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宣佈將參加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中廣集團董事長趙少康,23日向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喊話稱,蔡英文應該先宣示,臺灣絕對不追求“獨立”,民進黨不是“臺獨”黨。

  

  ▲趙少康

  據中評社報道,臺灣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23日表示,兩岸交流勢必要恢復,很多兩岸好友,包括臺商、民衆,都期待未來兩岸能春暖花開。不過他同時聲稱,“臺獨”的概念在島內“本來就衆說紛紜”,他不太瞭解大陸方面對“臺獨”的概念與定義是什麼。

  對此,臺灣“名嘴”、中廣集團董事長趙少康23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民進黨主席是蔡英文,所以她要先說明民進黨是不是“臺獨”黨。他反問蔡英文,“這很困難嗎?沒有很困難吧!”

  趙少康表示,蔡英文應先對外宣示臺灣絕對不追求“獨立”,也絕不“修憲”或“制憲”變成“獨立”,民進黨不是“臺獨”黨。

  據此前報道,趙少康2月初重回中國國民黨,並表態要爭取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黨內提名。針對蔡英文日前公佈安全機構新人事,趙少康表示,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兩岸的問題不在這幾個人,民進黨當局現在還在“反中”“仇中”,人事換100次也沒用。

  來源 | 海外網

  相關推薦:

  拜登再談一中原則,氣瘋保守黨,嚇壞蔡英文

  由於前任特朗普在對華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各方對美國的涉華問題一直非常關注。拜登上任一個多月以來,每次在中國問題上的表態都會引發大量討論。

  當地時間2月16日,拜登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辦的“市政廳”節目中,就中國問題與主持人安德森·庫珀進行了一系列討論。

  

  拜登亮相“市政廳”節目

  在談到中美元首10日晚間的通話時,拜登也再次就中國新疆、香港、臺灣等問題重申了美國的“固有立場”。

  不過,拜登隨後卻表示:

  如果你對中國歷史有了解的話,這個國家在遭受外部勢力欺辱的時候,恰是中國國內沒有統一的時候,中國的立場很明確,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中國”,他們所有的行事都是基於此。

  如果美國總統不能體現美國的價值觀,那麼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不可能在這個(總統)位置上坐下去。因此,我(拜登)不會公開的反對中方在香港問題上的做法、在新疆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在臺灣問題上通過強硬手段維護一中政策。

  就文化而言,每個國家都有其必須要遵從的規範。

  言下之意,拜登意指自己很明白,中國的一切行事準則都基於國家統一,也是不可觸犯的“逆鱗”,而他並不會“公開反對”中國強硬維護國家統一,因爲這是中國的“規範”。

  這番言論毫不意外地引起美國右翼瘋狂攻擊。

  和黨蔘議員瑪莎·布萊克本第一時間跳出來批評拜登的言論;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前發言人史蒂夫·格斯特則指責拜登言論是“可恥的”;前總統特朗普的戰略顧問鮑里斯·艾普斯泰恩也認爲,拜登的這番涉華言論是“可怕的”。

  另外,福克斯商業網站還專門刊發了“反華先鋒”、前國務卿蓬佩奧對拜登的尖銳批評,稱拜登是在呼應“中國宣傳”。

  

  美媒報道截圖

  不過,最坐立難安的,可能還是要數臺灣了。

  2月19日,蔡當局召開記者會,宣佈了一系列人事調整。“陸委會”主委將由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接任,現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將轉任“國安局長”,現任“國安局長”邱國正將接任防務部門負責人,而現任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將轉任“國安會諮詢委員”。

  臺灣媒體聲稱,此舉主要是爲“適應美國大選之後的最新情況”。

  部分臺灣網友也被拜登的言論驚得找不着北,甚至編出“拜登口齒不清”的理由來安慰自己。

  就在19日當天,島內媒體還報道稱,解放軍軍機再次現身臺海,慣例巡航。

  

  蔡英文

  看上去,拜登似乎和前任特朗普不一樣,對中國的底線非常清楚。

  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美國當地時間2月19日,拜登在出席七國集團領導人視頻會議和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線上特別會議時,還特別指出,“我們應攜手爲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做準備”。

  美國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對抗,來證明自身的政治制度優勢,並藉此修復美歐關係,恢復西方作爲民主制度擁護者和保障者的理想。

  “美式民主”最近在全球鬧的笑話,大家都看在眼裏。作爲“民主燈塔”,丟了的面子自然要去撿起來,得罪了的小夥伴也要一個個哄回來。

  但美國要面子,卻強行要中國唱黑臉。這個邏輯,實在是讓人火大。小夥子想泡妹子,非要找人扮劫匪演英雄救美,那誰願意?何況我們和你關係很好嗎?

  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媒體最近的動向來看,美國大有把主戰場搬到網絡媒體上的趨勢,拜登這頭認同一中原則,美國媒體在那頭對中國指手畫腳,口水仗打個沒完沒了。

  實際上,這還是在爲美國插手中國問題埋伏筆。

  並且,從拜登的外交人事任命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實際上還是防備大於友好。

  拜登任命了庫爾特·坎貝爾擔任新設立的印太事務協調員一職,此人正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政策的設計師。簡單說來,就是挑撥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慮,達到加固美國的戰略地位的目的。

  

  庫爾特·坎貝爾

  這一切都證明了一件事:中美關係是複雜的,多面的,拜登政府希望在這當中謀求利益,而不對中國作出更多讓步。

  事實上,中美之間想要合作共贏,只需要美國放下“民主燈塔”的身段,不再以“人權衛士”的身份自居,對中國指指點點。但世界老大當慣了,要放下這“引路人”的偶像包袱,又談何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