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出手整治冒牌“協和”,山寨醫院靠什麼套路騙錢?

記者 | 金淼

2月5日晚,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得擅自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字號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清理整治知名醫院被冒牌問題》爲題的文件,文件中表示將開展清理整治醫院被冒牌問題形同,逐一覈查在名稱中使用“協和”“華山”“同濟”“華西”“湘雅”“齊魯”“同仁”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嚴厲懲處擾亂醫療市場秩序違法行爲。

市場監管總局在該文件中表示,部分機構在沒有合法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字號,欺詐、誤導人民羣衆,在醫療活動中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嚴重侵害了正軌醫院的合法權益和公衆形象,擾亂了正常醫療秩序。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國內4個著名醫院一直是被冒牌的重災區。2018年新華社曾報道,國內1700多家“協和醫院”中,除了北京協和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協和醫院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外,其餘的1700多家“協和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沒有任何關係,幾乎都是“山寨醫院”。

但由於國內商號按省份管理,不少投機者盯準二三四線城市註冊帶有“協和”“同仁”等全國知名三甲機構的名稱,在各地建立起了冒牌醫院,而這些冒牌醫院多會給患者錯覺,以爲是知名醫院在當地開設的分院。甚至有部分冒牌醫院在門診處張貼“全國協和品牌連鎖醫院”等用來欺騙患者。

天眼查APP上的各地協和醫院

天眼查APP顯示,不少地區的協和醫院以縣/市+協和醫院的方式命名,如撫順協和醫院、濟寧協和醫院、蕪湖協和醫院等,其中撫順協和醫院在網絡上聲稱該醫院是撫順家門口的北京專家醫院,根據公開信息,該醫院設有內、外、婦、男在內的多個科室,此前有患者在網上表示該醫院宣稱880元包括人流手術的全部費用,但此後該院醫生以黴菌感染、盆腔積液、宮頸糜爛等爲由不斷加價。

這類“協和醫院”通常以協和之名招徠生意,並且通過線上線下各類聲稱能夠“立刻起效”的宣傳廣告來欺騙患者,患者入院後以各種方式不斷加價,從而圈錢。

2018年被關停的定州協和醫院就是其中一家。此前一在該院做宮頸息肉摘除手術的患者,被該院“醫生”以大出血爲由誘導麻醉,最後花費1.3萬元,爲該類手術正常收費的6倍多。並且手術進行過程中,“醫生”多次和患者討價還價。後該院因羣衆舉報違規開展診療活動,當被地衛計局進行立案調查,調查後發現,該院非法開展終止妊娠手術、違法發佈醫療廣告、編造疾病、術中加價、誘導醫療等違法問題。最終該院被當地衛生計生局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9.24萬元,罰款46.5萬元。

這類冒牌協和的目光並不只放在患者身上。2019年重慶醫保局聯合公安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開展的打擊欺詐騙保專項行動中,重慶涪陵協和中醫院、涪陵協和醫院等被查出存在過度檢查治療、超限用藥、降低入院指徵等違規行爲,前者騙取醫保基金57.7萬元,後者騙取醫保基金66.7萬元。

而此次也並非是市場監管總局第一次對之名醫療機構被冒牌問題開展整治,2020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就曾發文,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名稱的規範管理,對含有“協和”瞪之名醫院名稱相關字詞的企業名稱,無授權的一律不得登記;已經登機註冊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無投資關係或相關授權的,指導其變更名稱。界面新聞記者查詢過程中,確有部分冒牌協和醫院已經更改名稱。

界面新聞記者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蕪湖協和醫院,已經改名爲協誠醫院,該院是一個以婦產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爲主的二級綜合類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