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勢盡顯,“線上考級”或成常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1月28日發佈《關於暫停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活動的通知》,全國範圍內現場考級活動宣告暫停。一年來,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針對考級的線上學習逐漸發揮優勢,線上考級的機制也在不斷完善,考級從線下轉到線上,已逐漸成爲常態。不管有沒有疫情,線上化或許都是未來藝術考級的大勢所趨。

一些改進

錄製新方式減輕考生壓力

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中國音協、中國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權威考級機構,都因爲疫情原因迅速轉向線上考級,從註冊登錄到報名、考試錄製視頻、成績查詢等,全部線上完成。中國音樂學院的藝術考級,從報名照片到證書都是電子版。

線上考級大範圍推廣以來,最大的問題集中在考級視頻的錄製上。中國音樂學院以往的線下鋼琴考級,考官會先聽基礎內容音階琶音,然後是樂曲的演奏。2020年一開始從線下考試轉爲線上時,在錄製環節要求從音階琶音到四首樂曲演奏一次性錄製。

10歲的馮明磊學鋼琴兩年半,他的考級經歷很有代表性。去年2月,馮明磊報名參加中國音樂學院少兒組鋼琴6級考試,線上錄製考級曲目成了孩子和家長的“噩夢”。馮明磊的家長直言:“兩組視頻,錄製了五天半的時間,孩子哭了三次,家長也同樣沮喪和挫敗。”

今年考級,中國音樂學院迅速進行調整,音階琶音環節錄制一個視頻上傳,四首樂曲演奏環節可以錄製爲四個視頻上傳。

今年1月,馮明磊報名參加中國音樂學院少兒組鋼琴7級考試,四首曲子分別錄製,僅用兩天,家長的直觀感受是:孩子樂在其中,每錄完一首曲子,都更有信心錄下一首。

中國音樂學院鋼琴考級評委戰華娜指出:“原有錄製方式的問題在於,很少有考生能一點不差地完成,造成多次錄製都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新的錄製方式,家長和孩子的壓力都會減輕很多。”此外,新的錄製形式也更好地幫助考官瞭解考生的真實水平,考官往往聽一段樂曲演奏就能給出合理的評分。戰華娜坦言:“錄製的過程,也讓很多家長明白了,爲什麼原先線下考試會有(優秀)通過、通過、(勉強)通過和不通過的劃分。”

一點驚喜

讓孩子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

藝術考級線上進行後,爲考級進行的學習也從線下一對一指導轉移到了線上。不少家長擔心,線上學習不能保證效果。但從實際情況看,線上教學的效果比預想的要好很多。

8歲的賈晴徽學鋼琴兩年多,家長表示,對線上學習的效果一開始是懷疑的,但堅持半年多以後,驚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後來即便疫情好轉也主動要求延續網課的模式,“以前每週面授課上老師都會幫助孩子標記指法,提醒升降號,千叮嚀萬囑咐地提醒所有細節,但孩子下課後有些內容就不那麼注意了。”開始線上課以後,賈晴徽意識到“一切都要靠自己了”,老師通過視頻講解,自己動手動筆動腦子,理解、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大大提高。

線上授課另一大好處是,爲考生節省了路上奔波的時間。但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付出的心血,可能比以往更多。今年9歲的董祝蘭,2020年暑假順利通過中國音樂學院鋼琴四級以及音樂基礎三級考試,如今正在準備更高級別的考級。董祝蘭的家長透露,鋼琴老師每週都會給孩子制定詳細的練琴計劃,家長則要督促孩子按照老師要求認真練琴並按時回課,每次課前先把回課視頻錄好發給老師,上課時孩子可以隨時根據老師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進,課下再按照老師的筆記自行練習。

一種趨勢

兼顧效率公平或將繼續下去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有沒有疫情,線上化都是未來藝術考級的大勢所趨。市民塔娜曾有非常痛苦的體驗——女兒有一次考級是在冬天進行,在中央音樂學院考點門口,她迎着寒風苦等女兒考級結束。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是,線上考級沒有了場地問題,避免了現場考級的各種不可控因素,也避免了人流聚集。

從目前情況看,線上考級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效率的代名詞。例如中國音樂學院的音樂基礎這個學科,以往線下考試考生需完成聽力、音樂常識和視唱三部分內容,如今全部挪到了線上。原先線下考試的老師演奏變成了線上機器演奏,而機器會在考生視唱的三次機會中,選取唱得最好的一次作爲考試成績。戰華娜表示,從實踐來看,機器的判斷在準確性上更有保障,同時大大節約了考官的時間。

不同的考級機構,都儘可能保證線上考級評判的公平。上海音樂家協會音樂的線上考級,考生的考試視頻數據、考官的評分記錄,都可以追溯。考官在後臺評分時,系統隨機分配考生給考官,評分後臺默認顯示未評分的數據,可以有效提醒考官儘快完成評分工作,結合評分工作流,解決誤判、漏判的情況。對女兒參加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線上考級的結果,塔娜表示很滿意,“還是挺意外的,考官對細節的點評非常詳細,把問題剖析得非常明白。”(記者 徐顥哲)

【責任編輯:黃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