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天意

近日,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蘋果擬向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2億元)以進行電動汽車領域合作。報道稱,雙方或於2月17日簽署相關協議,並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品牌電動汽車。

雖然股價迎來“瘋漲”,但起亞汽車與蘋果合作造車的計劃或新生“變數”。據彭博社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與現代汽車公司和起亞汽車公司就電動汽車製造的談判已經暫停,而談判暫停的一個原因是,蘋果或對現代汽車提前宣佈合作信息的做法感到“不安”。

即便如此,有報道稱,蘋果已於去年底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部件企業提出了備貨要求,並將相關企業列入首批供應鏈。報道稱,供應鏈正準備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這也意味着,蘋果造車計劃仍是“箭在弦上”,蘋果汽車正在“加速駛來”。

“鑑於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數量是智能手機的40到50倍,相信蘋果會依賴現有汽車製造商的資源,將零部件製造和組裝外包給傳統汽車製造商,而蘋果則專注於自動駕駛、電池技術、產品設計等方面。”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

合作車企“懸而未決”

事實上,曾有多家車企與蘋果鬧出“緋聞”。今年1月,《韓國經濟日報》便曝出蘋果與現代汽車進行商談,或將合作開發電動汽車,並共同研發電池技術。消息發佈後,現代汽車股價大漲17.2%。

不過,報道中也表示,由於現代汽車公司高管在與蘋果潛在的合作上存在分歧,現代汽車內部一些人士對成爲蘋果的合同製造商表示擔憂。有內部人士表示,現代集團擔心品牌只能成爲蘋果的合同製造商,這與現代汽車以捷恩斯品牌打造高端形象的計劃背道而馳。

在與現代汽車合作遇阻後,蘋果將目光轉向其旗下的起亞汽車。有分析認爲,品牌力更勝一籌的現代汽車沒有必要將蘋果汽車作爲主營業務,但對起亞汽車而言,這將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業,而蘋果也將獲得同樣水準的技術支持。報道中稱,蘋果汽車或將採用現代的E-GMP電動汽車平臺打造,並由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提供部分零部件的設計與生產。

報道中還表示,如果起亞汽車與蘋果的合作得以順利推進,起亞汽車計劃將位於美國佐治亞州的工廠作爲蘋果汽車在美的生產基地,公開資料顯示,該工廠建於11年前,總佔地面積約爲26.12萬平方米,擁有完整的車身衝壓、塗裝車間及裝配線,目前年產能約爲34萬輛。

有分析認爲,良好的供應鏈體系也將成爲起亞汽車的額外優勢。公開資料顯示,韓國電池製造商SK創新公司(SK Innovation)在美國的首家動力電池工廠正位於佐治亞州。據悉,該工廠投資9.03億美元,年產能爲9.8GWh,有望在2022年初開始生產。而其第二家工廠也已於去年7月開工建設,計劃在2023年開始電池生產。

“蘋果與擁有豐富開發、生產與驗證經驗的車廠深入合作,將顯著縮短蘋果汽車的開發時間並創造上市時間優勢。”郭明錤表示,蘋果或將專注於自動駕駛軟硬件、半導體、電池相關技術以整合蘋果既有生態。

但隨着與起亞汽車的合作談判被曝暫停,蘋果汽車最終與誰合作仍充滿變數。此前日本經濟新聞社曾表示,蘋果正在與至少六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就供應合作和製造進行會談。

遭分析師質疑

儘管報道中稱蘋果汽車或在2024年推出,但實際上蘋果汽車實現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預測,蘋果將在2023~2025年推出蘋果汽車。然而,我們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蘋果汽車的開發時間表並不明確。”郭明錤表示,如果蘋果汽車於今年開始開發,一切順利的話,最早將在2025~2027年推出。但由於電動車、自動駕駛市場的變化和蘋果的高質量標準,蘋果汽車的上市時間或將有所推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蘋果造車項目仍處於“招兵買馬”階段,這也令部分觀點認爲蘋果汽車的量產計劃或將延遲。據瞭解,今年年初,蘋果宣佈與加州電動車新創企業Canoo洽談合作,並開放了300個汽車相關招聘崗位。而原保時捷底盤開發副總裁曼弗雷德·哈雷爾(Manfred Harre)也才於日前剛剛加盟蘋果。

在郭明錤看來,根據以往經驗,新款iPhone從最初規格定義到大量生產約需18~24個月,考慮到汽車的開發時間更長、驗證規格更高、供應鏈管理更復雜與截然不同的銷售及售後服務體系,欠缺造車經驗的蘋果在時間上已相當緊迫。

此外,面對市場對蘋果汽車的高預期,郭明錤表示:“如果蘋果汽車想要在未來取得成功,關鍵的成功因素是大數據和AI,而不是硬件。”在郭明錤看來,當蘋果汽車推出時,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品牌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大數據積累,而作爲後起之秀的蘋果,或將無法克服此差距。

“市場對蘋果汽車寄予厚望。不過,我們還是要提醒投資者,雖然蘋果公司擁有各種競爭優勢,但並不是總能在新的業務突出。”郭明錤說。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