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乎和晉江搶起了飯碗

來源:盒飯財經  

作者:盒飯財經  龔向新

出軌到底能不能原諒?”

面對這個知乎高贊問題,年初失業宅家的地推經理李可敏,瞬間被激起八卦洪荒之力,果斷點擊暢讀,但剛看到關鍵處,就被卡在一行藍色的系統提示面前:最低0.3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答案中潛伏的故事

原來,提問只是外包裝,實則爲鹽選專欄的一部付費中篇小說,且風格側重兩性倫理,劇情方面簡單白話、略顯快餐。

牛年一過,知乎正好滿10歲,面對增長的年輪,它似乎也悄然磨平自己的“棱角”,身份更像普通人,從高頻現身的網文來看,它從以前需要一定認真才能贏得喝彩的精英高地,變成讓大衆都能進來消遣、殺時間的泛娛樂陣地。

那些需要付費閱讀的中短篇小說(鹽選專欄-故事頻道),正在以爽文式的閱讀口感,顯露出知乎將要深入挖掘網文市場,以及在周源“擁抱大衆”的戰略下,平臺在泛娛樂化轉型上的進度。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知乎進一步挖掘網文用戶池,有無可能與一些主流網文平臺,兩軍相遇?和其他平臺相比,知乎網文的玩法有何妙境?網文對知乎商業生態的意義是什麼?近兩年以來,知乎爲何頻頻內容破圈,越來越無“棱角”?

1、耽美從未過時

一位暱稱叫“檸檬精ii”的鹽選會員在《霸道總裁別愛我:甜又爽的反套路現言小說》下留言稱:“看到了一半的時候,我怎麼感覺到了晉江風。”其實,知乎網文和晉江小說有一定的相似處。

晉江味濃厚的小說

翻查“鹽選專欄-故事頻道”可以發現,佔比較大的作品類型,涵蓋了宮鬥、婚姻、愛情、霸道總裁等,而且,一些熱度居高不下的作品,幾乎都以面向女性讀者爲主。

比如,有1.4萬熱評的《紅顏悴》、7686條熱評的《霸道總裁別愛我》、以及2684熱評的《妻子的復仇》等。這些作品的情節設置,有的耽美濃重,有的聚焦兩性,還有的主攻言情催淚。

這很容易讓一部分讀者,聯想起網文界遠古生物—晉江文學城。雖然,後者的定位更加專一,被稱爲女性網絡文學原創基地,其“年紀”也比知乎整整大了一輪(晉江前身創辦於1998年),但它們都有能力迎合一代代讀者對言情網文的執迷。

兩家的網文口感,越來越相似,但背後各有獨特的發展路徑。

晉江文學城,起初是晉江電信創立的小型BBS,創始人ID爲sunrain,通過將臺灣言情小說整理成方便閱讀的電子書,凝聚起最初一批種子用戶,2003年,晉江文學城正式創立,不過,它馬上就迎來內外受困的局面。

有了自己的“大王旗”後,臺灣言情小說的出版方們,不再對晉江這一“免費宣傳途徑”表示默許,持續進行維權、索賠,這讓晉江的核心業務遭受衝擊。

疆界以外動盪的同時,圈子內商業化的爆發,也讓晉江發生嚴重的作者分流。2003年,晉江剛出道,網文江湖就硝煙暗起,以起點爲主的網文界逐鹿者,開始積極探索付費模式,並陸續上線了“VIP閱讀”,起點寫手血紅從首筆50元稿酬到年入百萬,只花了不到半年時間。

網文有出版以外的變現之道了,這直接激起晉江原創寫手的出走潮,CEO黃豔明談及當年的危機時說:最顯著的一個問題,就是作者都離開了,帶上作品,跑到其他平臺去簽約。

迫於生存環境的鉅變,晉江於2008年初正式施行“VIP閱讀”,完成商業化升級,曾有行業媒體稱其爲“最晚上線付費閱讀的主流玩家”。

網文遠古生物依靠“付費閱讀”這劑妙方,慢慢稀釋着商業焦慮,它想不到的是,十一年後,會有一位內容界的貴人,將商業版圖悄然延伸到自己的警戒線內。

知乎於2019年8月上線鹽選專欄,類目劃到最後,能找到“故事”一欄。最初,網文的蔓延純屬自發,“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故事”就是用戶常發出的一句調侃。

