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的時間裏靠着投資大量鐵路、高速公路、橋樑、機場等基建項目,讓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只用了短短40年時間就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的GDP更是一舉突破了100萬億人民幣,GDP總量佔比已經達到美國的70%以上。

經過40多年的建造,中國主要基建項目也已經基本完成,很多人擔心再過20年當國內所有的基建項目都完成了,還能靠什麼來大規模的拉動經濟發展。其實這個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些基礎設施投資未來可能會減少,但是卻不可能完成,只是規模會變得小一些而已,並且基礎設施建設也會轉型升級,過去40年我們主要基建項目是鐵路、公路、機場、橋樑等傳統基建,未來我們的基建項目會變成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

除此之外一些原本的基礎設施也會不斷升級,比如以前大部分是建設水泥路,但現在很多都升級到柏油馬路,普通鐵路更是從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一直在升級,如今高鐵能達到350公里,未來可能會建造速度更快的鐵路,所以基建可能會減少,但不可能完成,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還有一點要知道的是,拉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如果未來投資真的減少了,也還能夠靠出口和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中國目前的消費零售總額已經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但是在人均消費能力方面卻遠遠低於其他國家,還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要知道我們有14億人口,而美國人口才3.3億左右,我們消費能力不到他們的四分之一,從這就能看出來我國消費潛力有多大,特別是未來如果大家從房貸等其他債務中掙脫開來,那麼國人的消費水平完全能提升一大截。

除了消費之外,我們還可以依靠出口,中國在出口方面一直有很大的優勢,不僅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還擁有大量熟練的工人,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出口對很多國家能一直保持貿易順差的原因,未來隨着中國科技進步升級,在其他領域我們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多,競爭力也會更強,出口也同樣能拉動國內經濟大規模的發展。

總之,作爲有着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基建會有建完的一天,即便真的建完了,再過20年,八九十年代的那些老的基建也可以退休了,完全可以拆除重建了,同樣還是能夠拉動經濟的發展,更何況我們還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出口的優勢,這兩方面也同樣能拉動經濟的持續發展。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