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晚,在杭州奧體中心阿里巴巴二十週年慶典上,馬雲對外正式宣佈退休,同時在馬雲退休後,阿里巴巴的CEO轉由張勇接任。那麼馬雲爲什麼不把企業交給自己的兒子,反而選擇一個外人呢?難道一輩子的創業努力爲他人做嫁衣?

退休不是退股

衆所周知,出生於1964年的馬雲,退休時年僅55歲,這個年紀並不算大,當然對比退休的時間來說,步步高的段永平與拼多多的黃錚比馬雲更早,這些創始人退休後,企業均轉由職業經理人擔任,而非其後代,一個重要的原因系這些創始人退休未退股,仍然爲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只不過從以往的臺前走到了幕後而已,這點我們從2020年螞蟻金服被約談時的新聞報道即可看出,當時的新聞寫的是直接約談螞蟻實控人馬雲,這點就從側面揭示了馬雲現在的真實狀態:退而不休,幕後實控。既然還沒有真的退,那麼何必着急交給自己的下一代呢?他們還有時間好好培養自己下一輩成員。

非絕對大股東

雖然馬雲通過AB權的方式牢牢掌握了阿里巴巴的運營,但不可否認的是馬雲並非阿里巴巴的絕對大股東,在阿里巴巴最新的股權構成中,馬雲的持股比例僅僅佔了6%左右,沒有絕對的控股權,馬雲就沒有絕對的決定權,特別是在選擇接班人的這種大事上,如果接班人不具備有相應的能力,那麼連核心管理層都不一定會站在馬雲這邊,所以如果馬雲的兒子與張勇的能力不相上下,那麼在馬雲的支持下,他兒子上位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如果其兒子的個人能力遠遠弱於張勇,基本就註定失去了繼承的機會了,因爲無論是股東還是管理層都不會選擇一個沒有能力的接班人來掌握這個龐大的企業帝國!

這個規律同樣適用於京東、騰訊、百度等等互聯網企業,這主要是因爲互聯網企業前期的燒錢都比較厲害,企業又缺乏固定資產,難以從銀行渠道獲得貸款,因此爲了獲得資金快速發展,只能不斷稀釋股權,獲取融資,所以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持股比例一般都不高,在沒有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就不可能強制通過某個決議,特別是接班人這種重要的決議。

與之相反的,王健林及曹德旺等人可以把企業交給自己的兒子,最爲關鍵的因爲就在於其掌握了企業的絕對股權,作爲實體企業,一般都是一步一步逐步穩健發展起來的,再加上實體企業有固定資產可以抵押從銀行渠道獲得貸款資金,所以現實中,實體企業很少通過釋放股權融資,這也導致了實體企業的創始人一般都牢牢掌握着企業,在擁有絕對的控股權(持股比例50%以上),那麼創始人就可以強制性的決定由自己的後輩繼承企業!

總結

馬雲目前還年輕,如果真想讓其兒子接班,還可以花費十幾年進行調教,只要其兒子能成長爲如同張勇般的人物,那麼後續張勇退休時再把CEO的位置轉給其兒子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只要其兒子實力足夠,再加上馬雲這個創始人的因素加持,獲任的機會還是比較高的;但如果其兒子的個人能力遠遠不能勝任的話,那麼最後馬雲也只能妥協,因爲其並沒有對阿里巴巴形成絕對的控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