知乎資深作者北邙曾表示:“知乎社區裏的小說創作,最早能追溯到2016到2017年期間。2019年年底,知乎似乎發現這塊業務的商業價值,開始從各個渠道,重新招攬網文作者回到知乎。”

發現商業機遇的知乎,將這一略顯意外的用戶偏好,整合進如今的鹽選專欄。

現象級知乎網文《宮牆柳》

大家到底多喜歡網文風?可以回顧2019年4月,夢娃發佈宮鬥小說《宮牆柳》,其脫胎於提問“爲什麼後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作者用大半年時間,將其連載成十幾萬字的小說,目前已累計獲得贊同33.3萬,是當年現象級的一部短篇小說。

值得一提的是,把這部作品讀下來,處處可感晉江的耽美風格:

比如,“旨意一下,未央宮差點被人踏平,大家都冒着星星眼看着我,讚美我,奉承我,瞬間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峯。”

還比如“到了永安宮,皇上在寫字,他把我圈在懷裏,寫的是前朝詩人的舊詩: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十四爲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宮牆柳》的熱度和自身氣質,也許爲後來的知乎寫手提供了啓迪,促進了同類網文頻現於知乎的現象,也讓知乎與晉江在小說口感上,建立起趨同性。

兩個平臺在原生網文業務上,雖然都實現了商業化,但變現戰術各有不同,而且,從這一線索深入考量下去,還能發現它們對網文的戰略擱置點,各有其妙義,兩個平臺目前還不至正面交手,但假想敵這個身份,一定程度上能夠相互匹配。

2、網文是一座金礦

一向喜歡深挖問題本質的知乎,爲什麼學起了晉江的爽文風格?

其實,早在2016年上旬起,知乎就開始探索廣告之外的變現模式,比如同年4月成立的值乎(現已升級爲付費諮詢產品),5月份成立的知乎Live(實時語音問答產品),以及9月份上線的知乎書店(付費電子書模式)。

而“故事”被正式收編的時間點,剛好卡在知乎商業化的大後期,以至於業內人士稱其爲:知乎變現意志的一種順延。並且,網文一經誕生就得到優待,直接搭載知乎1.8億註冊用戶,移動端3500萬月活、950萬日活(數據截止2018年6月底),以及經由值乎等產品養成的付費習慣。

而對晉江文學城來說,網文是開闢疆土的軍隊,是獲封“著名女性文學網站”榮譽的底部支撐,並且在今天,晉江依然要靠豐富的中長篇小說IP、優秀的寫手羣體,去不斷穩固地位。

比起新貴知乎,2001年出生的晉江,更像網文界的符號或圖騰,依小說立業,並一直靠小說安身。

所以,背景、身份、產品上的差異,讓兩個平臺的網文運作模式,存有一些顯著的差異點。盒飯財經試着從平臺方、作者方兩個角度,去品味網文大佬和網文新貴的各自玩法。

在引流方面,知乎以原生廣告爲主,網文會現身於“你見過的最強小三都有什麼手段?”、“出軌值不值得原諒?”等提問中,當你正看到關鍵情節處,才發現其真身是《妻子的復仇》、《婚前婚後》、《不正常女性觀察計劃》等第一人稱的中短篇故事。

鹽選專欄的故事矩陣

“先觀其文,再近其人”是偏軟性的引流機制,對創作者而言,更具有公平的意味。寫手可以通過自發提問來嵌入網文,或直接借力高熱度問題。這種低成本的“拉票”模式,有能力促進優質作品的出位,甚至可能形成獨特的知乎網文生態,也即作品的話語權高於作者。

