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你充實,學習成就精彩”。 3月19日,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博士作爲新華社 “書香新華悅讀匯” 第五期演講嘉賓,攜《AI已來》一書,爲現場的70多名熱心讀者,以及線上2000餘名觀看直播的全社同事奉上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饕餮盛宴。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出席悅讀匯現場。

據悉,“書香新華悅讀匯”從2020年11月起已舉辦四期,本期主題是科技領域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AI已來》一書圍繞王海峯博士探索人工智能的研究經歷展開,講述了中國AI三十年的決然前進與不息生長。

王海峯表示,“新華社在我心目中是非常崇高的地方,我們黨和國家的許多重大信息都由新華社發佈。當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的驅動力量,希望通過這次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人工智能是什麼樣的技術,爲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包括爲媒體人帶來的變化。”

現場,王海峯博士首先圍繞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爲大家講述人工智能如何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其次,介紹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基於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AI大生產平臺,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最後,闡述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行業的廣泛應用,助力媒體創作提升效率和質量。

王海峯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始於童年時代喜愛看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並由此萌發了成爲科學家的理想。他介紹了自己近30年的AI研究之路,從1993年進入哈工大機器翻譯實驗室起,持續探索人工智能的科學奧祕,致力於把AI技術用於提高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人工智能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經歷技術的演變和幾起幾落,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的特徵。王海峯認爲,“隨着技術的發展,隨着大規模的產業應用落地,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到工業大生產階段。”

百度打造的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術涵蓋了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平臺層和AI安全。基礎層是數據、算力和算法,是支撐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核心基礎;感知層包括語音、視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認知層包括研究語言與知識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讓機器像人一樣,掌握知識,理解和運用語言,具備認知能力;平臺層則是面向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打造繁榮生態;安全體系則縱貫各層,爲AI技術及應用保駕護航。

在基礎層,AI芯片、深度學習框架等一系列自主創新的“硬核技術”備受矚目。

百度自主研發的雲端AI芯片崑崙,百度崑崙1量產已超過2萬片,並實現了應用部署,預計崑崙2將在2021年上半年量產,其性能將比崑崙1再提升3倍。終端語音芯片百度鴻鵠,在智能家居、車載等領域均有大規模的應用。

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開源開放、技術領先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深度學習平臺在整個人工智能技術棧中處於承上啓下的核心位置,相當於“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飛槳平臺具有開發便捷的核心框架、支持超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多端多平臺部署的高性能推理引擎和覆蓋多領域的產業級模型庫等四大核心技術。如今飛槳已凝聚265萬開發者,服務10萬多家企業,創建了超過34萬個模型。

AI核心技術和算法層面,感知和認知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突破。語音方面,基於麥克風陣列的聲音增強和聲學建模一體化的端到端識別,使得語音識別的錯誤率大幅降低;業界首創的多分區模型波束技術則有效解決耳機等終端設備“串擾”問題。

視覺領域,技術已達到全場景覆蓋,包括圖像、視頻、AR/VR等等,以及視頻、文字、車輛、人體等各種垂類的識別技術,在各領域得到了應用。同時,百度還開發了視覺AI SDK,3D結構光模組等等,構建軟硬一體的視覺技術能力。

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百度構建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知識圖譜,擁有超過50億實體,5500億知識,並在不斷演進和更新,已應用於各行各業,日均調用次數超過400億次。基於知識增強的持續學習語義理解平臺文心(ERNIE),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融入知識,具備人類一樣的持續學習能力。

“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是針對複雜應用場景高精度語義理解的技術創新。語音語言一體化理解、圖像語言一體化理解,使得語音識別及圖像識別的準確率大幅提升。而融合語音、語言的同聲傳譯技術,翻譯準確率超過80%,時延3秒,與人類水平相當。百度同傳已支持多場國際會議,爲2020服貿會提供機器同傳服務,總觀看量接近500萬次。

除了對AI技術進展的講解,王海峯還着重介紹了AI在產業中的案例與應用。如今,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交通、醫療等領域,其在智能搜索、人工智能地圖、電網智能巡檢、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案例幫助提升了產業的效率、降低了風險,爲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

同樣,人工智能技術也爲媒體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新華社作爲媒體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近年來研發推出了“媒體大腦”、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等新技術、新應用,建成了全球媒體首個“智能化編輯部”,大幅提升了新聞生產效率。

王海峯詳細介紹了百度的智能媒體中臺,結合領先的AI 技術和雲計算能力,助力新聞生產的策劃、採編、審校、發佈等全流程。以涵蓋存儲、計算、網絡等能力的媒體云爲基礎,媒體知識中臺包括媒體知識圖譜、跨模態檢索和推薦,媒體 AI 中臺包括 AI 能力引擎、智能創作平臺和智能視頻平臺;在此基礎上,支撐智能策劃、智能採編、智能審校、AI 主播等媒體行業應用,加速媒體行業智能化變革。

而完備的平臺能力源自豐富的產業實踐,近年來,百度已經與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等20多家權威媒體機構達成合作,百度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大規模應用於新聞實踐中。

報告結束後,現場讀者還和王海峯博士展行了熱烈的提問和互動,並獲得王海峯博士親筆簽名贈書。有讀者問到,“AI+新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王海峯表示,目前策、採、編、審、發,全流程現在都有AI在起作用,落地已經非常迅速了。技術的進步一旦過了某一個臨界點以後,就意味着它已經能明顯的帶來收益,提高效率,甚至很多場合比人做得還好。因此,這個應用會普及得非常快。

他舉例解釋,11年前剛到百度時,每天翻譯百萬字符就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了。而如今,百度翻譯每天翻譯超過千億字符,擴大了10萬倍。

人工智能作爲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經成爲科技創新的新動能。王海峯表示,希望在AI時代一起奔赴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實現我們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