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在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收集有一首豪气冲天的《就义诗》,只有二十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不错,诗作者就是夏明翰,诗作于赴刑场就义之时,全诗直白简洁,通俗易懂,豪迈、乐观,在视死如归的同时,又对革命前景充满希望。

夏明翰是个非常有来头的革命烈士。

他出身于湖南衡阳望族,祖父夏时济为清光绪壬辰科(1892)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后任江南候补道员、江西淮盐督销总局总办、两江营务处总理等要职;父亲夏绍范,以优贡入仕,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知县职分发湖北候补。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光绪皇帝钦加三品职衔署理秭归知州,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进入最高统治阶层;母亲陈云凤为清末“铁面御史”陈嘉言长女,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潇湘女杰,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赐封为诰命夫人,能诗善文,著有《衡阳吟咏》、《严余吟》诗词二卷。

夏明翰的祖父夏时济学识宏博,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对现代新学科尤为重视,在辛亥革命时,拒绝出任国民政府公职,寓居上海,次年携全家老幼数十人回到衡阳,赁屋闲居江东岸。北洋直系大将吴佩孚镇守衡阳期间,其与吴声气相投,曾受何叔衡相劝,敦促吴佩孚驱逐张敬尧。

夏明翰的父母受到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党人反清革命思潮的深刻影响,双双投入了实际的革命斗争。夏明翰的父亲夏绍范于宣统三年(1911),调任鄂西北南漳知县时,响应武昌起义,不久因病去世;母亲陈云凤除了编校亡夫的《离经南溟诗稿》外,还于1921年任衡阳县参议员。

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是夏府的长子、长孙,不肯听从祖父的安排,12岁报考新式学校,19岁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24年岁任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25岁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他极力主张武装农民,1927年,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同年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次年3月20日(农历2月29日),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害,时年28岁。

1921年,夏明翰因投身革命被祖父囚禁,母亲设计将他救出,并搬出夏府,直接投入儿女的事业,完成了从诰命夫人到革命母亲的转变。

夏明翰的妹妹夏明衡出生于1902年,受母亲和兄长的影响,积极参加湘南妇女运动,于1926年当选为衡阳县农民协会妇女委员,1927年被派到衡阳组织暴动起义。起义失败后,隐居于长沙东乡打卦岭,在一所小学里任教;1928年6月,身份暴露,在敌人追捕过程中,跳水自尽,年仅26岁。

夏明翰的同父异母弟夏明震出生于1906年,在省立第三师范上学时,就已经是湘南学生联合会骨干成员。1920年夏明翰被祖父囚禁不准参加革命时,夏明震曾用斧子狂砍窗棂,并对哥哥说:“你先冲出去,以后,我一定跟你走!”果然,1924年,夏明翰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时,夏明震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秋天,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先后担任中共湘南区委组织部长、衡阳县委委员等。大革命失败后,他听从省委的安排和哥哥夏明翰的嘱咐,奔赴郴州地区组织暴动工作。1927年8月,受命任郴州特委书记、郴县县委书记,兼工农革命军第十师党代表。悲剧的是,1928年3月21日,即哥哥夏明翰壮烈牺牲的第二天,夏明震也在郴州事变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夏明翰的另一个弟弟夏明霹出生于1908年,大革命失败后,经夏明翰提议,由组织上派到衡北、南岳等地从事地下游击斗争。1928年春,夏明霹为准备在衡阳搞年关暴动,带领一批人员在衡阳市郊金甲岭秘密制造武器,不幸被敌人发现并被逮捕。敌人为了获得更重要的情报,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并实施酷刑,割掉他的脚后跟、用铁丝穿他的手心,但他坚贞不屈,痛骂敌人不止。2月28日,就义于武演坪刑场,时年不足20岁。

夏明翰的外甥是大姐夏明玮的儿子,出生于1911年,于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军某部任指导员,在一次与敌遭遇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

夏明翰《就义诗》中“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句写得荡气回肠,但是,夏家满门忠烈,三兄弟都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年轻生命,让人无限感慨和悲痛。

