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高法發佈關於人民法院爲北京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

3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爲北京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王淑梅,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安鳳德,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梅英出席新聞發佈會,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何福勝,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中國政法大學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紀格非作爲嘉賓,列席發佈會。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新聞發佈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介紹,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階段,我們召開此次新聞發佈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意見》的起草背景和意義

2020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峯會上的致辭中提出,爲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爲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後國務院發佈批覆,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發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支持北京推進改革開放,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北京“兩區”建設爲新時代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爲充分發揮首都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戰略支撐。服務和保障北京“兩區”建設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使命。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最高人民法院經實地調研、政策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根據國務院關於北京“兩區”建設的相關文件要求,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了該《意見》。《意見》的出臺具有如下重大意義:

第一,堅持大局意識,服務保障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最高人民法院堅決落實中央部署,採取多項舉措爲“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對外開放重大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意見》是人民法院出臺的又一份有分量的司法政策文件,明確了人民法院服務和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體現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的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

第二,堅持法治先行,構建北京“兩區”建設“全覆蓋”法治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大力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的目標任務。《意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指導,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人民法院服務保障北京“兩區”建設作出全方位部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升改革整體效能,助力北京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兩區”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第三,堅持首善標準,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首都發展提出的重大課題。《意見》緊緊圍繞北京“兩區”建設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等主要特徵,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效果,加強人民法院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涉外商事等重點領域審判機制創新、審判能力建設,推進審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加強訴源治理,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爲建設首善之都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二、《意見》的主要內容

《意見》分六個部分共二十六條,明確了人民法院服務和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重點領域的具體舉措。

第一部分明確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強調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服務和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重大意義,精準把握北京“兩區”建設的司法需求,助力北京建設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首善之都定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建立以貿易投資便利爲重點,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開放體系。

第二部分聚焦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服務保障科技創新,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是鼓勵支持重點前沿領域科技創新發展,爲首都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提供司法服務保障;二是發揮知識產權審判對科技創新的激勵和保障作用,促進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機制創新,提升知識產權審判質效;四是加大對侵害知識產權的懲治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法治環境。

第三部分助力北京服務業開放發展,保障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選取依法支持重點園區建設、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支持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加強消費者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依法審理各類服務合同糾紛、支持行政機關推進服務業開放發展等七個司法服務和保障服務業開放的重要方面,提出務實舉措。

第四部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一要加強數據權利司法保護,推動形成數據資源彙集共享、數據流動安全有序、數據價值市場化配置的數據要素良性發展格局;二要服務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三要支持數字監管創新,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提升;四要推動健全數字領域政策法規體系,加快完善數據權利司法保護規則。

第五部分推進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深入實施涉外商事審判精品戰略,創新完善審判機制,提升涉外司法效能;二是加強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打造一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三是充分發揮北京國際法學術研究資源集中的優勢和涉外民商事案件類型豐富的特點,加強國際法理論和實務研究;四是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培養一批覆合型國際化司法人才;五是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推進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第六部分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區域協同開放。從推進審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加強訴源治理、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等四個方面對人民法院參與北京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出部署安排,爲首善之都建設提供良好法治環境。

三、《意見》的創新亮點

《意見》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指導人民法院,特別是北京法院服務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司法政策文件。《意見》緊密結合北京“兩區”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實際需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發揮首都法治資源優勢,推動首都創新開放發展,突出三方面創新亮點:

第一,體現首善標準。《意見》充分體現首善之都人民法院的定位,強調北京法院要在司法體制改革、審判機制創新和審判能力建設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高質量的審判工作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三個重點領域,要通過加強知識產權、金融等服務業重點領域、數字經濟的司法保護,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以及數字經濟試驗區,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第二,強調北京特色。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同時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意見》準確把握北京作爲全國政治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強調人民法院要堅持政治和大局意識,加強訴源治理,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和基層,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維護首都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同時,《意見》立足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定位,要求充分發揮北京涉外法治研究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國際法理論和實務研究,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深入實施涉外商事審判精品戰略,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推進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第三,凸顯創新開放。北京“兩區”建設就是要以創新開放爲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意見》吸收了多項各地法院服務保障對外開放國家戰略的經驗做法,如探索港澳臺居民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鼓勵外籍調解員和港澳臺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業務機構,加強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打造一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等。同時也對北京知識產權、金融、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審判工作創新發展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推動北京在專業化審判領域有所作爲,爲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意見》的發佈爲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爲北京“兩區”建設提供了司法智慧和力量。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兩區”建設將爲我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的貢獻!

