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牛科動物如何過牛年春節?記者探訪北京動物園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21年牛年春節即將到來,“動物園裏尋牛蹤”的科普展板已經在北京動物園西南門擺放完畢,向遊客介紹北京動物園裏的13種“牛科動物”。

  與大家普遍認知不同的是,除了秦嶺羚牛、荷斯坦奶牛等名裏帶“牛”的動物,其實中華斑羚、伊蘭大羚羊等動物也屬於大範圍的“牛科”動物。

  牛年春節期間,這些“牛科”動物是否能“開小竈”?2月9日,記者到動物園探訪,瞭解“牛科”動物的生活。

屬牛科的彎角大羚羊。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牛科動物有哪些?

  羚牛、蠻羊都屬於牛科動物

  初春清晨,動物園裏的秦嶺羚牛眯着眼,蜷在被陽光曬得暖融融的地上打盹兒。與它一樣,屬於高山動物的四川羚牛悠閒地品嚐着早餐乾草。

  同樣位於食草動物區,羚牛隔壁的蠻羊在院子裏緩緩踱步。此時,有來參觀的小朋友發現了端倪——爲何長着羊臉、名字也帶“羊”字的蠻羊,科普牌上寫着“牛科”?

  北京動物園飼養隊技術員張媛媛道出其中緣由——牛科又叫洞角科,該科動物的角是中空的,不分叉。牛科動物約有100多種,包括家牛、綿羊等。在生物分類上,牛科動物還可以細分爲牛亞科、羊亞科、馬羚亞科等。其中,羊亞科是牛科分佈最廣,成員最複雜的一個亞科。依據《哺乳動物分類名錄》,北京動物園的羚牛、蠻羊、赤斑羚等都是牛科動物,但往更細了說,都屬於羊亞科動物。非洲動物區中,斑馬的鄰居——長着一張類似奶牛面孔的南非長角羚則屬於馬羚亞科。

  “目前大家說的生肖牛,通常指牛亞科牛族牛屬中被馴養的家牛。在北京動物園中,屬於牛屬的,只有兒童動物園中的荷斯坦奶牛。”

秦嶺羚牛圈舍內的丰容措施,羚牛可以行走在空中廊橋上。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如何讓牛科動物“解放天性”?

  搭登高木梯,設“癢癢撓”

  很多遊客注意到,羚牛運動場中,有兩座直通獸舍屋頂的大木架。記者瞭解到,這是飼養員進行“環境丰容”的方式。

  “丰容”是通過調整動物的居住環境、餵食時間和方式,最大限度地還原動物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讓它們表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爲。

  飼養員如何爲牛科動物進行環境丰容?張媛媛舉例說,秦嶺羚牛棲息於高海拔地區,是善於攀爬的高山動物。所以工作人員特意建造了大木架,創造符合它習性的環境,讓羚牛的活動空間更加立體。遊客可以看到,羚牛順着木架登上屋頂,登高遠眺一番後,跨過房頂相連的拱橋,再從房頂一躍而下。

  北山羊棲息在高原裸岩地帶,它們的蹄部堅實,能順利爬上峭壁。爲了減少動物的壓力,工作人員在展區用木樁和鋼筋混凝土搭建了兩座可供攀爬的假山。

  在野外,羚牛、長角羚等牛科動物在林間行走,通過摩擦、剮蹭樹幹幫自己撓癢癢、梳毛。在動物園裏,工作人員設立了木樁,綁上PVC指壓板,幫助它們“蹭癢”。

南非長角羚。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牛科動物過春節會“開小竈”嗎?

  每隻動物都有營養主管,科學配比飼料

  春節期間,市民遊客少不了和親朋聚餐。不過,每逢過節胖三斤的“負擔”並不會發生在動物身上。在牛年春節,工作人員也不會給牛科動物加餐“開小竈”。

  張媛媛說,工作人員會對動物進行食物丰容。牛科動物在野外,取食範圍廣,但在圈養環境下,容易出現食物單一的問題。爲此,工作人員選取應季食材,變着花樣兒豐富牛科動物的小餐桌。夏天有新鮮的草飼料和果冰,冬天,工作人員補充胡蘿蔔,保證營養。“夏季飼料種類豐富,彎角大羚羊在繁殖期會有炫耀行爲,把青草頂在角上。”

  遊客還能看到一個糉子形狀的取食器,一次可放3、4斤顆粒料,被吊在適當的高度,改變動物低頭取食的行爲,還原動物的野生狀態。“取食器增加了動物取食難度和樂趣,動物需要用舌頭把取食器頂開,減少了動物刻板行爲,同時也能避免飼料被地上的糞便污染。”工作人員還會將鹽磚掛在欄杆上,讓動物舔舐,爲它們補充微量元素。

  不過春節期間,牛科動物不會像人類一樣大快朵頤。“每隻動物都有營養主管,根據它們的年齡、體重,科學配比飼料,保證日糧的穩定供應,不會隨意增減。不會像人類一樣,過節了高興就多喫一點。”

動物園內的小奶牛。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牛科動物還有哪些“福利”?

  “另類美甲”防止蹄子過度生長

  圈養條件下的牛科動物,活動面積比野外小,展區地面沙土較細膩,對蹄子磨損小。爲了防止牛科動物蹄子過度生長,導致動物走路不穩、危害健康,工作人員還會定期爲牛科動物修蹄“美甲”並進行體檢。

  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春節期間,北京動物園將推出系列科普文章,各地遊客可以在網上“雲逛園”,瞭解動物們的小知識。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影記者 侯少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