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君

今年初,醫藥行業再度起舞,主動管理醫藥基金的平均收益超過10%。

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當前醫藥板塊整體估值較高,細分行業未來表現可能出現很大差異,創新藥優質公司的空間更大。

部分醫藥主題基金

今年來收益超20%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100多隻主動管理醫藥主題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爲10.84%。其中,南方醫藥保健收益率達22.45%;長信醫療保健行業、金鷹醫療健康產業A期間收益率分別爲19.98%和19.75%。

不過,也有40多隻醫藥主題基金沒能跑贏平均收益水平,紅土創新醫療保健等多隻基金年初以來還處於虧損狀態。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稱,今年以來醫藥中表現最好的子板塊是創新藥及其產業鏈,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防控任務艱鉅,美國創新藥研發外包保持較高水平,中國創新藥服務產業訂單量維持高增長,創新藥及服務產業鏈板塊表現較好。

德邦基金醫藥行業高級分析員揭詩琪表示,年初以來,生物醫藥板塊出現了一定漲幅。除了疫情方面的影響,近期進入年報預告高峯期,不少醫藥企業業績增長強勁。“接下來,疫情受益標的可能會面臨邊際向下的風險,而高景氣度領域的公司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揭詩琪表示,近兩年,醫藥板塊也出現了較明顯的“抱團”現象,優質公司估值水平不斷被刷新,而趨勢不好的公司估值連創新低。“雖然這部分股票的估值已是歷史最低,但基本面也是史上最差,很難看到成長空間,投資不確定較強。醫藥板塊投資還是要精選好賽道好公司。”

具備創新研發能力公司空間更大

關於醫藥行業的估值和今年投資機會,工銀前沿醫療股票基金經理趙蓓表示,當前醫藥板塊估值被給予了較多的成長性溢價。但從海外成熟市場估值情況看,A股醫藥板塊與海外醫藥板塊估值基本相當。從醫保支付增長的角度看,醫藥行業未來十年都有望保持比較理想的複合增速,在所有板塊裏方向確定性更強。“醫藥板塊相對其它板塊還是會有明顯的估值溢價,但估值是次要因素,成長才是核心。”

南方醫藥保健基金經理王崢嬌認爲,醫藥醫療股具備科技和消費的雙重屬性,適合做爲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長期持有。醫藥行業成長空間巨大。統計顯示,過去幾十年,中國每年的醫保基金支出增速保持在10%-15%,且支出結構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醫藥行業增長確定性較強。而且,醫藥細分行業衆多,景氣度差異較大,除了大量仿製藥製造企業、具有大宗商品特徵的原料藥外,還有受政策擾動較小、具有消費升級屬性的醫療服務和中藥公司,有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龍頭企業優勢突出的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相關公司,還有依靠創新驅動、具備強創新能力的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及耗材企業。

揭詩琪表示,醫保改革政策下行業分化嚴重。醫藥投資需要把握“強科技+旺消費”邏輯。首先,中國的醫藥行業正處在創新與仿製更迭期,藥品和器械的創新浪潮纔剛開始,具備創新研發體系的公司和配套CXO公司有望進一步成長。醫藥板塊中具備消費升級屬性的公司值得重視,這些公司具有政策免疫力,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和羣衆健康需求的提升,將逐漸形成消費黏性,業績確定性進一步加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