法發〔2021〕11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人民法院爲北京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

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峯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爲北京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下簡稱北京“兩區”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的批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深刻認識司法服務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北京“兩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着眼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人民法院要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領會北京“兩區”建設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的重大意義。要準確把握國內國際形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爲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2.準確把握司法服務保障北京“兩區”建設的結合點和着力點。人民法院要精準把握北京“兩區”建設的司法需求,主動服務和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升改革整體效能,構建“全覆蓋”法治保障,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在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發展等領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助力北京建設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首善之都定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實現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便利、投資便利爲重點的服務業開放政策制度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開放體系。北京法院要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效果,以高質量的審判工作服務和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在司法體制改革、審判機制創新和審判能力建設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二、服務保障科技創新,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3.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注重保護涉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優勢產業等領域的發明創造,爲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加強對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區塊鏈、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領域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保護對經濟增長具有突破和帶動作用的各類科技成果,總結提煉科技創新司法保護新規則。妥善處理因科技成果權屬認定、權利轉讓、價值確定和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支持北京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

4.強化知識產權審判職能。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對科技創新的激勵和保障作用,加強對發明專利、技術祕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計算機軟件等案件的審理,促進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強化司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加強商業祕密司法保護,依法制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積極穩妥推動知識產權質押、保險、證券化等改革試點工作。

5.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庭建設,積極探索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律的審理規則、裁判方式,提升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質效。探索在重點園區設立知識產權巡迴審判點。探索開展北京部分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計算機軟件合同糾紛一審案件的試點工作。完善技術調查官、技術諮詢專家、技術鑑定人員、專家輔助人蔘與訴訟活動的技術事實查明機制,提高技術事實查明的中立性、客觀性、科學性。積極推動商標授權確權一審行政案件繁簡分流,提高司法審查效率。依法審理專利、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推動行政審查標準與司法審查標準統一,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提升。積極應對知識產權國際平行訴訟,保護我國相關權益人海外知識產權,打造當事人信賴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糾紛解決優選地。

6.加大對侵害知識產權的懲治力度。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爲的懲治力度,貫徹落實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切實提高侵權成本。依法通過證據保全等方式及時固定侵權證據,依法妥善運用訴前行爲保全有效保護創新主體合法權益。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有效發揮刑罰懲治和震懾知識產權犯罪的功能。準確認定科技創新的權利邊界以及民事糾紛與刑事犯罪的區別,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法治環境。

三、助力服務業開放,保障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

7.依法支持重點園區建設。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規劃審批等行政行爲,穩妥審理涉園區規劃建設的各類民商事案件,保障相關工程順利進展。正確處理“民宅商用”“一址多照”問題,妥善解決園區建設中涉及的同一地塊多種用途問題。在涉及園區土地執行拍賣案件中,充分考慮土地性質和土地規劃目的,依法保障園區整體規劃建設。

8.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北京金融法院,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特點,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專門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服務保障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加大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動金融糾紛繁簡分流、快慢分道,深化金融案件“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要素式審判、代表人訴訟、示範判決機制,推動金融糾紛高效化解。建立健全專家諮詢、專家證人、專家陪審機制,提高金融審判的專業性和公信力。建立與金融監管機構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金融風險行政處置與司法審判的銜接,形成金融風險防控合力,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9.支持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積極回應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的司法需求,加大對中外各類金融機構合規經營活動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支持金融服務領域“證照分離”、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逐步放開公開市場投資範圍限制,保障和促進金融領域擴大開放。妥善化解融資租賃、保險、支付清算、登記託管、信用證、獨立保函等金融糾紛,嚴格落實金融機構適當性義務,尊重金融監管規定和交易規則,重視交易慣例,支持自律組織的自律措施,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加強金融案件大數據資源庫建設,跟蹤研究本外幣一體化試點、科創企業跨境融資、私募平行基金、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證券、非標準倉單交易等金融領域前沿問題及相關案例,完善金融司法研究機制。

