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罕見!銀行也分家,這家銀行要一拆二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浙江蒼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蒼南農商銀行”)2月10日已公告擬分拆爲兩家農商行,並已獲得政府主管部門的同意,目前尚在相關程序中。

早前拆分是一種比較少見的銀行業改革模式。經小編追溯,這個案例與2014年廣西防城港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存續分立產權改革模式類似。

近年來,由於資產質量等多重壓力,各地持續推進中小銀行合併重組,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不過,蒼南農商銀行整體經營良好,去年淨利潤7.15 億元,不良率僅爲0.77%。那怎麼就要進行分拆呢?

拆爲兩家農商行

據悉,此次分拆採取存續分立方式,具體來看:原蒼南農商銀行分立後存續,註冊資本金減爲9.94億元,新設立的龍港農商銀行註冊資本金爲3.31億元,以上註冊資本全部由原蒼南農商銀行分立取得;原蒼南農商銀行的債權債務,由分立後的蒼南農商銀行與龍港農商銀行根據《公司存續分立協議》分別享有、承擔,對債務互負連帶責任。

記者以該行客戶身份諮詢得知,蒼南農商銀行分拆是因爲溫州下轄的龍港撤鎮設市,需要設立一家獨立的地方法人銀行來支持當地經濟發展。目前普通客戶業務辦理暫時不受影響。

據瞭解,蒼南縣龍崗鎮原是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2019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2019年9月25日,龍港市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有17家銀行在龍港市設立一級支行。

蒼南農商銀行由蒼南縣農信社升級而來,目前整體經營情況良好。根據中誠信國際昨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原蒼南農商銀行(上報銀保監會合並口徑)總資產493.67億元,股東權益51.25億元,存款餘額372.38億元,貸款餘額330.80億元,不良率0.77%,全年實現淨利潤7.15億元。

中誠信國際對蒼南農商銀行發行的金融債評級爲AA。不過,中誠信國際公告表示,針對浙江蒼南農商行分立及減少註冊資本金一事,中誠信國際關注到,公司分立及減資事項或將導致蒼南農商銀行可運營資金規模和經營網點縮減,繼而對其相關業務開展產生影響。

存續分立改革並非首例

農商行等農村中小銀行,是支持三農經濟、小微企業等的重要金融力量。近年來,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這類銀行經營風險頻現,面臨較大的資產質量和資本金壓力,合併重組、重整資源已成爲中小銀行改革的主流方式,例如去年成立的四川銀行即是典型案例。

而通過存續分立改革比較罕見。回溯歷史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類似的存續分立改革模式最早出現在2014年。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公告顯示,2014年,廣西防城港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就採取存續分立產權改革模式,港口區轄內的信用社存續歸屬防城港市區聯社管理;東興市轄內的信用社分立並擬改製爲具有法人資格的東興農村商業銀行,天眼查顯示,該行股東爲10家民營企業,大股東爲防城港市金源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56%。

2015年,防城港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按行政區劃以存續分立方式分立爲防城港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和東興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天眼查信息顯示,蒼南農商銀行目前股東數超過99個,其中大部分爲自然人股東。分拆之後,兩家銀行股東將如何變更,目前尚不清楚,而控股的兩家村鎮銀行如何歸屬也暫不清楚。

據蒼南農商銀行官網公告顯示,公司分立及存續公司減少註冊資本事項、新設公司發起設立事項將按照法定程序實施。

農商行等農村中小銀行的普遍特點是股東數衆多、股權分散、公司治理不完善等,改革已是近年來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

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2020年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一方面,繼續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練好“內功”,有效提升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以市場爲導向、有明確邊界、用規則約束的行業治理機制。當前,要着力引導省聯社規範履職行爲、提升服務能力,重點完善分類管理制度,按照“好的放、差的幫”原則,優化履職方式,給予小法人更多經營管理自主權。有序推動省聯社改革試點,支持各地積極探索建立以股權紐帶爲聯結、以強化服務爲主職,有利於調動小法人活力、提升支農支小能力的行業管理體制安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