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汽車

如果特斯拉有利用汽車在任何國家從事間諜活動,那麼它將在任何地方被關閉。

“特斯拉是不會將收集到的數據用於間諜活動的,因爲這樣會讓特斯拉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3月20日在通過網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議時直言,特斯拉公司不會向美國政府提供其車輛在中國或其他國家收集的數據。特斯拉願意使用最高等級的保密措施,希望和大家共創互信的未來。

馬斯克表示,沒有任何一家美國或中國公司會冒險收集敏感或私人數據,然後與本國政府分享。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如果一家商業公司真的從事間諜活動,那麼對該公司的負面影響將是極其糟糕的,如果特斯拉有利用汽車在任何國家從事間諜活動,那麼它將在任何地方被關閉。

“之前美國曾提及要禁用TikTok,幸好最終並沒有真正落實,這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擔心。”馬斯克坦言道,中美間的共識其實遠比人們看到的要多,雙方應該在互信基礎上,協同發展,共同繁榮。

“敏感的數據

而信息安全被再度提及,源於網絡中提及的車內攝像頭隱私問題以及某敏感單位拒絕特斯拉駛入的新聞。

3月7日,馬斯克在推特中表示,將收回一些車主的FSD beta版(完全自動駕駛公測版)的試用權限,原因是這些車主在使用FSD beta功能時,沒有對道路情況給予足夠的關注。

有網友在推特上與特馬斯克互動:“特斯拉怎麼知道車主行爲,是車內攝像頭正對着司機麼?。”馬斯克回應:“Yes”。

3月19日,一張限制特斯拉車輛駛入相關單位家屬院的告示在網絡熱傳。事實上,一些敏感行業或國家機關人士所住的地區禁止特斯拉駛入並不令人意外,此前也有相關人士表示,一些敏感行業也一直不允許使用蘋果手機。有消息人士稱,中國擔心有些內容被特斯拉記錄下來傳送到美國。

特斯拉中國針對相關事件回應稱,“所有中國市場上的特斯拉用戶車輛均未開啓車內攝像頭,也不涉及FSD Beta(全自動駕駛測試版)的測試。”特斯拉還表示,“特斯拉的隱私保護政策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公司高度重視用戶隱私的保護,配備了全球領先安全等級的網絡安全體系以確保用戶隱私保護。”

此前,馬斯克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中國政府很關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國政府對人民福祉“更有責任感”。他還表示“中國若不在乎人權,怎麼可能會有平等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目前,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電動車市場,對於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斯拉在中國建立了美國以外的首座海外超級工廠,去年特斯拉在中國銷售了近15萬輛電動汽車,佔該公司全球銷量的約30%。

數據安全被重視

當然,涉及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的問題的並不僅僅只有特斯拉一家公司。如今,具備一定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多。據估算,一輛智能汽車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最高可達10TB,包括車輛行駛數據、車身數據、操控數據、視頻數據、圖像數據、座標數據等數十類。

據測算,預計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佔當年汽車銷量50%,智能汽車聯網化將成爲新一代汽車發展的必然選擇。

但是,目前確實也存在數據的採集和存儲方面責任和規範要求不明確,數據的商業用途約束要求不清晰,對於數據泄漏的防範不足,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

也因如此,對汽車用戶的隱私保護已成爲社會關注熱點。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也在“兩會”建議中提到用戶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問題。陳虹表示,車企對用戶可能存在的隱私風險具有告知義務,且在收集、使用、轉移、刪除數據時應給予用戶自由選擇權。而在分析處理數據時,要進行數據和個人身份的分離,並將數據匿名化。

專注於智能設備安全的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在今年提交“兩會”的建議中也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就像一臺四個輪子上的“大手機”,集成了大量的攝像頭、雷達、測速儀等設備,而其採集的“大數據”泄露風險巨大,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等安全問題已經陸續出現在智能汽車上。而一旦數據泄漏,不僅用戶隱私將被暴露,導航等數據泄露甚至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整體來看,目前還是智能汽車發展的初期,用戶隱私等信息安全已經引起了業內關注。

同時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集成汽車軟件的操作平臺將有很大發展空間。據悉,目前軟件在大型乘用車的成本中佔10%左右,預計到2030年佔比將達30%,這意味着將有上萬億元的市場空間。2020年10月20日,在國務院公佈的新能源汽車2021年—2023年發展規劃中,也已明確提出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與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