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崩盤了!土耳其股市兩天四次熔斷,對新興市場有哪些影響?

國際金融報

土耳其正經歷嚴重的金融市場危機。

在經歷了昨天股債匯三殺,股市兩次熔斷後,北京時間3月23日下午,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指數一度下跌至7%,連續兩日觸發二級熔斷。截至記者發稿,目前該指數跌幅收窄至0.02%。

面對金融市場震盪,土耳其總統經濟顧問布盧特稱,土耳其央行不會採取任何特別行動。

金融市場震盪

昨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00指數兩次熔斷,截至收盤跌9.79%,創2013年6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不光股市重挫,土耳其十年期國債遭拋售、里拉兌美元暴跌,土耳其股匯債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22日,土耳其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暴漲至18%。單日上漲超400基點,創下歷史最大漲幅。土耳其主權美元債券的交易量超過11億美元,約是2019年初以來月度平均日交易量的三倍。

土耳其里拉兌美元3月22日一度暴跌17%,但今日表現平淡,未現下跌跡象。

政策逆轉風險升溫

中誠信國際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土耳其此輪股債匯市場跳水重演系外部脆弱性局部緩解後政策逆轉風險升溫、打破貨幣緊縮週期預期所致。

今年2月,土耳其年化通脹率加速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5.61%。

爲抑制通貨膨脹,3月18日,土耳其央行宣佈加息,將關鍵利率上調200個基點至19%,遠超市場預期。該央行還表示,如有必要將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然而,該國主張保持低利率的鷹派總統埃爾多安於3月20日宣佈,撤銷央行行長阿巴爾的職務。這也是自2019年年中以來,埃爾多安第三次撤換央行行長。

2020年疫情來襲下,土耳其通過向通信、基建、軍工、房地產等領域大量投放信貸,拉動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長10.3%,全年GDP增長1.8%,成爲全球爲數不多在疫情中避免經濟萎縮的國家之一。但廉價貸款使得全年裏拉匯率加速下跌約25%,外儲消耗近50%,外部失衡壓力高企的同時,通脹水平持續攀升。

去年11月初,埃爾多安承諾建立新的市場友好型經濟,並任命新的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土耳其政策目標隨之轉換爲抑制通脹,經濟去槓桿進程有所加速。

去年11月19日,土耳其央行將基準利率提高475基點至15%,一個月後又上調至17%,並在本月18日再度加息200基點至19%,幅度爲市場預期的兩倍。

在阿巴爾的領導下,該國央行的鷹派和正統舉措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市場信心,里拉復甦、外資迴歸的同時,外儲重新建立,國際收支風險有所緩釋。

但是,阿爾巴不斷加息的做法與埃爾多安意見相左。埃爾多安認爲,加息纔是導致通脹的原因,要求保持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

根據土耳其官方公報公佈的總統令,阿爾巴的職位將由Sahap Kavcioglu接任。

Kavcioglu曾是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議員,他一直以來批評央行的加息舉措。上個月,他在專欄中寫道,“加息將間接導致通脹上升。”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表示,“我們的國家總是在高利率中喫虧。”

中誠信國際表示,在投資者信心開啓恢復、國內資產泡沫尚待消化之時,新任央行行長的上任打斷了阿巴爾試圖重建央行信譽的努力,土耳其過早放鬆政策立場的預期再度高企,疊加外部美債收益率走高共振,風險溢出催化下里拉貶值的一致性預期形成,貨幣遭遇拋售並將引發土耳其金融市場巨震。

或爲主權信用帶來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土耳其外儲已降至2005年以來最低水平,僅爲約450億美元,外儲對短期外債的覆蓋率僅爲三成。

中誠信國際表示,爲引導經濟擺脫國際收支危機中的信貸負向路徑,土耳其於2020年11月下旬開啓加息通道,外部償付短期風險呈階段性消退,但市場對新政策方向的持久性存在疑問。此番央行人事變動進一步映證了土耳其宏觀政策的可預見性和治理紀律仍處於削弱通道,同時也意味着土耳其經濟將大概率重回信貸刺激型增長模式,外部失衡等結構性挑戰經歷短暫緩解後延續。

目前,土耳其私營部門有1175億美元的短期外債需要展期,今年3月至12月,政府還將面臨116億美元的外債償還壓力。公共外債結構對通脹和匯率的擾動較爲敏感,本輪里拉貶值將驅動土耳其外債償付壓力和再融資成本進一步抬升,金融市場動盪或引發新一輪資本外流和外儲頭寸消耗,進而限制土耳其的政府流動性,並削弱該國對外償付實力,也可能導致私人消費、投資和政府消費的急劇調整,進而影響經濟表現,給土耳其主權信用帶來負面影響。

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

資產管理機構Amundi Asset Management的全球新興市場主管Yerlan Syzdykov表示,土耳其的情況很特殊,預計不會蔓延至整個新興市場。不過如巴西等較爲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恐面臨一些壓力。

西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育浩認爲,自2019年以來,埃爾多安已有兩次因貨幣政策而撤換土耳其央行行長的舉動,現在是第三次。從前兩次對全球市場的影響來看,可能對極短期市場的風險偏好有一些影響,但很難改變全球市場自身的趨勢。

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升高,市場對通脹的擔憂越發明顯。上週,巴西、土耳其和俄羅斯三國央行宣佈加息。

巴西央行公佈的經濟學家調查顯示,2月份巴西通脹率4年來首次超過5%,遠超該行今年的通脹目標3.75%,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爲巴西通脹飆升的主動因。在亞洲需求強勁復甦的提振下,油價不斷上漲,也增加了巴西的燃料成本。同時,巴西目前每天死於新冠的人數佔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總數的近1/3。

俄羅斯央行也表示可能在未來某次會議上再次加息。

彭博社預計,尼日利亞和阿根廷也可能最快在第二季度上調利率。市場指標還顯示,印度、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政策收緊預期也在增強。

不過,瑞士寶盛銀行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馬修斯(Mark Matthews)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新興市場還是發達市場,他們都存在巨大差異,近期對於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新興市場來說,不存在加息的需要,他們的食品價格稍稍上漲,不過漲幅沒有達到需要通過提升利率來釋放壓力的程度。而且,目前不存在一旦新興市場某個國家開始加息,就會對其他新興市場產生傳染的效果。但邊緣性市場除外,像土耳其、南非,還有拉美等,但是亞洲、中東沒有升息需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此次新興市場國家採取加息措施,短期能抑制輸入性通脹壓力,更重要的功能在於中長期能緩解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金融動盪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