進行了反覆驗證、測試,並邀請了全國知名的專家對這個問題集智攻關,轉眼間一年就過去了,卻依舊未找到癥結所在。

  研製工作陷入到技術瓶頸期。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專家劉姐艱難的將問題鎖定,找到了癥結所在,她提出的措施簡單有效,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讓研製工作重新回到正軌。

  然而挫折接踵而至。又一次在檢驗中,震顫問題凸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整個團隊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還能繼續麼?”很多隊員自己問自己。放棄,幾十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不放棄,又遲遲不能取得進展。

  研製遇到瓶頸,集團公司、二院沒有任何怨言,鼓勵團隊要擁有敢於克服困難、直面問題的勇氣。

  一定要找到原因!研製團隊頂住壓力,合力攻堅,力求取得突破。

  總指揮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剛剛在試驗場開完會回屋休息,就收到了噩耗:發動機主任設計師小胡,突發心臟病去世……

  總指揮不敢回憶那個瞬間。他說,每每想起,自己的心總像被刀割一樣。“這支隊伍裏,很多人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他們中的一些人一年300多天待在外場,連續十幾年在基地過元旦,有人因找不到問題的原因,淚崩如湧、徹夜不眠,有人放棄了待遇更好的工作機會,選擇與產品共同進退,有人本可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卻倔強地選擇繼續苦戰……疫情期間,團隊爲加快進展,成爲了集團公司第一支進入試驗場的隊伍。大家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真正含義。”

  02

  打不倒的中國航天人

  一個人倒下了,其他人要繼續扛起旗幟。人可以被打倒,但是不可以被打敗。

  在研製期間,集團公司黨組領導多次前往試驗場指導研製工作,提出“不能用現象代替原因,沒有數據的分析都是講故事”,要求嚴格管理,強化質量意識,對問題一抓到底,絕不放過。

  二院領導提出“一個產品一個方案”等科研生產管理方法,希望團隊振奮精神,迎難而上。

  這些鼓勵爲團隊創造了良好的攻關氛圍,大大增加了團隊信心。

  “針對問題,我們來了一場大協作。”總師介紹,團隊邀請了4位院士作顧問,並向多位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請教,用時500余天,終於完成了攻關。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就意味着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面對研製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團隊如上陣殺敵的勇士,所向披靡,揮舞着創新之劍將頑敵一個個消滅。

  很快,又一次失利在團隊成員的心頭重重地捶了一下。一結束,設計師們一直忙到次日凌晨5點,拿出了初步數據分析報告。在抽絲剝繭般的歸零工作中,團隊在一個月內晝夜兼行,設備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在多年的外場工作中,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陣地上隨處可見緊張忙碌的身影。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工作,累嗎?隊員的回答簡潔而樸實,“不累,完成工作永遠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成功的過程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般輕鬆和光鮮亮麗,很多時候,按部就班的工作猶一成不變的沙石,略顯枯燥。

  在一處陣地,這裏不通電、沒有自來水和手機信號,就像一座孤島。無論陣地是烈日炎炎、熱浪陣陣,或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還是沙塵來襲、遮天蔽日,只要研製任務需要,隊員都會雷打不動出現。

  無論客觀條件如何變化,團隊主動作爲的狀態從未改變,以不變應萬變,確保自己和設備都“在狀態”。

  在任務的關鍵時期,隊員經常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甚至通宵調試。鼻子裏充着血塊、嗓音中帶着沙啞、嘴角掛滿火泡,已經戰勝惡劣自然環境的隊員們也在極力戰勝自己的身體,即使意外磕碰,也輕傷不下火線,同時不忘向他人叮囑任務注意事項。

  凌晨兩點,工作仍在繼續。凌晨五點,夜間順利通過,星星點點的紅色慢慢出現在陣地上,那是身着印有“中國航天科工”字樣紅色隊服的隊員們,宛如在黑色戈壁灘上跳動的火焰,點亮黑夜,正迎接絢麗的朝陽。

  03

  致敬前輩 爲夢想繼續奮戰

  “爲理想,披星戴月奔波十餘載,品嚐酸甜苦辣,攻堅克難敢爲人先;追美夢,迎朝送暮馳騁沙漠數百日,經歷雪雨風沙,摧城拔寨終獲圓滿;展未來,跋山涉水尋訪陣地演場幾多回,遍及陸島巒嶂,保駕護航取得全勝。”成功之後,有人揮筆寫下一首詞,盡情抒發多年來的心聲。

  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一次的成功,航天系統在關注,曾經在這支隊伍中戰鬥過的同志也在關注。

  “我曾無數次想象,結束的那天,到底是什麼樣子。今天到來了,卻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激動。此刻,我心中裝的是對前輩的敬意,是他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幾代人前赴後繼,接力完成了,大家都在不辱使命。”

  “我們絕不能忘了戰線上的前輩們!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造就不了今天的成功!”

  “給大家報喜時,有人回覆說這是偉大的成功,有人說是天大的喜訊。但我認爲,慶賀的同時,我們更要向前輩致敬,他們把對國家的熱愛化成自己的使命和擔當,即使歷經坎坷,卻依舊執着奉獻。”

  老總們的想法出奇一致。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這支隊伍對此進行了完美詮釋。他們秉承航天“三大精神”,國家和人民有需要,他們就想辦法創新,拼盡一切完成使命。即使常年紮根荒涼戈壁,遠離家人朋友,他們亦無怨無悔。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本次戰鬥的前一晚,主任設計師在朋友圈分享歌曲《敢問路在何方》。他說,歌詞代表了他的心境,一路走來,歷經坎坷,但依舊執着向前。

  產品研製就是如此,現在的成功只是一個節點,未來還有很多節點要完成。

  總結這些年的艱辛,兩總均表示,這支隊伍能扛能打,從領導到隊員,大家爲了同一個夢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並且堅定首發意識,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狀態對待每一次工作。大家用心血鋪就了幾十年的不凡路。

  “人們都說,時間是虛無縹緲的,然而我認爲時間就是由一個個事件組成的,事件就是年華。有回憶,就說明年華沒有虛度。我們會繼續不忘初心,不負韶華,繼續奮戰。”

  團隊正在向下一個夢想闊步邁進,相信這支能打硬仗的“鐵軍”能夠不斷實現他們的夢想,創造更多奇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