不过,1926年,夏明震在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导主任时,结识了讲习所里的女学员曾志。

曾志是衡永郴桂道宜章县完成团城厢镇汪家冲(今属湖南省宜章县城关镇)人,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积极参加反对旧礼教、反对男女不平等、反对官僚军阀活动,敢作敢当,独立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约,退回那位已经当上省议员的“前途无量”的未婚夫的聘礼,成为了一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曾志从农讲所毕业,被分配到衡阳农民协会任妇女干事。夏明震是农民协会委员长。两人在共同的战斗中,结成感情深厚的革命伴侣。

夏明震壮烈牺牲时,曾志年仅17岁,她在湘南起义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后来与党代表蔡协民结婚,并一起上井冈山。

1934年5月,蔡协民被叛徒出卖牺牲。曾志被派到福建担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福霞县委书记,与陶铸以夫妻名义一起开展革命工作,随着感情加深结合成夫妻。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历任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书记处候补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1982年任中顾委委员。

1986年,新闻出版界的作者采访曾志,请她谈谈对青年一代的希望。

曾志一开口,就深有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有多么幸福啊!看看战争年代的孩子,他们经历了多大的苦难,甚至断送了生命。我就从我的几个孩子谈起吧!”

曾志说,她生过四个孩子,三个送了人,最小的也差一点不要了。前三个孩子都是男孩,他们的父亲是革命烈士蔡协民。第一个男孩生于1928年11月初,那时正是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最艰苦的年代,孩子生在井冈山后方留守处,难于照顾,不得已,就送了王佐部队的一位姓石的连长;第二个孩子生于1931年,大概也是11月,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差,孩子只活了20多天就得了天花而夭折;第三个孩子生于1933年2月左右,生下来13天,就送给一位同志的婶婶。这个孩子四岁时,因营养不良,患淋巴腺结核病,身上的淋巴流脓、流血,家里人都讨厌他。他十四五岁时,因养母是基督教徒,福州教会医院免费为他做了手术,去掉了两根肋骨和一个肾,成了瘸腿跛子、半残疾人。第四个孩子就是她和陶铸爱情的结晶陶斯亮。

对于这四个孩子的现状,曾志说:“大儿子现仍在井冈山山区当农民,他已儿孙满堂,我也有了第四代,但没有同堂。第三个孩子先是在东北辽阳制造无烟火药的工厂任技术员,后被分配到县环保办公室,当了助理工程师,生活还过得去。女儿陶斯亮,虽然是生在战争年代,但成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现在,都靠自己奋斗。她当了近20年的医生,直到1972年,才调到我身边工作。”

对于曾志所说“前三个孩子都是男孩,他们的父亲是革命烈士蔡协民”的说法,女儿陶斯亮是心里犯嘀咕的。

陶斯亮写有《夏明震与曾志》一文,她在文中写“大哥石来发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是蔡协民还是夏明震?这是根据大哥的出生日期是1928年11月7日,而夏明震牺牲于当年3月份,母亲与蔡协民的结合是夏明震牺牲以后的事。如此推算,大哥应该是夏明震的遗腹子,但出生时的父亲是蔡协民,而真正养育他的是石连长。”

陶斯亮说:“对母亲而言,谁是大哥的亲生父亲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革命先烈。”但自己却觉得夏家满门英烈,却没有后人,如果大哥石来发真是夏明震之后,应该有个说法,好让夏家英灵在泉下得到安息。

于是,在1998年6月,曾志逝世前几天,她下了决心要问个究竟:“妈,你一定要回答我个问题,大哥是不是夏明震的儿子?这很重要,爸爸有我,蔡协民有春华,可是夏家几乎满门抄斩,都那么年轻,没来得及留下后代就遇害了。‘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只是烈士的豪言壮语,可如果大哥真是夏家的后代,那对在中国革命史上牺牲最惨重的家庭来说该是多大的安慰啊!”

曾志沉默了良久,突然说了句:“石来发长得就跟夏明震一个样子!”

陶斯亮责怪母亲,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曾志只是幽幽地说了句:“都是烈士后代么,不要搞那么复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