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笪志剛:疫情下“韓流”爲何能熱度不減

作者:笪志剛

今年以來兩則關於“韓流”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是韓國國際交流財團1月中旬發佈的《2020地球村韓流現狀》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韓流同好會”會員首次突破1億人次,同比增加5.5%。二是2月初有印媒報道,印度掀起韓流熱,學韓語人數呈增加態勢。韓國文化產業克服疫情困擾加快推陳出新,再次引發韓流緣何能持續影響海外的思考。

說起韓流在東亞的傳播和人氣,愛好者會回憶起HOT、東方神起、少女時代、神話等組合,對《大長今》等電視劇也耳熟能詳。其實在韓流風靡之前,還有興起於臺灣並傳遍亞洲的以日劇爲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與韓流粉絲的大衆化相比,日本文化粉絲似乎更趨小衆和精緻化。作爲東亞乃至亞洲流行時尚的先驅,日本流行文化、新潮服飾乃至與此嫁接形成的哈日文化,一度引領上世紀80年代東亞以影視爲主的文化娛樂圈。其中蘊含的日本概念、東瀛元素也成爲韓流可資借鑑的因素,正是日本流行文化及時尚生活對周邊國家的輸出,促使韓流找到重新審視自身的創新視角,避開日劇過於追求唯美的桎梏,形成挖掘底層服務大衆化的自信與超越感。

韓流走向海外也經歷了一個摸索、積累和蛻變的歷程。從韓流最初用於形容韓國圍棋風格,到成爲娛樂和文化、語言與服飾、習俗和飲食的代名詞,韓流也成爲泛指韓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傳播影響及輸出成功的象徵。從《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等韓劇橫掃東亞圈,從HOT、少女時代等組合人氣飆升,到鳥叔的“江南style”創亞洲歌手點擊量紀錄,再到影片《寄生蟲》摘得奧斯卡獎,三十年來韓流衝出國門,在浸染東北亞及東南亞各國後,開始湧向俄羅斯、中東及歐美各國,愛好者也由追劇、追星延伸到追韓國化妝品、服飾、飲食、遊戲等,韓流蛻變爲集娛樂消遣、文化產業、時尚生活乃至帶動旅遊、撬動經濟的龐大文旅貿消費鏈。韓流後來居上熱度不減,並服務於營造國家軟實力、助推文化產業,形成經濟支撐的一些經驗,也爲其他國家提供了啓示。

一是韓流在本國乃至向海外輸出的成功,與韓國大搞社會基層動員、夯實“文化立國”戰略的舉措分不開。換言之,韓流的價值取向突出傳統的儒家精華並不斷創新,取材視角聚焦於韓國庶民社會,理念植根於底層百姓的訴求和需求,形式上則追求易喚起海外民衆共鳴。這些因素不僅刺激了“文化立國”的意識形成,也反哺了文化戰略的制度設計,激活了文化產業的全民參與熱情。

二是依託內外兼修注重海外傳播推廣。一方面強化國內文化產業立法和扶持,爲韓流形成強大的內生動力提供基礎和支撐,同時挖掘海外資源並適應不同區域的價值和審美需求,從傳播業態、模式與方法上摸索區域對接與國際推廣。比如通過世宗學堂引領一些國家受韓流影響出現的學習韓語熱,藉此加強宣傳韓國文化,提升本國形象,形成韓流與異域交流的你中有我,嵌入國際推廣的我中有你。

三是摸索疫情下推陳出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疫情下韓國爲韓流植入數碼、電商、網漫、卡通等元素,提供文創的多語種和線上多形式內容,推動從音樂到電視劇,從文化到商品的韓流數字化和服務數字經濟,進而延伸到整個經貿等衍生或伴生領域。出現了防彈少年團歌曲登頂公告牌百強單曲榜,BLACKPINK單曲播放量破20億,10部韓劇入圍“2020全球最愛看電視節目百強排行榜”等成績,韓流還助推疫情下韓國泡菜、方便麪、化妝品等產品出口增長。(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