這讓一些缺少知乎熱度的寫手,有機會分到一杯羹,縮減了鉅額變現所需要的時間。

比如2019年末進駐知乎的七月荔,已寫下一部1.6萬熱評的作品《洗華:惡毒女配生存路》,知乎人員稱其月入十萬以上,她自己也曾公開表示:2020年對我是魔幻的一年,因爲知乎,以前不敢想的事,不敢做的事,都嘗試了一次。

反觀晉江網文的引流玩法,幾乎與知乎完全相反,導致新人很難“善終”。在經過20餘載的賣文生涯後,晉江獲封“著名女性文學網站”之稱,但當名氣和體量居高後,作品在流量、盈利方面的斷層現象,也越發嚴重,是無數新入坑作者的心頭苦。

截止2019年3月,晉江的作者總數超過230萬名,但簽約作者僅有43543名(簽約後纔有收益),曾有作者在晉江論壇抱怨:你會經歷很漫長的透明期,寫的東西看的人寥寥無幾,收藏很少,有時還不增反掉,我簽約了但一天才賺幾塊錢。也許,只有非天夜翔、淮上、巫哲這種頂流,才能在這財富自由。

還有一位因陷入資金困境而斷更的作者,藉由小說發佈聲明:爲什麼太監?堅持了大半年(累計寫作30萬字),只賺了不到50元,這是什麼概念?隨便寫篇600字軟文,都二三百塊了。這本書不但噁心了你們,也膈應了我。

晉江寫手的吐槽

從晉江大部分新人的處境能發現,因其“書城”的固化定位,引流玩法依然滯留在“新文速遞”、“佳作推薦”、“熱點推薦”等榜單上,相對於知乎靈活、自主、軟性的引流模式,晉江作者處於明顯的被動,一些作者甚至跑到知乎,給自己的作品做軟性廣告。

晉江寫手登陸知乎爲自己代言

引流之後,就到了轉化環節。知乎使用了“一通則百通”的會員制,除了能看完令你成爲會員的那本書,還可通覽會員生態大部分付費內容。

目前,對於越來越多的原生網文,知乎正在探索營收模式,除了每月25元的會員費,故事IP運營,是其正在發力的方向,目前已有一些故事IP版權的改編事件,提供了不菲的平臺分成收入。

比如2019年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是改編自馬伯庸發佈在知乎的電子書,據傳,此劇由知名導演曹盾執導,當年未拍先熱,其版權售價單集超過1200萬。

打開局面的知乎,在2020年3月再度探索IP運營,自發舉辦了“親歷故事”大賽第一季,在此期間,知乎持續與優秀作者簽約。知乎工作人員曾表示:知乎會與出版機構、影視機構等版權開發鏈條合作,一起開發有潛力的IP,同時,我們也會探索獨立運營版權。

相比知乎,晉江主要沿襲“看一章買一章”的收費模式,IP運營更是招牌的賺錢手法,比如改編成電視劇的《花千骨》、《香蜜沉沉燼如霜》、《有翡》、《親愛的,熱愛的》、《天官賜福》等,不僅紅極一時,也爲晉江帶去鉅額分成收入,其中《天官賜福》賣出了4000萬版權費。

作爲閱文集團持股50%的網文平臺,晉江的營收及淨利潤,也曾出現在前者的年報中:2019年,晉江文學營收達到8.3億元,淨利潤2.95億元。

近年來,網文是具有潛力的增長市場,而且,IP運營幾乎是行業巨頭的必經之路。2019年,閱文集團總收入83.5億元,同比增長65.7%;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21.9%。獲得增長的背後,與網文巨頭的營收戰略調整相關。

2019年,版權運營這一項業務,爲閱文提供了44.23億元收入,佔比總收入53%,同比增長了341%。此外,閱文還以網文爲根基,深入佈局影視IP領域,於同年在電視劇和電影製作上投入19億元、動畫製作投入5535.3萬元。

由閱文所創造的歷史數據,都可以供我們想象知乎IP運營的空間。

但網文對於知乎的價值,僅僅停留在金錢上嗎?

