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軟銀與WeWork,或者說是孫正義與紐曼的“孽緣”,或許就要結束了。據外媒23日報道稱,美國共享辦公空間供應商WeWork聯合創始人、前CEO亞當·紐曼正與軟銀集團展開高級談判,接近達成和解。從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對紐曼當初的欣賞,到後來的決裂,期間穿插的是WeWork的失敗,以及軟銀的誤判。好在,WeWork正努力走出泥潭,再次嘗試衝擊上市。

“當孫正義第一次選擇投資我時,他只用了28分鐘。”在紐曼的回憶裏,幾年前,孫正義看中WeWork的時候,就是這樣“瘋狂”,而那時候的孫正義需要的也恰恰是紐曼這樣的“狂人”。然而隨着WeWork的上市失敗,一切泡沫瞬間攤牌,孫正義在爲軟銀投資辯護的時候,也承認他錯誤地判斷了紐曼。創始人下臺,軟銀撤資,WeWork一度瀕臨倒閉,巨大的爛攤子裏,便包含孫正義與紐曼之間的談判。

據外賣,在與紐曼正討論的和解條款中,軟銀或將斥資約15億美元購買WeWork早期投資者和員工持有的股票,其中4.8億美元用於收購紐曼在公司約25%持股,這一數值相較於最開始,已經打了5折。這一和解條款還要從此前WeWork的上市失敗說起。2019年,WeWork上市失敗,該公司估值也從最高時的470億美元暴跌至150億美元。陷入困境的WeWork被迫向大股東軟銀求助。

面對這一棘手的項目,是割還是留,軟銀必須立刻做出決策。一個月後,軟銀決定再次投資30億美元幫助WeWork走出困境,但條件就是紐曼走人。根據當時的交易條件,軟銀同意向紐曼支付1.85億美元的“諮詢費”,並收購紐曼在WeWork持有的價值約9.7億美元的股份,由此軟銀將獲得WeWork的控制權。同時,紐曼同意放棄他在WeWork的投票權。

在這之前,紐曼已經宣佈將辭去CEO的職位,但仍保留非執行董事長職位。當時的報道中,一直強調的是,孫正義主導了免除紐曼職務的行動,軟銀集團一直對紐曼拒絕接受其建議的態度感到失望。

然而幾個月之後,軟銀便對WeWork的態度發生了大轉變。去年3月,因爲全球資本市場的巨震,軟銀暫停了對WeWork 30億美元的股份收購計劃,這也意味着,對紐曼9.7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也同樣按下了暫停鍵。去年4月,WeWork董事會下屬的特別委員會宣佈起訴軟銀,指控軟銀未能履行收購要約,違反了其對WeWork部分股東的信託責任。一個月後,紐曼再次起訴軟銀集團,原因直指該公司終止了此前向WeWork股東提出的30億美元股票回購要約。

如今,兩年過去了,這場“硅谷神話”變身“硅谷笑話”已成往事,無論是軟銀還是WeWork都需要往前走了。現在傳出紐曼與軟銀接近達成和解,也證明這一舉動很有可能爲WeWork再戰上市助上一臂之力。對於WeWork與軟銀的和解情況及籌備二次上市的進展,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軟銀及WeWork,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不過一些信號已經有跡可循。上個月,外賣報道稱,WeWork計劃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然後謀求上市。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士還透露,該公司還在考慮邀請更多私人資金入股。借殼上市,這是WeWork想到的辦法。

事實上,WeWork可能已經做好了再出山的準備。上個月,WeWork新CEO桑德普·馬塔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屆時將重新考慮IPO。而在去年2月,爲提高公司的估值,並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賴,WeWork執行董事長馬塞洛·克勞雷便已公佈了關於WeWork的五年重整計劃,其中短期目標就是在2022年實現自由現金流回正,並在2024年進一步上升至10億美元。彼時WeWork預計,若公司能夠成功在2022年實現現金流收支平衡,那麼其預期有望將25億-30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投入於未來增長。

軟銀同樣也已經走出了泥潭。本月初,軟銀的2020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一個季度中,軟銀當季歸屬於軟銀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172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550.35億日元猛增了2029%。與此同時,2020財年前三財季,集團淨利潤達到3.055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倍。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