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世界比較亂套,美國高官到處吠叫,俄烏一片吵鬧,臺灣藉機亂跳,真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

  美日的2+2會談發出了對華刺耳的聲音,引起了國內外的罕見反響,我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一連用出了背信棄義,引狼入室等多條成語,以表達對美日協定的強烈不滿。

  

  按照這個通報的內容來看,中美的阿拉斯加會談不太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美國現在是把對華干涉赤裸裸地放到了桌面上。肆無忌憚地對中國的內政指手畫腳,這表現出拜登的對華外交比特朗普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其上臺短短的兩個月內,就發出如此刺耳的聲音,應該說他的對華外交政策基本確定,還是以對抗爲主。

  正如他曾經說過的那樣,中俄是美國的主要對手。現在對中國只是發出了圍堵的聲音,而對俄羅斯,那就是赤裸裸的展示武力了。

  現在在烏克蘭的挑頭之下,打着收復克里米亞的口號,幾十萬大軍陳兵於俄烏邊境,而英法西土等國軍隊也都枕兵待旦,虎視眈眈地等着俄羅斯動手,一副一言不合就開乾的狀態。

  目前,美國的偵察機不斷抵近偵察,北約大軍雲集,表現出強烈的參戰慾望。可是普京也不是嚇大的,這個戰鬥民族的老大一揮手,數十萬大軍就會蜂擁而上,看誰強硬就是了。

  可以說,拜登現在是要往死裏搞俄羅斯了,中國有句古話叫“趁你病,要你命”。如今,俄羅斯國內反對派不斷搗亂,現在邊境也開始出現叛亂,簡直是內外交困。這是拜登上臺來刻意爲之的結果,其就是想趁俄羅斯虛弱之時,對其下手。

  

  拜登很可能是想用戰爭把俄羅斯拖死。戰爭是燒錢的事,以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多場戰爭能不能頂下來真不好說。

  這個時候中國的態度就很關鍵了。如果中國能夠在關鍵時候幫俄羅斯一把,那美國就沒的玩了。當年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不會那麼好忘記的。既然我們能夠在一窮二白的時候幫助朝鮮打敗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在今天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我們已經具有了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資本和實力。我們的航母、艦艇、戰機從數量到威力都是讓美國不可小覷的。再加上俄羅斯的強大武器,這兩個國家的實力絕對是1+1大於2的效果。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大兵屯集俄羅斯的敏感時刻,美國主動邀請中國進行高級官員會晤,這是給中國喫定心丸。是把對中國的政策和對俄羅斯的政策分開來做的一個典型,是對中俄之間聯盟關係的挑撥。說白了就是拉一家,打一家,分化治之。

  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如何正確應對,就顯得很重要。面對美國的糖衣炮彈,我們還是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干涉內政是我們的基本底線,只要美國不再提臺灣問題,涉港,涉疆等問題,我們可以和美國保持對等的交流。但是,如果說美國還把自己當成老大,說制裁就制裁,說打壓就打壓的話,那我們絕對不會聽之任之,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也是表現出和我們綜合國力想匹配的力量的時候了。

  

  你強任你強,明月照大江。國際上的事畢竟是以利益爲重,國家之間向來是利益第一,友誼第二的,只有你有了強大的實力,纔會讓人五體投地。這次美國防長訪日時菅義偉的那一個鞠躬引起世界的熱嘲,就是一個明晃晃的例子。對於一個唯一被扔過原子彈的國家,其首相對於一個年輕的扔過原子彈國家的防長行此大禮,就是深深地昭示了日本人骨子裏的強烈的對於強人的崇拜思想。換句話說,如果扔原子彈的是中國,可能早就沒有什麼釣魚島的問題了。

  俄羅斯做爲一個戰鬥民族,現在經濟衰退得厲害,我們可加大經貿往來,困難的時候幫別人一把,別人會記得你的。

  今天針對拜登對普京是兇手的評價,俄羅斯已經召回了駐美大使,要全面評價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定位。而俄羅斯國內多發出了戰鬥的聲音,認爲這是對俄羅斯發起了戰鬥宣言。

  美俄關係到底向何方發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景泉)

  此前報道:

  中俄聯手反制美國攻擊?中方正面回應

  

  3月9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接受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書面專訪,回應中俄相關熱點話題。

  問:拜登就職以後美國政府的政策有一定改變。新任美國總統表示,不會延續其前任的對華政策。但是,他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說過,將繼續採取嚴厲的對華政策,並指責中國同俄羅斯一樣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秩序。您如何評價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中方是否會與俄方代表協商以共同反制美國的攻擊?

  張漢暉:過去一段時間,中美關係脫離正常軌道,陷入建交以來最爲困難的局面,根源在於美國前政府抱守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出於自身政治需要,對中國的走向和政策作出了嚴重誤判和歪曲解釋,藉此出臺的各種遏制打壓措施,給兩國關係造成嚴重傷害。歷史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和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在中國農曆除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拜登總統進行了首次通話,兩國元首就中國牛年春節相互拜年。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應共同努力,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推進交流合作。此次重要通話爲處於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指明瞭方向。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週年,也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首次訪華50週年。50年前,中美共同打開了關閉幾十年的交往大門。50年後的今天,美方應糾正一段時期以來的錯誤,學會同歷史文化和道路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採取積極、建設性的對華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中俄作爲兩個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肩負特殊重要責任。我們願同俄方就各自對美關係保持溝通,更好維護兩國戰略利益和發展利益。

  另據長安街知事報道:

  俄外長將訪華,疫情後首次

  1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佈,應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謝爾蓋·維克托羅維奇·拉夫羅夫將於3月22日至23日對中國進行訪問。

  

  外交部網站截圖

  趙立堅表示,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兩國外長保持密切交往是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的應有之義。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在中俄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雙方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溝通,爲今年雙邊關係發展奠定基礎。

  趙立堅介紹,拉夫羅夫外長訪華期間,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與他舉行會談,雙方將就雙邊關係及近期高層交往對錶,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相信此訪將進一步鞏固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密切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戰略協作。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訪是疫情發生以來俄外長首次訪華,意義重大。

  2020年以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實現新發展,爲進入動盪變革期的世界樹立了大國睦鄰友好典範、注入了經濟復甦動力、提供了戰略穩定保障。

  在合作抗疫方面,俄羅斯是第一個派遣防疫專家代表團來華的國家,中國是向俄提供抗疫物資支持最有力的國家。雙方圍繞聯防聯控、藥物和疫苗研發等開展密切協作。

  在戰略協作方面,中俄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機制內發揮“雙引擎”、“雙核心”作用,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提出更多中俄倡議。

  在務實合作方面,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1077.65億美元,連續三年保持千億水平。中俄貿易在俄外貿總額中佔比擴大至近20%,我連續11年成爲俄最大貿易伙伴國,繼續穩居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出口目的地國。

  去年,王毅與俄外長拉夫羅夫8次通話、2次會晤。2021年以來,雙方已通話1次。

  

  2020年9月,王毅同拉夫羅夫舉行會談。圖源:外交部網站

  今年3月7日,王毅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談及中俄關系時表示,面對世紀疫情,中俄肩並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緊密合作,我們攜手抵禦新冠病毒,共同抗擊“政治病毒”。“中俄組合”團結如山,始終是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世界越是動盪不寧,中俄合作越要堅定前行。兩國要互爲戰略依託,互爲發展機遇,互爲全球夥伴,這既是歷史的經驗,也是時代的要求。

  王毅說,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雙方已商定將條約延期,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這是中俄關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點。雙方將弘揚世代友好、合作共贏的條約精神,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