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市場仍有發揮空間下,造不造車?小米犯了選擇困難症

2月19日下午,市場上傳出小米即將進入汽車製造領域。受此消息的影響,小米股價在短短15分鐘時間內上漲了10%。

有消息顯示,本次小米的造車計劃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親自掌舵,具體切入的領域爲目前大火的新能源汽車,截至收盤,小米股價略有回落,漲幅爲6.424%。

真造車?小米:等等看

關於小米即將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小米集團官方也在此前發表了回應:“等等看看,暫時沒有(等待公告)”,關於此事更多信息暫不予回應。

隨着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向被稱爲“雜貨鋪”的小米也是被大量用戶寄予希望,近年來市場上也時不時的傳出小米將要造車的消息。

關於小米造車的說法,小米自己也曾玩過這個梗。去年小米商城在爲自家的遙控賽車預熱時曾表示,“關於造車,我們是認真的”,這則消息隨即在全網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很多用戶信以爲真,認爲小米即將推出自己的汽車。

最然當天小米公關部經理就進行了緊急闢謠,稱是同事抖機靈,小米造車是沒有的事,但關於小米造車的傳聞確是接連不斷。

去年12月,又有消息稱小米將聯合比亞迪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個說法看起來靠譜,但緊接着雙方就對這則消息進行了闢謠,小米公關總經理徐潔雲甚至表示,“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聯想到這次小米的回應,可以看到小米對造車傳聞的回應已經是越來越弱。這次小米對於造車傳聞的回應並沒有把話說死,只是說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更多的回應,這似乎也意味着仍然有造車的可能,只是還在試探。

如何切入造車領域?

造車與造手機之間的差距有着雲泥之別,如果小米真的要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選擇如何切入也將是一大問題。

根據目前公開的信息顯示,小米成立至今,雖然沒有親自下場造車,但在汽車領域的佈局也不是完全沒有。早在2014年,小米就投資了地圖廠商凱立德,後者長時間都位居國內車載導航市場的頭把交椅。

隨後的2015年,雷軍通過旗下的順爲資本又投資了蔚來汽車,2016年,順爲資本還投資了小鵬汽車,2019年再次投資小鵬,上述幾輪投資雖然都是以跟頭爲主,但這也說明了雷軍本人對新能源汽車的看好。

小米與汽車領域的聯繫還包括了與梅賽德斯 – 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在智能語音助手 “小愛同學”方面的合作,且小米自身也在此前申請了“小米車聯”的商標。

放眼目前國內的汽車領域,造車時機的第一波機遇早已過去,考慮到汽車量產的難度與週期,小米如果真的選擇造車,學小鵬、蔚來等自建汽車製造工廠幾乎沒有可能,而且可能會導致小米揹負上龐大的資金缺口。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選擇目前市場上已經發展的車企進行收購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手機仍有大把機會,造車不一定是認真的

百度按耐不住寂寞宣佈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後,大家都在猜測下一家會是誰。

相比百度,小米在自動駕駛、車聯網領域幾乎沒有積累,就連目前噱頭最盛的智能汽車,小米也拿不出來什麼,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盲目的進入,小米恐怕也不會冒這個險。

從週期的角度來看,即使目前下場造車,預計最終量產最快也要三年之久。屆時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不說蔚來、理想和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也早已經推出了大量產品,新品很難以與後者已經迭代的產品競爭。

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被逐漸瓜分,再想下場造車自然是困難重重。

相比汽車,小米在手機市場反而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專注於手機似乎更加現實。根據國外調研公司IDC公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當季全球銷量4330萬部,同比增長32.0%,市場佔有率也來到了11.2%,排在全球第三名,國內第一名。

在華爲由於缺芯困境全球收縮之時,小米手機在國內外的銷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長,目前正值手機業務突破的關鍵時期,至於最終小米是否會下場造車,顯然還需要雷軍仔細琢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