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 蘇啓桃

春節後,一週10家的IPO上會節奏繼續。2月24日上會的湖南達嘉維康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達嘉維康)即是其中之一。

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開年即迎“大考”的達嘉維康擬登陸創業板,卻無研發投入也無技術人員,毛利率還遠低於同行;同時,公司歷史上的股權轉讓和增資定價蹊蹺;在股東及高管的信息披露上也前後不一,其真實性大打折扣。

1

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公開資料顯示,達嘉維康是湖南本地的一家區域性醫藥流通企業,主要從事藥品、生物製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分銷及零售業務。分銷業務以直接向終端銷售的純銷模式爲主,醫療機構爲主要銷售終端;零售業務則重點發展專業藥房業務。

公司稱,依託批零一體化,發揮供應鏈優勢,發展專業藥房新零售模式,並通過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開展增值服務,公司逐步向醫藥服務商轉型。

不管業務描述多麼“高大上”,達嘉維康區域醫藥流通企業的本質決定了其業績增長的乏力和毛利率的低廉。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2020年1-6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2億元、21.89億元、24.57億元和10.59億元,對應各期淨利潤僅7994.90萬元、7798.74萬元、8765.25萬元和1091.22萬元,毛利率分別僅爲13.70%、12.14%、11.81%和10.65%,還呈逐年下降趨勢。

且就醫藥零售業務毛利率來看,遠低於同行。

2017-2019年,老百姓(603883)的毛利率分別爲35.47%、35.31%、33.65%,大參林(603233)的毛利率爲38.88%、40.08%、38.04%,益豐藥房(603939)毛利率爲38.41%、37.81%、37.39%,而達嘉維康的毛利率爲17.48%、15.4%、13.14%。

2

信披真實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只是一家毛利率極低的區域性醫藥流通企業,達嘉維康卻擬登陸創業板。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列舉的同行全部來自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並沒有一家同行登上創業板。

且有意思的是,記者翻遍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既沒有一分錢的研發投入,也沒有披露任何一名研發人員或技術人員。然而在公司新三板掛牌期間發佈的2017年半年報中卻曾披露公司有核心技術人員3人。

順着2017年半年報,金融投資報記者還發現,公司在信披上前後不一致,信披質量大打折扣。

比如,在上會稿中披露,公司高管彭佳的學歷爲“中專學歷”,而在2017年半年報中卻披露其爲“大專學歷”。

無獨有偶,深交所網站顯示,公司幾遭問詢,其中關於公司實控人之女王越的問詢較多。因爲不僅其作爲證券從業人員短暫持有過新三板掛牌公司股份,還在公司的保薦人國金證券處就職。對於這些問題,公司均有回覆。

但記者注意到,就在這多番回覆之中,暴露出公司信披的不嚴謹。

比如,在上會稿中,公司披露王越存在可能因其在證券公司任職期間持有新三板公司股份導致被行政處罰的風險時稱“王越繫於2017年7月入職中國民族證券有限公司(試用期3個月,2017年10月正式入職)”,但在公司2017年半年報(2018年8月25日發佈)中,公司卻披露其在方正證券任職。

3

股權轉讓及增資定價缺乏邏輯性

當然,達嘉維康缺乏邏輯性的事情絕不止信披一樣,公司歷史上定增及股權轉讓定價的邏輯性也令人生疑。

作爲一家成立時間較長且曾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達嘉維康歷史沿革頗長,但在同一時間或者前後接近的時間段,定價懸殊。

例如,2017年12月14日,屠仁海、陶允翔分別與公司實控人王毅清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股份公司摘牌後5個工作日內,屠仁海將其持有之股份公司 0.0024%的股份(對應 0.3 萬元註冊資本)轉讓予王毅清,轉讓價格爲4.8萬元;陶允翔將其持有之股份公司0.0127%的股份(對應1.6萬元註冊資本)轉讓予王毅清,轉讓價格爲24萬元。

很明顯,此次股權轉讓價格並不一致,分別爲16元/出資額、15元/出資額。

到了2018年2月26日,股份公司召開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同意股份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爲13033.97萬元,新增的432.07萬元註冊資本由劉建強以貨幣認繳,增資價格爲每股7元,增資價格系參照2017年6月增資價格並經雙方協商確定。 此次定增於當年5月落定。

2個月之後的2018年7月24日,股份公司召開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同意股份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爲15169.93萬元,新增的2135.96萬元註冊資本由王毅清、鍾雪松以其持有的達嘉物業100%的股權認繳,其中王毅清以其持有之達嘉物業98.18%的股權出資2097.12萬元,鍾雪松以其持有之達嘉物業1.82%的股權出資38.84萬元。本次增資的增資價格爲每股8元, 增資價格系以2018年5月增資的估值爲基礎協商確定。

前後相差2個月,公司實控人及大股東增資價格卻高於新來的劉建強。對此,公司在給深交所的問詢回覆中稱“劉建強在藥品終端零售具有市場業務開拓能力,要引起入職並向其增發股份”。

但奇怪的是,在2021年的上會稿中,劉建強並未在公司擔任職務,招股書中也未披露其信息。

公司因擬引入劉建強入職而向其低價增發股份,但目前卻未在公司任職的原因是什麼?公司高管彭佳的學歷究竟是大專還是中專?公司2017年還在的3名核心技術人員流向了何處?

金融投資報記者將一系列的疑問整理併發至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回覆。幾次問詢後仍問題纏身,達嘉維康前路幾何,本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