10.加強消費者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妥善審理服務業開放中涉及的產品質量、食品安全、交通、旅遊、教育培訓、通訊服務等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加強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研究,依照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旅遊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服務業依法有序開放。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遏制惡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經營行爲。通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消費者獲得感,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11.依法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嚴格依照民法典等相關法律審理涉及外商的產權糾紛案件,妥善處理涉及外商的公司、買賣、合夥等商事糾紛,引導相關主體完善公司治理、規範經營行爲、防範法律風險;合理判斷涉及外商投資、商業活動的各類交易模式、交易結構創新的合同效力,營造講誠信講法治的營商環境;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保護,依法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12.依法審理各類服務合同糾紛。依法審理涉及數字貿易、文化貿易、商務會展、醫療健康、國際寄遞物流、跨境金融等產業的服務合同糾紛,助力優化資金、數據、人才、土地等服務業開放發展的要素供給。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準確把握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對合同效力的影響,從嚴把握合同無效情形,最大限度維護合同效力。依法審理合同違約糾紛,準確適用違約責任規則,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增強契約意識。正確認定以應收賬款、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倉單、商鋪租賃權、項目收益權等財產或者財產性權利作爲融資擔保的新型擔保合同的效力,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動產買賣價款抵押權的案件,促進新型交易模式健康發展,增強服務業企業融資能力。

13.支持行政機關推進服務業開放發展。依法支持行政機關通過無償資助、業務獎勵和補助等方式推進衆創空間、創業基地發展,支持行政機關對相關企業的優惠政策試點。依法支持行政機關爲保護產權、支持服務業創新發展實施的行政執法行爲。依法審理各類行政糾紛案件,暢通服務業市場主體受到違法行政行爲侵害時的救濟途徑,依法糾正侵犯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爲。

四、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

14.加強數據權利司法保護。依法保護權利人對數據控制、處理、受益等合法權益,依法保護數據要素市場主體以合法收集和自身生成數據爲基礎開發的數據產品的財產性權益。依法審理因數據確權、數據交易、數據服務、數據市場不正當競爭、數據隱私保護等產生的各類案件,加大數字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力度,嚴懲侵犯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爲,爲數字經濟發展營造競爭中立、開放包容的環境。妥善處理國家安全、國家數據主權、企業數據產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關係,以及意思自治與行政監管的關係,爲形成數據資源彙集共享、數據流動安全有序、數據價值市場化配置的數據要素良性發展格局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15.服務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妥善審理線上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雲上會展等新業態領域的案件,密切關注大數據與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餐飲服務、現代製造業等領域融合發展引發的新類型案件,促進產業升級,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對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改造和數字經濟示範應用場景建設的司法保護,推動北京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健全完善北京互聯網法院審判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互聯網司法審判優勢,積極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科技與司法工作全方位深度融合,完善依法治網裁判規則,服務首都數字經濟發展,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16.支持數字監管創新。依法支持開展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相關管理制度創新。針對數字服務貿易領域商業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貿易形態設計的跨境數據流動、數據保護能力認證等內容,依法支持管理政策機制創新,營造安全開放的發展新環境。積極參與北京市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程相關政策的論證,促進數字貿易監管依法合規,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提升,在全國發揮先導和示範作用。

17.推動健全數字領域政策法規體系。積極參與制定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規則,推動完善數據共享規則和標準體系,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有序流動和深度開發利用。加強對數據確權、數據交易、數據安全和數字金融等新類型案件的前沿法律問題研究,加快完善數據權利司法保護規則。加強跨境數據保護國際司法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規則制定。

五、加強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18.深入實施涉外商事審判精品戰略。完善涉外商事案件歸口集中辦理機制,結合北京“兩區”建設需求,優化調整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轄範圍,提升涉外商事審判專業化水平。完善域外法查明規則,健全域外法律及案例資源庫,準確查明和適用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和準據法。準確適用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全面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服務保障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進一步完善涉外商事審判機制,探索符合條件的港澳臺居民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鼓勵外籍調解員和港澳臺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探索根據當事人申請作出簡易裁判文書的機制,穩妥推進簡化域外證據的公證認證要求,提升涉外司法效能。

