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3日,“AI第一股”百度正式以股票代號“9888”登陸港交所,開盤一度上漲至256.6港元,相比發行價252港元上漲1.8%,隨後一路震盪,截止23日收盤,報收252港元,市值突破7000億港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大環境以及港股整體下跌的情況下,百度上市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經頗爲不易。“一般而言,二次上市首日股價變動都不大,但中長期來看都會釋放增長空間。“

機構惜售,投資者看多百度

一直以來,市場都認爲百度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如今回港上市之後,諸多散戶投資者依然認爲,百度處於被低估的地位,未來依然有着十足的上漲空間。

ID爲“互聯網怪盜團團長”裴培在雪球上發表文章稱,騰訊目前的2021年P/E爲35倍,快手的2021年P/S達到了16倍,B站的P/S也達到了13倍(後兩者沒有P/E,因爲還將繼續虧損)。經過最近一年多的中概互聯網行業集體狂歡,百度仍然是最便宜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百度最大的價值恰恰在於溢出財報的冗餘能力。相比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之時,營收結構均來自基於搜索的廣告,目前百度的變化之大如同重新做了一家公司。”

這一點,從首日交投,機構投資者惜售明顯中可以窺見端倪。有分析稱,百度此次招股,國際發售股份爲8360萬股(佔比爲88%),但百度今日全天成交1463萬股,該成交量僅佔全部發售股數的15.4%,與機構投資者認購股數相比也僅佔17.5%。而且從盤口看,全天成交中多爲5手以下的散單,機構投資者惜售明顯。

由此可見,市場對於百度中長期的發展持有堅定的信心,而這無疑是百度AI的發展潛力帶來的。事實上,作爲港股市場“AI第一股”,經過10年的深耕,百度的AI已經投資者提供無窮的想象空間。

AI凸顯價值,打開估值想象空間

目前,百度是全球爲數不多也是中國唯一的已開發全棧AI能力的中國公司,從專利申請量上也可以看到百度在AI方面所積攢的底蘊,截至2020年10月30日,百度擁有中國最多的AI專利數量以及AI專利申請數量。

從業務層面上更能直觀的感受到百度AI的實力。以智能云爲例,百度智能雲提供與衆不同的全套雲服務及解決方案,包括PaaS、SaaS及IaaS,而且正在步入增長快車道,同時百度智能雲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 AI 公有云服務提供商。

智能駕駛方面,百度同樣時該領域的佼佼者。據瞭解,截至2020年12月,Apollo累計測試里程達430萬英里,持有199塊中國自動駕駛牌照。同時,百度已與10家領先汽車製造商簽署戰略協議。

小度更是當之無愧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屏領域的霸主。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小度智能音箱全品類出貨量全國第一,也是自2019年至今累計出貨量全國第一;其中,在智能屏細分市場領域,2020年Q2小度智能屏全球出貨量穩居第一。

對於百度在AI上的實力,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道出了真諦,“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着長時間的積累,並開始向技術應用聚焦;更重要的是,百度的AI業務是以技術驅動,而不是以模式驅動。”

而在技術驅動之下,百度的AI業務除了智能雲、Apollo以及小度之外,還延伸除了AI芯片、智能駕駛汽車等一系列新興業務。而就在前不久,百度AI芯片——崑崙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約20億美元。

如今,得益於AI業務的全面爆發,投行們也開始正視百度AI所能帶來的上漲空間,並紛紛上調百度的目標價。富途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3月12日,有24家券商對百度美股進行評級並給出了目標價,其中共有21家機構給予買入、增持、跑贏大盤的評級,目標價最高達到407美元,這相當於每股394.7港元。興業證券研報也指出,百度二次上市利於深度佈局AI行業,加大科技投資,促進以人工智能爲主的創新商業化,繼續保持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因此看好百度中長期發展空間。

對此,現任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也持同樣的看法,其表示,在未來五年到十年,百度可以將此前積蓄的力量釋放出來。

在上市敲鐘的活動現場,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致辭中表示,無論是1塊錢,還是100個億,我們都會投進技術裏。而此次二次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大部分也將投入到技術研發中,秉持着技術信仰的百度,相信不會讓投資人失望。

(C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