3、泛娛樂的中場球員

對一名5年以上老用戶而言,知乎發生了哪些鉅變?答案也許藏在周源的一句話裏:“知乎打破了最初由自己親手設置的門檻,開始擁抱大衆。”那麼,知乎用什麼擁抱大衆?網文發揮着哪些作用?

從知乎商業化的歷史能看出,知識付費是一切的起點,泛娛樂化是期間密集出現的動作。

2015年到2021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呈爆發增長,增長格外顯著的年份包含:2017年同比增長46%、2018年同比增長67.09%,以及2019年同比增長45.76%。

最近六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數據

知乎正是在2016至2017年間,也即知識付費第一波爆發階段,加速佈局更多元的知識變現,知乎Live、值乎、知乎書店,在此期間陸續上線,形成了知識付費矩陣的雛形。

2017年,知乎進軍知識社交,打造出話題廣場(熱榜)、知乎資訊、每日新知等功能,開始落實“擁抱大衆”。在第十五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周源向外界坦白:“要讓知乎變成知識社交平臺,成爲連接世界的方式。”

爲了達成周源想要的連接,從2018年起,知乎分兩次進行會員模式升級,嘗試從“知識付費”升級爲“知識服務”。

第一次是2018年6月推出的“超級會員”,知乎藉此改變了知識產品的消費模式,周源還整合了所有付費內容,統一命名爲“知乎大學”。

第二次是2019年初,超級會員改名爲鹽選會員,“知乎大學”的說法也被抹除,統合進更純粹的“會員”按鈕中,網文被置於會員生態的“鹽選專欄”中。

那麼,鹽選會員被寄予何種厚望?知乎副總裁張榮樂曾表示:“鹽選會員已經與廣告業務一道,成爲知乎商業發展的雙引擎。”目前,鹽選會員地位不低,位於知乎APP首頁的一級目錄。

備受重視的鹽選會員,不久便給出自己的“答卷”,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400%。

隨着人氣上升,知乎進一步探索“社交+泛娛樂”。2020年2月,上線“圈子”功能,其具有實時社交的產品設計感;同年10月,上線視頻專區,還提到拿出5億元運營補貼。

至此,知乎在“擁抱大衆”的道路上完成一系列動作,如今站在受衆角度看,知乎的使用體驗也有所變化。

比如會頻現一些大衆化的提問“男生會喜歡整容女嗎?”、“男生會喜歡一個天天找他聊天的女生嗎?”;在視頻專區,也開始出現泛娛樂內容,比如“魏晨曾直言鄭爽沒那麼簡單”、“盤點長着明星臉的路人們”、“一部充滿禁忌的國產片”等面向用戶爽點的選題。

周源曾表示:“知乎正在從服務一部分人的知識社區,邁向普惠內容平臺,知乎本身的用戶結構也發生大幅變化,大量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在知乎進行討論、分享、交流。”

通過覆盤知乎的重要轉型時刻,以及創始人的幾次戰略調整,我們能推論知乎網文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僅停留於賺錢。

在知乎擺脫精英社區標籤、擁抱二三線城市用戶時,網文被置於財商、社科、藝術、個人成長等知識型產品中,看上去有點不配套,但它有能力起到調和與連接的作用,能牽引一二三四各線城市的看客,很像一名“控球中場”。

網文向前一步,能收攏並取悅下沉讀者,滿足泛娛樂,持續無邊界輻射潛在用戶;向後一步,可以讓老用戶在汲取知識之餘,停留在知乎,消磨更多時間,進而沉澱更漂亮的用戶行爲數據,一定程度上,這能讓周源在資本和市場面前,更加有底氣。

2021年初,行業媒體頻傳知乎撰寫IPO報告、上市申請書的消息,在經過歷史上7輪融資後,知乎走到了關鍵的這一步,從泛娛樂化的種種玩法看,知乎似乎在拼盡全力,迎接大衆用戶,過去的精英範棱角,逐漸隨着版圖擴張而磨平。

最後,比起視頻、圈子等剛性十足的破圈玩法,網文更加親和內容社區的定位,更匹配文字閱讀習性,而且,它是從羣衆中來、又回到羣衆中去的產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