19.加強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加強北京法院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探索引入國內外知名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學習借鑑國際一流糾紛解決規則和糾紛解決機構管理經驗,打造一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業務機構,就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民商事爭議開展仲裁業務。依法支持和保障中外當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行爲保全的申請和執行。支持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註冊的企業之間約定在特定地點、按照特定仲裁規則、由特定人員對相關爭議進行仲裁。恪守國際公約義務,依照《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支持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落地運營。

20.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充分發揮北京國際法學術研究資源集中的優勢和涉外民商事案件類型豐富的特點,加強國際法理論和實務研究,推動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銜接。加強我國法域外適用法律體系建設相關問題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推動法治進程作用、對全國法院有示範效應的標杆性案例。

21.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支持北京法院與相關高校、研究機構積極合作,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掛職學者、法律研修學者和法律實習生制度,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新路徑。建立健全與北京“兩區”建設特別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司法人才培養、引進和交流機制,加大貿易、投資、金融、稅務、信息數據等領域高層次審判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涉外法治理論和司法實務培訓,搭建涉外法治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實踐平臺,加快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思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熟悉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善於處理涉外事務的複合型國際化司法人才。

22.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加強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高層級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高水平金融街論壇等在京舉行的國家重大外交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推進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加強國際司法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司法論壇等活動,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司法的瞭解和認同。加強中國司法制度、司法文化、司法改革、智慧法院建設的對外宣傳,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聲音。

六、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區域協同開放

23.推進審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深化智慧法院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提升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水平。依託中國移動微法院、北京雲法庭等平臺,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開庭、調解,跨區域遠程辦理訴訟事項,爲跨境訴訟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等服務,使中外當事人訴訟更高效、便捷、安全。深入落實市場主體送達地址承諾確認制度,大力推廣電子送達,繼續推進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不斷提高審判效率,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24.加強訴源治理。支持北京“兩區”建設地方性立法工作,積極參與立法研究。北京法院要深化“多元調解+速裁”工作機制,完善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強化訴訟與仲裁、調解、公證、行政複議、行政裁決等非訴訟方式有機銜接。依託北京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對接北京市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對各街鄉黨委政府等組織涉及北京“兩區”建設的司法服務需求實行“一號受理”“接訴即辦”。加強與重點園區基層黨委政府、自治組織和調解組織的協調聯動,支持重點園區街鄉社區羣衆自治組織依法自治。深入開展“訂單式”精準普法,定期發佈典型案例,促進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提升,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加強風險研判和預警預防,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化解在園區。

25.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妥善處理涉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各類糾紛,依法高效辦理涉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軌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重點建設的各類案件,加大對環境污染類案件的審理力度,推動完善京津冀區域大氣、水和固體廢物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機制,積極參與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佈局與政策銜接中的法律論證。加強區域司法協同,進一步健全工作聯絡機制,不斷完善執行聯動協作,探索特定類型案件集中管轄或專門管轄,建立健全京津冀法院共同調研協調機制,加強人員培訓和法官任職交流工作,爲京津冀協同開放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26.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積極參與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等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依法懲治走私、洗錢、逃稅、非法集資等涉及北京“兩區”建設重點領域的經濟犯罪,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妥善審理貿易、知識產權、投資、金融、網絡和數據、公共衛生和生態等領域重大案件,進一步完善以案件甄別、防控、化解、處置等爲重點的重大敏感案件風險防控和處置機制,切實守住風險防控底線。完善對失信被執行人聯合信用懲戒體系,建立健全失信行爲信用修復機制。加強與行政機關、監管部門協同配合,完善司法協作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對北京“兩區”建設中糾紛多發類型、易發特徵、風險環節等及時分析研判,實行實時監測、動態跟蹤和及時預警,就糾紛動向和風險防範向相關部門單位提出司法建議,協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3月22日

相關文章