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倩

個人網盤市場不會是阿里衝進去後就能夠馬上收割的市場,而是需要投入很長一段時間、纔有可能贏下來的事業。

3月22日,阿里雲盤正式啓動公測。傳統雲盤商業模式建立在鼓勵消費者購買超級會員的方式上,作爲後入局者,阿里雲盤負責人齊俊元表示,阿里雲盤將不遵循傳統收費方式,而是要不限速地提供雲服務。有網友對此評論稱“阿里這次的營銷策略非常‘不阿里’”。

採訪中齊俊元表示,“不限速”這一策略並非是一個單純的營銷式選擇,而是經過清晰的數據模型計算、結合內測數據,以及集團內部近一年的試驗,所作出的對未來商業可能性的判斷。“不是營銷點,而是可行的商業點。”

但第一財經記者試驗發現,當下公測中的阿里雲盤需要完成各種任務才能領取,且所獲得的福利容量有效期僅爲一年,一年之後福利廢除,消費者需要再通過付費購買會員等方式重獲容量。

阿里逐漸聚焦個人雲服務

阿里在企業級公有云市場的地位有目共睹,隨着相關落地場景的豐富,個人雲存儲業務也逐漸得到阿里戰略層重視。

2020年時便有消息稱阿里雲正在內測一款 “阿里雲網盤”產品,用戶無需登錄即可在線預覽或下載。2020年9月,阿里雲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峯迴應媒體稱,阿里雲做的不是一個網盤產品,而是個人云,阿里雲的夢想和願景都不是一個網盤。張建鋒表示,個人雲是未來的趨勢,未來人人都會在雲上有一個空間,可以去存儲內容,阿里雲做的是一款面向未來的個人雲產品。

隨着阿里雲對個人雲產品概念的逐漸清晰,產品定位也逐漸明確。2020年11月阿里雲旗下Teambition移動版APP上線,阿里雲盤和Teambition都是阿里雲旗下的網盤,前者定位是個人消費者,後者定位企業團隊。2021年3月,包括阿里雲盤、Teambition網盤、以及釘盤呈現融合趨勢。

對此,齊俊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里最初對個人、家庭以及企業背後所需要的雲服務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分了幾個分支去佈局,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之後,發現了統一的用戶體驗需求,因此決定通過建立一個產品體系,統一併改善用戶體驗。

重新將個人雲服務統一後,齊俊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個過程“非常興奮”,“這件事情雖然困難很多,過去行業裏的坑也很多,但仍能明顯感受到業務所具備的用戶張力與不同。”齊俊元稱,今天消費者所用的網盤和在學習和工作場景下佔了非常大的空間和比例,用戶對於在線消費和在線創作的認知,以及進一步的協同認知也非常不一樣。

雲盤市場再次生變

縱覽整個行業,國內雲盤市場第一波密集湧現主要在2008年前後,除了較早的華爲網盤、115網盤、飛速盤等,還有百度網盤、騰訊微雲、360雲盤、金山快盤,以及三大電信運營商網盤服務。

各家經過多輪競爭,主打價格戰方式,期間百度網盤100GB套餐VIP的年費價格一度低至0.5元,迅雷低至0.1元。直至2013年8月,金山快盤推出個人版100GB永久免費,360雲盤推出360GB永久免費空間,行業格局才逐漸明朗。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此前曾表示,“當時百度、騰訊等巨頭在個人網盤服務上開啓燒錢補貼大戰,我們看了自己的賬戶後發現,實在跟不起,就決定放棄個人網盤。”2016年,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二的360雲盤發佈公告稱,將逐步關閉 360 個人雲盤服務。2016 年約有 9 家網盤平臺宣佈轉型或關閉部分功能。而百度網盤逐漸收攏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百度網盤八週年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疫情期間,百度網盤日均啓動次數同比增長52.5%,用戶數據存儲總量突破1000億GB,自2012年正式運營起每年保持60%以上增長。截至2020年11月,百度網盤用戶規模已突破7億。

雖然百度網盤在市場格局中逐漸佔據近乎壟斷的地位,但高額成本是繞不開的挑戰。齊俊元也表示,如果只按照傳統網盤的商業模式來操作,“真的太貴了。”2019 年 6 月,百度網盤發文稱,如果將下載速度完全開放將會有更大的帶寬成本支出,所以對非會員的下載的速度進行限制,是爲了控制整個產品的運營成本,幫助產品更長久的活下去。

作爲後來者,齊俊元對行業競爭態勢有明確的認知,他認爲個人網盤市場不會是阿里衝進去後就能夠馬上收割的市場,而是需要投入很長一段時間、纔有可能將這個市場真的贏下來的事業。齊俊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天大家做的網盤和以前非常不一樣,學習和工作場景佔了非常大空間和比例,對於在線消費和在線創作的認知,以及進一步的協同認知,用戶的習慣也變得不一樣。

因此,談到未來五年雲盤行業增長預期時,齊俊元預測稱:第一,用戶真的會把內容放進來,內容可能是別人分享的,也可能是自己創作的,創作的成分將會更多一些;第二,雲盤會從個人消費走向多人消費的場景,如家庭、工作場景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