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杭州上海,本輪樓市調控的“核心”是什麼?

杭州“十萬人”搖號大觀

杭州年前驚現了一場史上十萬人搖號,凍結資金千億。130日左右房管局開始陸續發放23張樓盤預售證,其中包括20個熱門樓盤,涉及萬科、融創、濱江等房企,所有房源合計超過1萬套。從剛需到豪宅,從均價1.9/平米到7/平米,從凍資40萬元到840萬元不等,範圍更是幾乎涵蓋了整個杭州。

紅盤集中開閘,千億資金躁動。1月28日,A股上證指數大跌1.91%,有段子手就在網上解讀,A股大跌與杭州樓市相關——

“近期杭州有10000套左右的房子要搖號,報名人數10萬左右,平均每戶凍結100萬,總體凍結資金達萬億,是今天A股暴跌的主要原因。”

正巧那幾日股市資金流動性偏緊,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解釋,讓人耳目一新,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樓市凍資和股市錢緊之間的關係。但杭州樓市“錢多”之風,洋洋灑灑甚爲壯觀!

杭州爲何一下子推出如此多的房源呢?

樓盤集中推出和1月27日杭州樓市的調控升級政策密切相關。該政策中包括落戶未滿5年限購一套、人才購房追溯三年無房、中籤率10%以下的樓盤被限售5年等。

其實杭州在調控的政策中有一個明確的核心,這個核心也是本輪上海、深圳的調控之核。

是什麼呢?筆者決定賣下關子,還是先講深圳的樓市調控。

深圳二手房參考價機制

202128日,深圳住建局宣佈正式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佈機制。官方稱,發佈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有利於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開力度,引導市場理性交易,引導房地產經紀機構合理發佈掛牌價格,引導商業銀行合理發放二手住房貸款,防控個人住房信貸風險,穩定市場預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銀行貸款的引導。

根據21世紀報道中的案例顯示:“這套房成交價是700萬,銀行按照官方指導價評估只有500多萬,那你只能按照這個去貸款,首付就要多掏差不多200萬。”

深圳官方人士也就這一問題作出回應稱——銀行將會以官方參考價作爲發放貸款的重要參考,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有所浮動。但太過離譜則可能觸發約談,並對此承擔責任。

根據新聞報道,深圳目前多數房源的參考價是真實成交的8折左右,深圳灣一帶的房源甚至是5折。變相提高首付的方式,會再次幫助樓市去槓桿。其實降的是誰的風險呢?銀行!

本輪調控的核心

深圳、杭州對樓市的調控層層加碼,本輪調控的核心是——信貸。這是和往年樓市調控很不一樣的地方。

以往的樓市調控,最直接的就是“調需求”——限購!限購加碼,一刀切。或者是“調供給”——加大土地供應,加大房源供給。

但“調需求”的結果,就是限購一旦放鬆,橫盤壓制的房價就即刻井噴。“加大供應”的結果則是土拍越拍越貴,開發商成本越來越高,房價自然下不來。

但本輪杭州、深圳乃至上海,對樓市的調控越發精準細膩,不再一刀切。本輪多個城市的政策調控,紛紛指向的是信貸。

“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其實所謂金融,就是信貸。筆者在此前多篇文章中提出,目前各種巧立名目的貸款在樓市中熱浪翻滾。比如上海前不久叫停了一款“稅費貸”,該產品最高額度50萬,年化利率約3.4%。雖然銀行再三申明該貸款只能用於刷卡交稅,不能套現或用作他途。但稅費本身就是房價的一大組成部分,是購房前就要準備好的。這種信貸產品難道不也是樓市的助推器嗎?

杭州的新政並沒有提到信貸,筆者爲什麼也會這麼認爲呢?

因爲杭州的“限貸”和“限售”相關。在杭州的新政中,對於認定“紅盤”、或者中籤率10%以下的樓盤,實行5年限售。這意味着購買期房的購房者,時間成本多達7-8年。這個時間成本對於大量帶槓桿資金是致命的。各類經營貸的流轉週期在3年左右,現在房子凍結時間要7-8年,大量貸款資金是等不了的。

並且,目前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均表示限售房在限售期間不能辦理抵押貸款。這意味着,房子凍結8年,8年之內既不能賣也不能辦理抵押貸款。

這項政策正破解了這幾年裏,杭州樓市十分盛行的一個“槓桿遊戲”——老房子抵押,全款買新房子——新房子交付,再抵押,“打新”,如此往復,在這過程中催生了“代持”“待凍資”等多項業務。如果有人去深究一些倒掛嚴重的“紅盤”,很可能會發現,炒房已經從個人行爲升級爲分工明確的協同作戰。

房價暴漲之謎

至於杭州樓市爲何如此之熱?這幾年的人口、經濟等數據向好自然大家都看的到,買房者普遍對杭州房價的預期很高。但這只是一個局部的因素。

更要看到的是,本輪以上海、深圳、杭州爲代表的樓市房價或成交量暴漲,其本質是疫情影響下,全球貨幣大放水下對資產價格的助推。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滬深杭樓市和比特幣破5萬美元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年1月12日,央行發佈的2020年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統計數據顯示,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9.19萬億元。

尤其是去年3月以來,爲助力中小企業復工有大量低息經營性貸流向樓市,是信貸的寬鬆助推了滬深杭三地這輪波瀾壯闊的樓市風雲。

好在央行、各地政府都意識到了信貸問題,各地紛紛打起補丁。預計今年貨幣政策將以穩爲主,信用邊際將會收緊。限售限貸等一系列“限字令”背後,實則是在防範系統性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